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曾国藩的十二条自律
1、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2、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3、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宁静安泰,专注内在,不存杂念。静坐,每日静坐半时。这里指的是和自己进行深度的交流,听自己的声音,去深思。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早起使人意志清明,也是不放纵自己贪念懒惰。读书不二。一为专二为耐心,三为克服困难。遇到难处,一般人总想逃避,懈怠,但只有真正克服的困难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否则也只是隔靴止痒。
4、据他在日记中的记载:“有用之岁月,半消磨于妻子”。
5、十一是每天练半小时的字;
6、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7、生活,只有不断完善我们自己的人生准则,才能够在生活中不迷失方向,不陷入迷途。
8、梁启超评价他为:“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9、相传曾国藩某次家中遇贼,小偷趴在房梁之上,准备等曾国藩温习完功课熟睡后行窃,但直到深夜,曾国藩还是背不下来,以至于小偷都看不下去了,跳到他面前:“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听都听会了。”然后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扬长而去。
10、每晚8点小志与你不见不散
11、他“虽极忙”,也坚持“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须满二十页”,“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12、生活,只有我们安静下来,才能在呼吸之间,听到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才能在失意和陷入逆境坎坷时,找到方向,找到路途,才能够逐渐悟出人生的智慧和道路。
13、三曰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14、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1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6、在北京的最后一段日子,曾国藩精神十分痛苦,多次表示想回老家。但是他遇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没钱,拿不出回家的路费。
17、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18、此外,在《曾国藩日记中》,有《课程十二条》一篇,系道光二十二年在京所写日记,给自己定下来每日必修的十二条课程,内容如下:
19、后来曾国藩在统率湘军时,在朝中又遇到过一个特别支持他的权臣肃顺。但是,曾国藩跟他也没有建立私交。当慈禧发动政变,肃顺被杀,曾国藩也没有受到牵连。
20、第八句:读书是通往高贵最低的门槛。曾国藩自小便饱受父亲庭训督学之苦。其所撰《台洲墓表》自述云:“国藩愚陋。自八岁侍府君于家塾,晨夕讲授,指画耳提,不达则再召之,已而三复之。或携诸途,呼诸枕,重叩其所宿惑者,必通彻乃已。”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作为长子,八岁的曾国藩已经承担了振兴家族的使命,所以从小庭训甚严,也养成了不怕苦、能耐烦的坚忍性格。
二、曾国藩最有名的座右铭
1、这样的立志将会给他京官生涯带来怎样的影响?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
2、对方将这样的东西发给你,对你是一种帮助,你应该认真拜读并反省自身,从中得到提高,可能理解为对方是你的益友,建议你回复对方,谢谢你的分享,我一定会好好读一下。
3、八股文、试帖诗皆非今日之急务,尽可不看不作。史鉴略熟,宜因而加功,看朱子《纲目》一遍为要。
4、曾国藩从开始考秀才之举就能看出其恒心。不然怎么会连考近十年?怎么会在成为湘乡笑柄、全省反面典型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科考。相反没有恒心早就放弃了,清王朝女历史就应该重写了。
5、他离开北京后又将开始一段怎样的生涯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
6、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曾国藩之论可谓确实。太平天国14年,乱了中华半壁江山,异端邪说、残酷屠戮,有清以来最大的国乱之殇。时至18世纪末,全球文明方兴未艾之际,中华民族却遭受如此惨遇,不能不说文明之颓,民族之祸以此为甚。
7、种一棵树的最佳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8、六是谨言,时时警惕不乱说话,每句话都要慎重;
9、言行皆无可背人之处,自有正气蕴藏于胸中。
10、穆彰阿虽然没什么建树,就喜欢对皇上溜须拍马,但他喜欢延揽人才。曾国藩考进士那次,穆彰阿正好是主考官,两个人算是师生之谊。
1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至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12、所以,人生中,多读读书,它是我们修养养性的一条智慧捷径。
13、他在家里把时间消磨在妻子的闺房之内,对这种行为,也是非常后悔。
1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15、而古代的圣君贤相,也无不以勤劳自勉。
16、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熬夜、不贪睡,珍惜一日之中最好的时光。
17、在追随旅鼠奔向死亡的旅途中,顿悟了…
18、夜晚出门容易使人耽搁正事,精神疲惫,务必戒除。
19、人生似过客,随缘走一程
20、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三、曾国藩7个小故事
1、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林逋
2、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3、俗话说,清晨,是我们冥想的好时间,早早起床,不仅能够保持体力的充沛,而且能够有时间去和自己对话。
4、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5、三是他认为读书应看专集,不读选本。“吾教诸弟读书无别法,但必须看一家之专集,不可读选本以汩没灵性。至要至要!”
6、放松功法|道家回春功|静坐站桩|课程日历
7、一个人最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安德雷耶夫
8、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9、据他在日记中的记载:“有用之岁月,半消磨于妻子”。他在家里把时间消磨在妻子的闺房之内,对这种行为,也是非常后悔。加上自己的体弱多病,不加节制让身体更加虚弱。他在日记中写道:“明知体气羸弱,而不知节制,不孝莫此为大。”他把这种行为看作不孝的行为,用以提醒自己早日戒除。
10、在我们的一生中,闻,思,修是我们修身养性的三种重要途径。一个人只有多读书,才能更到更广阔的世界,才能看到不一样的人生。
11、由A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12、♪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宸声朗读
13、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14、谈起读书,曾国藩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书要专一本书没有读完,不要再看其它书籍,东翻西阅,随意读书,这样对自己的道德品质没有什么大的提高。
15、曾国藩一生笔耕不辍,个人文档管理到位,留下了诗集、文集和奏稿、书札、日记等海量文字,被后人编为《曾文正公全集》。他总结过自己的写作秘籍:“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思力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多年如一日地反复摹写,持之以恒,滴水石穿,最终发生了质的改变。曾国藩可能不知道“一万小时定律”,但他自身的行动,无疑是“刻意练习”结出的累累硕果。
16、四是读书不不读完这本书,绝不摸下一本;
17、十曰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18、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19、星冈公所谓“有福之人善退财”。
20、家范,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四、曾国藩家训十六字书法作品
1、很多时候,每天,每周进步很微小,但是如果能保证一直是前进的,能保证前进大方向不出错,那么时间拉长来看,最终都会有不错的回报。正所谓,天道酬勤,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2、十二曰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3、《曾文正公家书》收录曾国藩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写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子辈的家信,并适当补充了部分他写给朋友同僚的信以展现曾氏人生全貌。其内容上至经邦纬国、济世救民之道的阐发,中及进德修业、读书求学的方法指导,下至人际琐事处理和家庭经济生计的经验建议,可谓事无巨细,纤悉无遗,可谓曾国藩一生主要活动及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蕴含了其处世应变的哲学体悟和思想精髓。《曾文正公家训》的内容实际上和上述曾氏家书的内容范围相近,不过因这部分信件是曾国藩专门写给两个儿子曾纪泽、曾纪鸿的,风格也更符合旧式家族中长辈对子女的规训教导之词,故曾氏家人将这部分书信单列出来称为“家训”,有其道理。
4、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6、光绪年间,光绪帝亲自下诏传忠书局刊刻《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的门人李瀚章编纂、李鸿章校勘编刻,李宗羲、彭玉麟、沈葆桢、丁日昌、刘秉璋、俞樾、李元度、郭崑焘、薛福成、梅启照、吴汝纶、黎庶昌、王闿运等一批风云人物参与其中。这一版本因编校团队阵容强大、声望显著,编辑严谨、点校精妙而流传甚广。
7、当然不是,他屡次赴京赶考不中,直到二十八岁才考中进士。
8、人生最好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9、这样一想,自然心胸开阔,豁然开朗。
10、或许,就是这样吧,在曾国藩看来,修心十二法的第一条就是要持身敬肃,只有时时刻刻在生活中警惕,检查自己的念头,才能做到专心致志,没有杂念。
11、把所有文字方面的应酬,都当作练习书法的机会。
12、第一个原因是他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13、祸从口出,逞一时口舌之快,为自己带来祸患,实在是愚蠢至极。
14、八曰保身。十月二十二奉大人手谕曰:“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是当做养病。
15、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16、明强,要有倔强刚强之气!
17、在家书和家训中,曾国藩数次提及祖父和耕读世家的祖训,他对祖父的言行推崇备至,谆谆告诫弟弟们治家应“一切以星冈公为法”。这位农民伯伯的确是一位治家高手,对于曾国藩是偶像一般的存在,他朴实的言语处处闪烁着智慧之光:
18、他们告诉我……他们理解错了人生。
19、现在,不妨也想想你想做什么,并列出实践计划,然后从今天起,严格自律要求自己。
20、历史规律总是在相似中轮现,读史是为了观今、鉴今,是为了从已发生事实中汲取智慧与底层逻辑,来更好指导自己。
五、曾国藩男人欲成大器的六句话
1、诚意:不欺骗人,思想要纯洁,公正,说话也要如此。
2、每月不可荒废旧技能,每月写作几篇文章,以此检验自己积存义理的多少。
3、曾国藩升官迅速的第四个原因,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道光皇帝对他的欣赏。道光皇帝欣赏他的原因有三点。
4、他在日记中写道:“明知体气羸弱,而不知节制,不孝莫此为大。”
5、时刻发现自己的错误,大胆直率的承认,敏捷勇敢地更改。
6、道光22年(1842年)12月初曾国藩在自己的日记中记载了日常调摄心身状态的功课:
7、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8、四曰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9、曾国藩坚持养身,恪守“节制操劳,节制欲求,节制饮食”三个原则。
10、养得一身正气,为人光明坦荡。
11、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12、进入京师后,曾国藩并未如常人一样沾沾自喜,而是在内心深处充满着君子之志的伟大抱负。他认为,志向高远对个人来讲至关重要。而自身修养同内圣外王的心灵终极,尚有很大差距,于是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作为座右铭,时时以“君子当以不知尧舜周公为忧,当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
13、曾国藩天资平庸,能取得如此成就,其中很大原因是他对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严格自律。持身敬肃每日保持精神肃穆,衣冠整洁得体,给人稳重可靠的印象。
14、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15、不受曰廉,不污曰洁。盖无廉则无新不取,无耻则无新不为。不廉其源皆生于无耻也。——顾炎武
16、免费获取心身功课学习资料
1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18、严肃对待自己的学业、事业,持之以恒地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敬事才能成事。
19、曾国藩忠君之论固然习自千年儒学之教化,然放眼当时的世界,实在也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太平天国之逆正是这些自谓大儒的儒学大家教化的结果。儒学眼里有君,权力之下养儒独权。儒学最终异化成上位之工具,权力之势下赏玩儿的优伶戏子。有国学大师如今讲国学,还在字挑句论、旁征博论的赞赏祖宗的英明伟大,殊不知就算一个黄口小儿,集20xx年之时间,话语留存也能摘出几句人话来。儒学之祸,异端邪说在先,才会有太平天国愚民造祸于后。
20、一连几件事办下来,咸丰认识到曾国藩做事特别认真负责,于是不断地给他加派新活,到后来,曾国藩一个人身兼五部,也就是兼任了除户部之外的其他几部的“副部长”。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