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格言联璧接物类
1、——(汉)刘安以执两为兼听,而不以狐疑为兼听。——(清)魏源容人之过,却非顺人之非。
2、7:阁下何不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3、(经典诵读)格言联璧·持躬类
4、出处:《格言联璧·接物类》: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5、(译文)常人在与人交往时,刚开始觉得亲近,时间久了则感到厌恶,除非能明事理而又能体察人情,否则没有不断交的;人们每到新的环境,刚开始觉得很快乐,时间久了则感到苦闷,除非心平气和,又能有所修养,否则没有不想改变环境的。
6、(译文)对自身的性情不可放任,应用逆悖法遏制它,其方法关键在于忍让;对世人的性情不可违背,应用顺应法调和它,其方法关键在于宽恕。
7、山阴金先生,姓金,山阴人,清代学者,真实姓名和生平不详。
8、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9、(张九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老子》)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1、其所编《格言联璧》一书,按儒家大学,中庸之道,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要内容为框架,收集有关这些内容的至理格言,按当时人的阅读习惯分为八类,从个人、家庭到社会、国家,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12、《格言联璧》是金缨选录其所辑《觉觉录》中浅近格言另刻之单行本,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扩展资料书中格言节选:
13、(译文)在是非圈子里,人家用口说,我用耳朵听。在热闹场合中,人家争先向前,我则退后。
14、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冯梦龙
15、解释:事情在最得意时要防乐极生悲,话说到最忘形时要防言中有失。
16、(译文)遇到事情,要镇定从容,即使此事纷繁杂乱,最终也能安排就绪;对待他人,要毫不伪诈,纵然对方如何狡黠,最终也会被感化献诚。
17、“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的意思为:沉静下来要经常自省自己的过失,进而以是克非、为善去恶。闲谈的时候莫议论别人的是非得失,做事要留些余地,说话要留些口德。这是儒家倡导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18、千古艰难小生死,万代权衡大是非。——宋振庭
19、善于运用恩泽的人不会随便施与。施恩给人要根据情况,恰到好处。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即使一杯水,也会让人永远感恩。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
20、——〈管子·宙合〉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荀子·修身篇〉勇于断者,不随其似;明于分者,不混其施。
二、格言联璧接物类带拼音
1、世上没有对与错,说别人错,其实就是在否认别人的存在。说别人对,其实就是纵容更多自以为是的人出现。
2、——蔡元培是非久自见,不可掩也。——〈晋书〉是非未明,决不轻下判断。
3、“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的具体出处:
4、——《汉书》多见为常,少见为怪。——(清)徐增听言之道,徐审为先。
5、全诗是: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6、(译文)遇到自负自己的才学的人,不要以才华与他相比,只要用愚笨的方法与他的才能抗衡便可以制服他;遇到爱炫耀自己的人不要用奇特的东西向他炫耀,只要用平常的东西来与他的新奇对比,便能消除他的炫耀之心。
7、2:世人那张万恶的嘴啊,再配上随心所欲的舌头,就是万恶之源。
8、(译文)严格要求自己,要像秋风扫落叶般无情;待人接物,须像和煦春风般温暖。
9、4:君子何尝去小人,小人如草去还生。
10、(译文)别人恃强,我以柔制胜;别人用计谋,我以诚恳感动他;别人意气用事,我用道理说服他。
11、眼前得失等云烟,身后是非悬日月。——陈恭尹
12、要经常安静的坐下来考虑自己的过错在与人交谈时不要讨论别人的是非,可以吃苦的人是一位有志气的人,肯吃亏的人并不是笨人。尊敬君子才能显出你的德行,有时候惧怕小人并不能算是没有能力,如果有了得意的事不应该一直高兴,凡事做事情都应该留有余地。
13、(译文)柔能克刚,在初生的婴儿面前,即使是孟贲和夏育也会失云其刚勇;不善言谈的人能使善辩之士屈服,在哑巴面前,即使是苏秦和张仪也无言以对。
14、金缨,是清代著名学者,他编著的这本《格言联璧》,到了今天依然很有意义。是一本教人修身养性的书,收集了许多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对人非常有指导意义。我认为,不论是小孩,还是年轻人,老年人,这本书都值得认真读。
15、(译文)使有智慧的人感到困扰的不是聪明的人,而是愚笨的人。使雄辩家说不出话的人,不是善辩的人,而是哑巴。使有勇力的人折服的,不是有勇力的人,而是怯懦的人。
16、(译文)羡慕他人的善行,不要问他何以为善,恐怕自己有非分的想法,而效法为善的念头消失。救济贫困,不要问他何以贫困,恐怕厌恶感产生而同情心泯灭。
17、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18、(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9、(李商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0、解释:有怒气要尽力消化,有过错要仔细检讨。
三、格言联璧接物类读后感
1、(译文)对于不了解自己的人不能让他急于了解自己;对于彼此无交情的人,不能急于和他交为好友。
2、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让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
3、(译文)凡以外在美貌取胜,内心均有不足。凡被奸邪所占有的,皆无光明正大可言。
4、(译文)低俗的言语像市场人所说,挑逗的语言像娼门的人所说,嬉笑的言语像唱戏的人所说。
5、——《新唐书》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汉书》公道自在人心,是非必有正论。
6、——《孙子家语·弟子行》处明然后能明人。——(宋)陆九渊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玩病。
7、(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格言联璧》中有一对联。上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下联:“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要说明。琴琴0575下联,“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是上天想要一个人享受福气,定会先遭受祸害,而“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是上天想要一个人遭受祸害,一定会先施以微小的福。因为在一个人遭受困难之后,才会对以后发生类似的事情有了警惕,会多想一下,这也正印证“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这句话,所以选下联。
9、(译文)不要接受小人的恩惠,否则将难以回报。不要触犯官吏的公愤,否则将无以救援。
10、(译文)经历许多挫折,一定有迫不得已的隐衷;话未说完而无法说下去,才是无可奈何之处。
11、(杜甫)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J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不要说别人自私,他只是比你明显点而已,不要说别人不好,你只要优于先前的自己就好。
13、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14、意思:不要轻易去议论别人的是非,经常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高兴的时候不轻易的对他人许诺,愤怒的时候不滥下决定。
15、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又故意与行酒侍儿,窃窃私语,芈氏两次问话,俱失应答。
16、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17、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志向,他要到达的地方不论多远,他最终都能到达,即使是极高的山宽还是极辽阔的大海,也不能限制他前进。
18、(译文)对关系别人终身命运的事,即使是亲历的真实见闻,也不应开口;对能损伤我长厚风度的话,即便是茶余饭后的笑谈,也不可乱说。
19、(刘禹锡)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0、(译文)孤独的人难于和别人相处,但一旦相交,就情谊笃厚,永不分离,喜乐的人容易和别人相好,但好上三天,就骤然结怨,分道扬镳。
四、格言联璧接物类作者
1、(译文)听君子的议论像喝苦茶,苦涩之后,必觉甘美。听到小人谄媚的言语像吃糖一样,甘甜过后,便觉寒冷充塞胸中。
2、——(明)冯梦龙见日月不为明白,闻雷霆不为聪耳。——《孙子·形篇》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3、2:闲话,与正事无关的话少说,不满意的话,注意一点,免得让人说。
4、(《礼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话说古今来许多世家,不过积德,而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想要提升自己的话,可以好好读读这本格言。形容在背后说闲话经典的句子有哪些1: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6、释义:原句是”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指安静坐着的时候经常想自己有什么不足之处,和人聊天的时候不要谈论他人的是非。
7、(译文)修炼自己,以清心寡欲最为重要。在社会上做事,以谨慎说话为首先。
8、(译文)修身不能太洁白纯净,要一切污秽垢病都能容纳;处事不能分得太清,要一切贤能愚美丑都能包容。
9、(明《增广贤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H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0、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11、——出自(元)张养浩《牧民忠告》卷下。
12、书有末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出自《格言联璧·持躬类》
13、(译文)恩惠怕先多后少,威严怕先宽松后严格。
14、(译文)对痴傻的人不要说不可能的话,以免误导他。见到矮小的人不要说不中听的话,以避免忌讳。
15、每一条事理内涵丰富,广博精微,言有尽而意无穷,先哲的聪明智慧和无限期望尽在这联珠妙语之中。
16、出处释义:世人都知道李林甫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
17、(译文)数落别人的过错不能太过分,要想想他的承受能力。劝人为善也不能要求太高,应当使他尽力而为。
18、出处:《格言联璧·接物类》:“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19、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
20、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用什么诗句讽刺搬弄是非的人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五、格言联璧 接物类
1、(译文)看到人间最坏的事,尽可视而不见,则能悠然自在,想想自古以来那些蒙受冤屈的人,则毁辱有什么好计较的呢?他有理,我无理,我让他;相反地,他无理,我有理,则容忍他。
2、(译文)要想战胜别人,先要战胜自己;想要议论别人,先想一想自己;想要了解别人,先要了解自己。
3、《格言联璧》是金缨选录其所辑《觉觉录》中浅近格言另刻之单行本。该书刊行之后,民间有异本流布,“惜坊本刊印草率,讹压滋多,附刻喧宾夺主,传本各异”。
4、“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这句话出自清代学者山阴金先生的《格言联璧》,《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持躬类、摄生(附)、存养类、接物类、齐家类、敦品类、处事类、悖凶类、从政类、惠吉类。
5、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己过。
6、读音:qièqièsīyǔ。
7、(《国语》)D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8、5:心口皆是是君子,心口皆非即小人。
9、(译文)古人对别人多持友爱诚挚之情,所以人们容易知错必改,以一片赤诚友爱之心待我,因此,我的教诲规劝就更加容易奏效;今人对别人常怀厌恶猜疑之心,所以人们甘心自暴自弃,以一种敌视提防之意待我,因此,我的批评引导就很难进行下去。
10、——(清)林伯桐求言非难,听之难;听之非难,察而用之难。——《宋史》非亲身实验证明者,不可轻信。
11、原文: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心田培一点,子种孙收。 ————《格言联璧》 (清)金缨
12、内容丰富,语言优美
13、(译文)古时候名望相当的人能相处融洽,现今名望相当的人则相互妒忌。
14、(译文):属于人家的隐私,要想着维护,不能有一点说坏话的念头。对于贫寒卑微的人,要想着礼遇他,不能有一丝傲慢轻视的态度。关于是非的孔子名言学而时习之
15、(新唐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16、(朱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7、扩展资料:《格言联璧》简介
18、《格言联璧》虽然也是用古文描写,可是读下来并不会很晦涩,细细品读,就可以领悟。而且内容非常正能量,适合的人群非常广,可以从少年读到青年,中年读到老年。不论是学生,还是商人、老师、政者、农民、家庭主妇,都有非常深远的指导意义。比如“未有和气萃焉,而家不吉昌者。未有戾气结焉,而家不衰败者。”,一句话就让人对家庭琐事得到了体谅,可以看出作者的心胸开阔。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这些都是书里简明扼要的格言。
19、(译文)小人喜欢听到君子的过错,君子则耻于听到小人所做的坏事。
20、——〈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不知味者,以芬香为臭;不知道者,以美言为乱耳。——(汉)桓宽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