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络编程
  • 网络文章
  • CMS技巧
  • 软件编程
  • PHP笔记
  • JavaScript
  • 网络昵称
位置:四海网 > 网络文章 > 经典语录 >

精选苏格拉底的申辩讲了什么100句文案合集

人气:59 时间:2023-04-17 01:19:55

一、苏格拉底的申辩讲了什么

1、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很多人都会挂在嘴上。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但很多能背诵苏格拉底金句的人,恰恰是要被苏格拉底狠狠地批评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2、(3)简单回顾上期内容。(10分钟)

3、所谓的怕死,不过就是并不智慧而自以为智慧,自以为知道自己并不知道的死亡这件事。

4、(1)柏拉图(Plato,Πλάτeων,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5、他说,神的这个决定是对的.因为像他这样一直保持一致的人参于政治,早就丧命了.

6、政治家的愚蠢,关联着大众的盲信.

7、应该不咋样,就当时人的智慧而言,不然也不会被处死。但他的死与耶稣的死同样伟大,开创了哲学,算是哲学的真正鼻祖,德谟克利特,毕达哥斯拉等虽然比他早,但无法作为鼻祖出现在历史上。他的思想很伟大,他的行为很伟大,他的申辩0分,作为早期民主法院被上百人判死,说明他想到的东西未必能表达

8、公元前399年,哲学家苏格拉底被传讯,说他不信城邦诸神,引进新的精灵之事,败坏青年。苏格拉底在由500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作了著名的申辩。但申辩并没有挽救苏格拉底的性命,他后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之死和耶稣之死,为西方文明打下了两个基本色调。而苏格拉底之死之所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的核心事件,首先要归功于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

9、不时古希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事生产,专以教人们如何从事政治生活,而所教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辩论.

10、于是他认为,诗人的写作,来自于神赐,而非诗人智慧.

11、来自主导西方柏拉图研究的G.弗拉斯托斯流派的解读,揭开苏格拉底的真实面孔及死亡之谜

12、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他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苏格拉底。

13、(6)简单小结本次讨论。(5分钟)

14、美勒托斯,你这个奇怪的家伙,你凭什么这样说?难道我与其他人不一样,甚至居然既不把太阳也不把月亮信为神明?

15、这个案件的背后有更复杂的政治背景。当时,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输给了斯巴达。雅典公民心情郁闷,总觉得之所以吃了败仗,一定是因为有阶级敌人在捣乱。有一位雅典老人愤愤不平地说,都是像苏格拉底这样的知识分子把人心搞乱了,这样的人要是去了斯巴达,早就被驱逐出境了。还有一个更微妙的政治背景。在斯巴达的操纵下,雅典出现了一场政变。一帮对民主政治不满的贵族成功夺权,历史上把这伙人叫做“三十僭主”。据说苏格拉底和这些人关系很好,因此受到了政治牵连。

16、但也许有人会说:“什么!你难道不感到羞愧?苏格拉底,你所追求的这种事业如今毕竟让你身处死亡的危险中呀!”

17、比如训马,只有训马师对马是好的,其他人都是对马不好的.

18、案例:苏格拉底和游叙弗伦谈虔诚

19、柏拉图注疏集:苏格拉底的申辩》记述的是公元前399年,一个叫莫勒图斯的年轻人在雅典状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他不信城邦诸神,引进新的精灵之事,败坏青年。于是,苏格拉底被传讯,在500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作了著名的申辩。但申辩并没有挽救苏格拉底的性命。他最后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之死和耶稣之死,为西方文明打下了两个基本色调。而苏格拉底之死之所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的核心事件,首先要归功于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

20、苏格拉底说,在场的各位一定会说,无风不起浪,大家这么说一定是有原因的.所以他要解释一下这说法的来源.

二、苏格拉底的申辩内容

1、最后再一次,法庭判苏格拉底死刑

2、如果去了另一个世界,那他可以见到荷马等伟大的诗人和神话中的英雄,太好了.

3、所以,与那些我知道肯定是恶的邪恶东西相比,我绝不会害怕,也不会逃避那些我不清楚实际上究竟是不是善好的东西。

4、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5、为什么要读柏拉图的经典著作?简言之,为了从更高的理想,关照我们的现实。《理想国》的理想或许不是我们想要的,但它的结论不是答案,答案在于我们参与了这样的对话和思考,从而能更深地理解我们的处境,探索我们的出路,认识真正的自我。一如布鲁姆所言:“经典不会使人变好或变坏,也不会使公民变得更有用或更有害。心灵的对话本质上不是一种社会现实。西方经典的全部意义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独,这一孤独的最终形式是一个人和自己的死亡相遇。”

6、关键就是,我们是怎么看这个世界的,怎么和世界融合或是隔离,怎么照料自己的灵魂。

7、因为他认为这类似于他的一种方言,法庭不应关注语言,而应观注什么是真的.

8、“而如果你们中有人要争辩,说自己的确关心那些东西,那么,我不会放过他,也不会离开他,而是立马质问他、省察他、盘诘他。如果我认为是劝诫“私下”碰到的人,而不是公开教育。他并没有美德,反倒冒称自己有,那我就会责备他,说他把价值最大的东西当作最不重要的,却把微不足道的东西视若珍宝。我碰到任何人都会这样做,无论是青年还是老者,无论是异乡人还是本城同胞,当然尤其要针对本邦人,因为你们在族类上与我最亲近。

9、苏格拉底讲述了一个他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探寻智慧的故事:苏格拉底的一位朋友凯勒丰曾到德尔菲神庙去问神,有谁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传神谕的女祭司回答说没有。苏格拉底感到非常困惑,因为他认为自己并没有智慧,于是他就遍访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和工匠,试图发现他们比自己更有智慧。然而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这些人不仅没有真正的智慧,还自作聪明,对自己的无知一无所知。苏格拉底因此明白了神为什么要说他是最有智慧的,因为只有他“自知其无知”。

10、在辩护演讲的第二部分,苏格拉底解释了“我为什么无罪”。苏格拉底对自己的哲学生活进行了经典的辩护,表示宁可去死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死亡是不是一件坏事,而停止他的哲学生活却是他知道的坏事。

11、苏格拉底在诘问省察中提炼出来的是对话者的信念。这些信念早已经(潜在地)存在了。苏格拉底并未透露自己的信念。正因如此,他否认自己在教别人的说法才是可信的。再者,他提炼出的并非技术上或智力上超常的东西,而是被广泛接受的东西。实际上,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苏格拉底才向所有人而非仅仅智力超常的少数人发问;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经过省察的生活适合于所有人。因而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苏格拉底对雅典的诘问使命、他的诘问式哲学,从根本上讲是民主的。

12、新浪微博:Jerry想当个诗人

13、苏格底也不愿离天雅典城邦.

14、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柏拉图著作,吴飞翻译/疏的《苏格拉底的申辩》(华夏出版社,2017年)。

15、本篇按照的庭审的阶段分为四个部分:

16、苏格拉底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17、其次,苏格拉底坚持告诉大家要省察人生的态度,可以看到他的正义。苏格拉底在申辩中说了一个真正的大英雄应该作为荣誉和良知的典范,体现了对准则的忠诚,而不是痴于个人复仇欲望。任何时候都坚持一种原则,这就是正义。

18、对于判他有罪的人,苏格拉底说其实躲避恶行比躲避死亡更难,因为只要稍不留意,人们就会落入恶行的陷阱,从而伤害自己的灵魂。

19、人也一样.只有少数掌专业知识的才是好的

20、没对手,因为他们没有真的把苏格拉底告上法庭,苏格拉底反而没有申辩的机会

三、《苏格拉底的申辩》

1、不会有不信神而只信神的活动的人.

2、所以要么苏格拉底没有把青年变坏,要么苏格拉底对青所变坏是无意的.

3、这么说吧,美勒托斯,你提起这场诉讼无非是为了以此来考验我们,要不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该用什么真正的罪名来控告我,难道不是吗?!无论你打算用什么法子去劝服某个哪怕稍微有点理智的人,说一个人相信有神灵之事,也相信有神明之事,但又说这同一个人却既不相信有神灵,也不相信有神明,更不相信有英雄——那绝对办不到!

4、“爱智者”强调所爱的是智慧,指热爱智慧的人;与此相近的是“爱知者”,后者强调所爱的是“知”的行为。柏拉图会用“正确爱知的人”之类的说法来指代苏格拉底式的哲学家。

5、我们所有的价值观,所有的爱与恨,所有的信念,所有从原生家庭承接下来的种种习惯和喜怒哀乐,我们都没有问自己一句:“我是否应该接受呢?意义又是什么”。是的,从哲学上讲,人生是没有意义的,那么我们追寻的,根本就不是意义。意义是实现理想的副产品。有人说,努力工作赚得金钱,之后才会获得幸福;苏格拉底说当你有了幸福,才会更努力快乐地工作,赚得金钱。心理学证实了苏格拉底的说法。

6、游叙弗伦第三次尝试说“虔诚就是做所有神都喜欢的事”,而苏格拉底在这里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是因为一件事情虔诚,所以神喜欢呢;还是因为神喜欢一件事情,所以它是虔诚的呢?”这就是哲学和宗教学史上著名的“游叙弗伦问题”。游叙弗伦表示倾向于前者,那么说“虔诚就是做所有神都喜欢的事”就不对了。

7、你看吧,苏格拉底已经知道有人起诉他了,但他对此毫不在意,更关心的反而是找个话题跟人辩论。他心宽得真让人佩服。游叙弗伦告诉苏格拉底:“我来这儿是要告我的父亲。”苏格拉底说:“哦,发生什么事情了?”

8、苏格拉底为什么会被起诉?

9、凡是公认的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很少真的如此。苏格拉底教给我们的是,一种观念是否正确,跟它是否被大多数人接受,跟相信它的人有多么伟大,一点关系也没有。只有独立去思考,反复地用理性去推敲,才能让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我们不断地拷问,似乎触到了更为坚实的认知的基石,我们也要时刻准备着,当有了新的反例,我们就必须放弃旧有的理念,一切从头再来。这个过程是很艰难的。我们心中都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我们都想要努力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理性,但同时,我们还有另一种倾向,我们都会逃避、害怕和憎恨自己可能犯错误。这两种同时存在的倾向让我们感到很痛苦。

10、怎么来用“反问法”呢?这里有三个步骤:

11、你觉得真相是什么呢?我个人的猜测是,雅典人自己也没有想到事情的结局会是这样。这场审判的真正主使人是安匿托士,他是一个平民政治家。不过,安匿托士在政治上是温和派,他也不是宗教狂热分子。贵族政府垮台之后,安匿托士一直主张各个政治派别之间和解。他要求判苏格拉底死刑,不是为了让苏格拉底真的去死,只是为了让苏格拉底知难而退,同意被流放。哪里想到苏格拉底这么倔强。这事儿最后闹大了,谁也没有好下场。苏格拉底在狱中服毒自尽。雅典人民又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大错,于是,他们为苏格拉底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那个起诉苏格拉底的青年迈雷托士被判处死刑,而安匿托士自己也遭到流放。

12、《苏格拉底的申辩》为我们提供了回答这个问题的最佳门径,因为这是苏格拉底在五百多名雅典公民面前所做的申辩。

13、你让我太高兴啦,因为你终于开口回答,尽管太勉强,而且也是被这些(陪审)人所迫。——好哇,你说我相信并且传授有关神灵的事情,且不管这种神灵实际上是新的还是古老的,那么,根据你的说法,无论如何我都相信神灵之事吧——你在诉状中还庄严起誓承认过这一点。而如果我相信神灵之事,那么我当然就必定相信神灵喽!难道不是这样?肯定是这样嘛!既然你不回答,我就视为你同意了。难道我们不都认为神灵要么就是神明,要么是神明的子嗣?你说是不是?

14、但这是阿那克萨哥拉的学说.

15、有一天,在王宫的前廊,苏格拉底遇见了一位熟人,叫游叙弗伦。游叙弗伦说:“咦,这不是苏格拉底吗?你怎么也在这里呀。不会是跟我一样来打官司的吧?”苏格拉底说:“对啊,我就是来打官司的。有人告我不敬神,引诱青年学坏。不用管这事儿了,他们爱告就告吧。那么,你是来干啥的?”

16、如果觉得写得还行,请关注

17、另一个方面,也看到大众是哲学家的对手,因为创新者最开始总是被质疑着,总是苦心孤诣。所以,创新者要经得住寂寞和不理解。

18、苏格拉底又找到诗人,问他对于最得意的作品写的是啥,结果诗人的回答也让人失望.

19、但是在揭示其他人无知的过程中,苏格拉底给自己招来了普遍的怨恨,这些怨恨最终导致了对他的正式指控。

20、感悟:越是经典著作,越要注意其历史背景和细节

四、苏格拉底的申辩适合什么人看

1、太阳是块石头,月最是团土

2、但是当时的政治还有几种替代死刑的执行方法.

3、一天,几个学生问哲学家苏格拉底:“人生是什么?”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苹果园,要求大家从果园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挑选一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不许走回头路,不许选择两次。

4、游叙弗伦想了想,说:“做神喜欢的事情就是虔诚,做神不喜欢的事情就是不虔诚。”

5、“苏格拉底,我们这次不会听信安虞托斯,而是打算放过你,然而,须得以此为条件,那就是你不得再花时间搞你的那种研究,也不得再搞哲学,而如果你被抓住还在搞那些名堂,你就得死”——那么,如我刚才所说,如果你们以这些为条件放过我,我就会对你们说:

6、I、《伊壁鸠鲁篇》;《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篇》;《斐多篇》;

7、长期以来,研习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的人就六个问题争辩不休:诘问法问题(苏格拉底用于询问和辩驳的独有方法),苏格拉底的无知问题(或苏格拉底的知识),苏格拉底的美德(aretē)问题,苏格拉底的教育问题,苏格拉底的政治学问题,以及苏格拉底的反讽问题。对苏格拉底的阐释,通常被归结为这六个问题及相关的解决方式。

8、产婆术,苏格拉底帮助他人产生知识的方法,他自诩像一个“助产婆“,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又称为问答法),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反由对方进行归纳定义。

9、一天,几个学生问哲学家苏格拉底:“人生是什么?”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苹果园,要求大家从果园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挑选一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不许走回头路,不许选择两次。

10、苏格拉底说,让他最惊讶的是,原告竟然提醒大家别被他骗了,说的好象他是演说家一样.

11、为了把这篇对话保持在可控范围内,我竭力把《申辩篇》当作独立的著作。为了证明某个解释、充实某个理论细节或非此无法解决的某个难题等次要目的,我也参阅与苏格拉底有关的其他对话和古代著作,否则就难以达到这些目的。展开自己的论证时,我必然遇到各种有力解释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但我从未试图纵览与苏格拉底或《申辩篇》有关的、为数众多却又令人失望的二手文献。我相信,若这样做,写出的书会更厚,但绝非更好、更有用。

12、如果使某人经得住诘问省察的那类知识是美德的必要条件,那么,看起来只有少数人才能有美德。如果只有具备美德之人才能良好地统治、管理,那么,看起来政府应该掌握在有知识的少数人而非无知的多数人手中。这看起来是反民主制的。但应该看到,只有当这种知识真的有可能为人们所拥有时,对苏格拉底而言,当他本人既拥有又传授这种知识时,上述观点才是真正的反民主制。因此,苏格拉底的知识问题、美德问题、教育问题,是苏格拉底政治学的核心。苏格拉底针对美勒托的控告所做的辩护,也以这些问题为核心;因为许多人相信控告源自人们的疑虑——苏格拉底是阿尔基比亚德和克里底亚的老师,而这两人是雅典民主制的臭名昭著的敌人。

13、今人总结是啊,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郑重的选择,争取不留下遗憾;如果遗憾了,就理智的面对它,然后争取改变;假若也不能改变,就勇敢地接受,不要后悔,继续朝前走。人生苦短,不能做到最好,也要做到更好。多留无悔,少留遗憾。

14、所以这此青年就把自然哲学和知者学派的学说附会到苏格拉底身上.

15、苏格拉底面对自己同胞的指控,抱着自愿求死的决心,义正辞严地为自己和自己选择的哲学生活进行了动人的辩护。

16、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17、一个坚称自己仅仅知道自己一无所知的人,如何可能是世间有过的最伟大的老师?一个被描绘成最伟大的反讽家的人,如何可能是侍奉阿波罗的仆人?

18、法庭的第一轮投票,以280对221票判处苏格拉底有罪。之后他的指控者主张死刑,而苏格拉底在回应中比之前表现得更加自愿求死。

19、苏格拉底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

20、这是当时人们对于苏格拉底的一个误解,所谓的演说家,指的是当时智者阶层.

五、苏格拉底的申辩看不懂

1、完全如此,那正是我说的。

2、苏格拉底知道,把他告上法庭的不是这几个人,而是整个雅典对他的厌恶.

3、如果他不信神,他为什么会为了德尔斐神庙的的神喻而到处问人.

4、喜悦|躁动|宁静|纷扰|愤懑|平淡

5、那么,美勒托斯,请你向他们,也就是向我们正在谈论的神明起誓,说得更明确些,这既是为了我,也是为了现场这些(陪审)人。因为我还是不能明白,你的意思究竟是说我教他们相信神明存在——那样的话,我自己也就相信神明存在,因而不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当然也就没有犯这方面的罪——不过那些神却不是城邦所信的神,而是另外的神,你就是因为这一条指控我,说我信另外的神,还是说,你认为我本人完全不信任何神,还把这种思想教给其他人?

6、很多同学喜欢哲学,但没有基础,于是想从(看起来)比较简单易懂的图书入手,了解一下这门高深的学科。想了半天,觉得柏拉图名气最大,拿起他的书(《理想国》概率比较大)一翻,哟吼??都是对话,看起来很简单,阔以,庆幸自己似乎找的了进入哲学之门的钥匙。

7、苏格拉底感到非常困惑,因为他认为自己并没有智慧,于是他就遍访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和工匠,试图发现他们比自己更有智慧。然而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这些人不仅没有真正的智慧,还自作聪明,对自己的无知一无所知。

8、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另有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对话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的苏格拉底。

9、经典与解释·你可能还想看

10、苏格拉底向我们伸出手来,说:来来来,不要怕,慢慢地往前走。这种不断地拷问自我的过程,让人觉得战战兢兢,但又极其刺激。这是一种跟自己死磕的大无畏精神。

11、苏格拉底作为世人敬仰的哲学家,其实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本来根本无从考证,因为他从来没有留下过任何文字,所有的经典言论都是弟子记载的,这类似孔子、耶稣和佛陀。那柏拉图的这本《苏格拉底的申辩》就是认识苏格拉底的一本极好的作品。

12、(5)逐个讨论上述问题并讨论交流(80分钟)。

13、他留下来的东西却不仅仅适用于那个时代,或者说那之后的几百年。到现在,苏格拉底的思想应该是人类最底层价值观的基石。那就是思考周遭的一切,以怀疑的心态看待世界,审查自己。

14、首先,游叙弗伦试图给出一些虔诚的例子来说明“虔诚是什么”,但是苏格拉底想要的是普遍性的论述或者说普遍性的定义。

15、但是,苏格拉底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懂。

16、苏格拉底说,我也没有带坏年轻人啊。我怎么可能有意地带坏年轻人呢?谁愿意跟一帮坏人在一起呢?要是我把年轻人带坏,又天天跟年轻人混在一起,那我不是有毛病吗?

17、古希腊的伟大哲人苏格拉底被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当作“轴心时代”西方文化的起源性代表,据其弟子柏拉图记载,他偏爱“产婆术”这一教育理念来引导学生进行启发性思考,经常在雅典广场上与人辩论与交流。在《苏格拉底的申辩》一书中,柏拉图记载了这位伟大哲人的死因和临终前的言行。苏格拉底因被指控腐蚀青年人的精神和亵渎神明而站上审判台。其被记录下来的申辩,一方面象征着对自由表述受到侵害的控诉;另一方面这也不仅是对个人的审判,苏格拉底也意图将雅典本身的民主拿出来审判,迫使雅典全城受审。

18、那么,诸位,请你们跟我一起来考察,他的话在我看来何以就是那个意思。而你,美勒托斯,回答我们!正如我一开始就请求过你们的,即便我以自己惯常的方式作出论证,也请你们一直都记住,不要对我起哄。

19、Ⅳ、《阿奇拜得篇之一》;《阿奇拜得篇之二》;《高尔吉亚篇》;

20、苏格拉底认为这种专门知识等同于美德,由此可以推出苏格拉底并没有美德。但是,苏格拉底从未说过自己有美德。与此相反,竭力避免不知自以为知这种最可耻的无知之后,苏格拉底说,他并非有意地(或应受惩罚地)行恶。自大泛滥成灾,苏格拉底自然而然地成为众人中最有美德(或者最接近有美德)之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精选奥地利茨威格名言
  • 精选有趣的话简短100句文
  • 精选节约粮食的小故事简
  • 精选英语名人名言带翻译
  • 精选鲁迅最经典的七大名
  • 精选描写河流的句子超优
  • 精选关于母爱的名言10句
  • 精选鲁迅先生的名人名言
  • 精选遇到挫折的名言10
  • 精选有关战争的名言名句
上一篇:精选奥地利茨威格名言100句文案合集
下一篇:没有了
热门文章
  • 精选激励自己的句子简短
  • 精选小学生常用歇后语1
  • 精选名人语录经典版励志
  • 精选关于爱情的句子经典
  • 精选对女生表白的情话1
  • 精选方文山歌词中的美句
  • 精选四字词语大全200000个
  • 精选用并行不悖造句100句
  • 精选赞美祖国的句子100句
  • 精选哲理小故事100字左右
  • 最新文章
    • 精选苏格拉底的申辩讲了
    • 精选奥地利茨威格名言1
    • 精选有趣的话简短100句文
    • 精选节约粮食的小故事简
    • 精选英语名人名言带翻译
    • 精选鲁迅最经典的七大名
    • 精选描写河流的句子超优
    • 精选关于母爱的名言10句
    • 精选鲁迅先生的名人名言
    • 精选遇到挫折的名言100句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