≡
  • 网络编程
  • 网络文章
  • CMS技巧
  • 软件编程
  • PHP笔记
  • JavaScript
  • 网络昵称
位置:四海网 > 网络文章 > 经典句子 >

精选论语学而篇116句文案合集

人气:59 时间:2023-04-01 01:19:17

一、论语学而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3、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暗香:喜欢默默倾听,静静诵读,在声音的世界里邂逅生活的美好!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又按:《论语》以有子之言一章次学而章之后,不即次以曾子之言者,嫌为以曾子处有子后。另人巧言章,而以曾子言次之,是有、曾二子之言,皆次孔子言之后,于二子见平等义。

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为政》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10、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0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国,就应该谨慎地处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爱惜民力,适时征发力役,应不违农时。”

1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3、(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16、(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17、(翻译)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1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9、朗诵投稿请附带朗诵文稿、诵者及作者简介,有唯美配图及视频者优先。

2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二、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1、(译文)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2、子禽问子贡说:“夫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听得到这个国家的政事。那是求人家告诉他的呢,还是人家主动说给他听的呢?”子贡说:“夫子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和谦让得来的。夫子的那种求得的方式,大概是不同于别人的吧?”

3、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4、(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5、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有子说:“讲究信用而合乎事实,说过的话是可以去实现的;恭敬而能合乎礼节,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以依靠的都是可以信赖的人,这样也是值得尊敬的。”

6、述而第七(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7、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8、(译文)孔子说:“他父亲还活着时,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动;如果他对父亲的合理之处长期坚持,可以说是做到了孝。”

9、“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非常容易理解,它讲的是做人。什么是君子,如何成为君子是贯穿《论语》的一个主题,而在这里孔子提出了一个简明扼要的方法去观察君子,让我们马上有一个对君子感官上的认识。

10、问心小杰: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用声音演绎快乐人生!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5、《论语》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是一个人该有的品质,文是一个人的文化底蕴。要文质两相结合,一个是立身之本,一个是文化底蕴,缺一不可。

16、多次在市级、区级撰写论文、教育叙事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等,带领班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多次获得特等奖、一等奖。

17、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8、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做事是否敬业?与人交往是否诚信?学过的东西是否经常复习?”这里的“传”指传授,借指老师教授的知识。“习”应当作实践的意思讲,当为实践磨炼与发扬。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里的“习”字一个意思。

19、而后十篇中的《先进》《颜渊》等篇,答大夫之问也皆作“孔子对曰”,故怀疑“前十篇皆有子、曾子门人所记,去圣未远,礼制方明;后十篇则后人所续记,其时卿位益尊,卿权益重,盖有习于当世所称而未尝详考其体例者,故不能无异同也”。

20、(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三、论语学而篇翻译

1、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3、(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4、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2021年成都市新都区北星小学校月度“智慧教师”

6、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7、0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9、学而第一(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10、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11、这个学问讲到这里,都是个人的修养。但是学问只讲个人修养是不是可以?不是的,扩而充之就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12、(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13、(译文)孔子说: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了;他的饮食很简单而尽力去孝敬鬼神;他平时穿的衣服很简朴,而祭祀时尽量穿得华美,他自己住的宫室很低矮,而致力于修治水利事宜。对于禹,我确实没有什么挑剔的了。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有子说:“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古代君王治国的方法,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是不论大小事情一味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又行不通。这是因为为了和谐而和谐,不用礼来节制和谐,也是行不通的。”

16、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7、“不愠”这个问题很重要。“怨天尤人”这四个字我们都知道,任何人碰到艰难困苦,遭遇了打击,就骂别人对不起自己,不帮自己的忙,或者如何如何,这是一般人的心理。严重的连对天都怨,而“愠”就包括了“怨天尤人”。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新闻热线0398—2981057

20、卫灵公第十五(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四、论语学而篇第四章

1、(译文)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2、《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3、有子说:“约言符合道德规范,这种约言才可兑现。态度谦恭符合礼节规矩,才不会遭受羞辱。所依靠的都是关系亲密的人,也就可靠了。”

4、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远代祖先,就能使民心归向淳厚了。”

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7、(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8、合作QQ:304622491

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0、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1、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

12、赏析:《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1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曾子这几句话,为什么要摆在这里?严格地说,这些学问不是文学,要以作人做事体会出来,才知道它难,这就是学问。

15、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

16、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秋l意l渐l浓l气l爽l风l凉

19、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20、(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五、论语学而篇第一

1、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3、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4、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

5、曾参说:“我每天从多方面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的功课,是不是用心复习了呢?”

6、曾子为孔子的学生,名参,少孔子四十六岁。由这一点我们看到,孔子回到鲁国讲学传道的时候,都是培养年轻的一代,同我们的心情一样,怕自己死了以后,这个命脉,这个根本失传了。和我们现在一样,对于年轻学生,拼命讲给他们听,好有一个交代。

7、“学而时习之”,重点在时间的“时”,见习的“习”。首先要注意,孔子的全部著述讲过了,孔子的全部思想了解了,就知道什么叫作“学问”。普通一般的说法,“读书就是学问”,错了。学问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学。这个解说在本篇里就有。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这不是我个人别出心裁的解释,我们把整部《论语》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讲究作人做事,如何完成作一个人。

8、论语.学而篇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十六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仁,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9、燕:喜欢在行走中领略四季风光,享一份欢乐。

10、《论语》是儒家经典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11、再说,连贯这三句话的意义来说明读书作学问的修养,自始至终,无非要先能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这三句话的重点,在于中间一句的“不亦乐乎”。我们现在不妨引用明代陈眉公的话,作为参考:“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有此胸襟,有此气度,也自然可以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了。不然,知识愈多,地位愈高,既不能忘形得意,也不能忘形失意,那便成为“直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了。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3、有朋自远方来:朋,同类也。志同道合者,知慕于我,自远来也。或以方来连读,如言并来,非仅一人来。当从上读。

14、(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15、(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6、0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说:“对妻子,看中品德,不看中姿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跟朋友来往,能够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谦虚说没有学习,我也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17、公冶长第五(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18、《论语》中每篇的篇名系后人用那一篇的第一章第一句开头两个字或三个字所起的。“子曰”二字因为经常用在开头,所以除外。

19、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20、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1、(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2、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论语》:儒家经典之一。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3、(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4、优雅:喜欢诵读,热爱生活,喜欢在简单生活中品味快乐!

5、(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6、(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明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7、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8、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9、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10、(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11、(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12、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说;“当他父亲还活着时,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去世以后,要观察他的行为;若是他能长久的坚持父亲生前正确的原则,这样的人就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3、(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4、(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从来不超出自己的职位范围。

15、(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16、上面第一点所讲的是学问的宗旨,随时注重“时”和“习”,要随时随地学习,不是我们今天来读四书就叫做学问,不念四书就不叫做学问,这不是它的本意。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精选幼儿教师风采寄语名
  • 精选激励自己自律的句子
  • 精选有关帮助别人的名言
  • 精选好段摘抄200字左右带
  • 精选二年级帮助别人的谚
  • 精选好段摘抄简短67句文
  • 精选巴金家的好词好句好
  • 精选好段15字133句文案合
  • 精选巴金先生的名言11
  • 精选超好听的个性签名女
上一篇:精选幼儿教师风采寄语名言105句文案合集
下一篇:没有了
热门文章
  • 精选名人名言及感悟100句
  • 精选关于劳动的名言简短
  • 精选关于爱国的名言诗句
  • 精选诗词名句积累大全1
  • 精选团结的名言警句大全
  • 精选名人文明礼仪格言1
  • 精选尽孝道的名言警句1
  • 精选适合教师的座右铭简
  • 精选读书的三大好处100句
  • 精选小学一年级珍惜时间
  • 最新文章
    • 精选论语学而篇116句文案
    • 精选幼儿教师风采寄语名
    • 精选激励自己自律的句子
    • 精选有关帮助别人的名言
    • 精选好段摘抄200字左右带
    • 精选二年级帮助别人的谚
    • 精选好段摘抄简短67句文案
    • 精选巴金家的好词好句好
    • 精选好段15字133句文案合集
    • 精选巴金先生的名言119句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