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络编程
  • 网络文章
  • CMS技巧
  • 软件编程
  • PHP笔记
  • JavaScript
  • 网络昵称
位置:四海网 > 网络文章 > 经典语录 >

精选道家思想的核心100句文案合集

人气:59 时间:2023-03-16 10:51:52

一、道家思想的核心

1、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家因崇尚自然高远,鄙弃狭隘功利主义,而常常走向极端,主张绝对虚无,反对一切作为,甚至进而反对一切人类文化、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否定文明的价值;因反对权威和社会的等级秩序、批判社会弊端而放弃社会责任、淡漠参与意识、不信任甚至完全拒绝任何具体实际的社会改革措施等等。道家思想是中国最为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

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老子

3、把“道”天的生成之“始”是很不够的,老子还把“道”归结为天的生成原理。天究竟是怎样生成的?似乎更复杂了。无论在东方哲学,还是西方哲学中这都是基本一致的。东方哲学认为,天是由于“阴”和“阳”的对立统一生成的。西方哲学认为事物都是由“正”“反”的矛盾和统一决定的。易经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老子说:“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其实这是一种思想的两种表述而已。从根本上说,无论是宇宙,还是我们身边的鸡毛蒜皮都是由于“阴”和“阳”的对立统一形成的。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6、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7、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核心思想,是老子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的最高境界。追求学问的人,要日积月累,日益精进。追求悟道的人,要不断排除外界干纷扰,对待知识要去其多余取其精华,少之又少,达到了无所作为的境界,看似无所作为,而实质上是无所不能。这段话充满了哲学意味,“为”与“不为”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为”与“不为”尺度的把握需要大智慧!

8、老子说: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在道家哲人庄子看来,社会上出现的人为物役,包括“以物易性”、“以身殉利”“去性从心”等等社会乱象,关键是没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财货、名利”等有形或无形之“物”的关系。人生有三大需要,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这正是成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赖以繁衍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为此人类产生许多欲望,比如食欲、物欲、占有欲,并由此派生出诸如金钱、名利、地位、权力、美色,等等。而且当某种欲望实现了,又会产生新欲望,所谓“欲壑难填”,欲望是无止境的。

11、道家的思想核心是“道”。老子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在他看来,“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源。他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并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老子认为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道无形无寂,玄妙莫测,是无意志的。无为的自然本体。

12、形神兼养庄子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一定的养形作用。《庄子·刻意》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5、《汉书·艺文志》称:“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班固对各家理论均持肯定态度,认为只是由于素质差的人误解乱用才会出现严重问题,乱用道家思想的想抛弃礼学仁义,只用清虚来治理社会,如此复杂的治国工程怎能长治久安。汉初曾实行黄老理论一段时间,那是战后特殊时期,而后就出现了吴楚七国之乱,黄老理论便无法维持下去了。

16、老子曰:“治大国,如烹小鲜。”非常精妙的比喻,治理大国,就如同烹制小鱼,其精髓还是无为而治。大家都有做鱼的经验,如果乱翻乱搅,就成了一锅鱼松,根本无法食用。孔子和孟子特别推崇尧、舜、禹那个年代,尤其是孟子言必称尧舜,为什么呢?在远古那个年代,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以德治国,任贤用能,很像柏拉图的“理想国”。尧禅让于舜,舜的德行高尚,其英名和美德广布海内,民众都很服气,统治国家摆摆样子而已,真正是无为而治!

17、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8、道的思想其实很多就是从全盘来考虑事情。人们往往会过于重视一时的情况而忽略整体。有句话常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越容易得到的利益带来的弊端就越大。进展的太快,就容易出不稳定。正所谓物极必反。图一时享乐而做出不道德的事,往往会很痛苦。第二层意思,是指事物的发展是循环式上升的。就是每件事都有上升期和下降期。周而复始,从整体上看是上升的。有时候人们会受到感情和事业的挫折,却不知道这些挫折是为了上升又一个高度而存在的。好比夫妻吵架,从整体上看是增进感情,增加了解。事业不顺是为了让自己的能力有所提升。正所谓一阴一阳为之道。

19、1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道德经》

20、老子说: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二、道家思想的核心内涵

1、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以下十句话正是《老子》的精髓所在。

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

3、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

4、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5、道教思想的核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这是说重是根本,静是主宰。一个人的言行举指。太过于轻浮,很容易丧失人格。没有人格的人对他人而言是没有威信的。如果一件事的大原则轻易改变,对这件事而言是不稳定的。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会失去信誉。失去信誉,就容易失去了做事的根本。

8、凡天下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大善。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轻,尊之,重之,受之,佑之。

9、可见,“知足知止”思想的可贵和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用辩证的智慧教导人们如何对待成功,如何把握名利财富,如何正确处理“身”与“心”的关系。

10、知足则不辱,知止则不殆。——老子

11、《老子》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最高结晶,讲述“道”生万物,万物发展变化的“道理”,以及人类社会应如何适应“自然”。一旦掌握老子的思想,便能轻松通晓诸子各家思想,具有鬼神莫测之能事。

12、道家创始人是老子,但其思想的文化渊源则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母系氏族社会中的原始平等意识和贵阴重柔、守雌谦下思想深深地影响了道家。女性崇拜和生殖崇拜,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肯定,对道家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命意识和重生主义。道家贵生,重视生命。

13、法家的思想割裂了传统文化中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否定传统的阶级制度,因利而导,通过“法”、“术”、“势”三个手段来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14、经营智慧:忘却屡屡经验(使自己成功的方法、经验,学习更新的、更好的东西)才能有更适合发展的东西。

15、道家治国方式就很简单了,几句话就可以概括,那就是“无为而治”。

16、贵柔、返朴归真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他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17、《老子·四十四章》指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兵?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名声和身体哪个更值得珍惜?身体和财富哪个更贵重?得到名利和丧失身体哪个更有害?过分地爱惜名声必定造成很大的精力耗费,过分地贮藏财货必定导致惨重的损失。因此,知道满意知足就不会遭到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导致危险。这样,就可以长长久久。

18、但道家并未因此而掩旗息鼓,相反地,历代道家学者却仍然以与封建正宗相对立的异端身份,崛强地从事于学术、文化的创造活动和批判活动,并不断地求得进展,获取许多重要成果,尤其在发展科学、文艺和哲学思辨等方面更作出过超迈儒家的独特贡献。这样,形成了道家文化的优秀传统。

19、在中国,汉初儒、法合流,所谓“阳儒阴法”或“杂霸王道用之”的封建正宗形成之后,道家‘思想以其被罢黝、受排斥的现实遭迂,加以它固有的主张天道自然、抗议伦理异化的理论趋向,便一直被视为思想异端。

20、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三、儒释道三家精髓总结

1、被揭怀玉这一章里老子用圣人外面穿着粗布的衣服里面揣着宝玉这个比喻。表达了人的行为和外表某些时候与内在本质不一样。好比一个在人群中喜欢哗众取宠的人,这样的人比较不可靠。一个太容易打动女人的男人,在感情方面往往是随便和不付责任的。一个太注重外表着装体面的人,内在有可能是空虚的。某些时候这样的人因为要掩饰内在的空虚和迂腐。所以说人不能看外表。现在人们往往会注重一个商品的包装,可是包装越好,性价比越低。

2、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3、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讲的是出世,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从创立到现在大约有两千六百多年。

4、“道”究竟是什么呢?归根到底,“道”是宇宙之本,万物之根,人类之始,运动这理。《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第一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五章》)《管子‘内业》说:“凡道无根无基,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庄子‘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不可受,可得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师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5、道教把许多古代圣人当作神崇敬,并且向往人能够长生不老。这种在人当中寻找神的思想和追求永生的思想是有价值的,但只有耶稣才是神借着童女怀孕降生成为人,他既是神,又是人。他通过受难,流血,复活,拯救人类,也证明了他的神性。人相信他,就可以得救,得永生,与神和好,成为神的儿女。其他任何人都只是人而不是神,是被造者,而不是造物者。耶稣基督是唯一的救世主。《道德经》第78章指出:“是以圣人云:受国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6、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对传统科学技术的影响。中国的传统科学范式,始终在追求事物内在的道,而在道的追求中形成以道为核心,以天地人关系为主线,以自然为原则,以道、元气、阴阳、有无、自化等为基本概念的有机科学思想体系。

8、10多言多败,多事多害。——《训蒙增广》

9、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0、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2、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管子·白心》

1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4、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庄子

15、1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8、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1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20、老子十分强调“道”的自然性与无为性,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以为天地人当效法“道”的自然性。可见,在道家哲学中,“道”既是世界的本原和万物存在的根据,也是天地万物之本性和君王治国安邦之根本方略,也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据和社会发展的终极境界。“自然”则是对“道”存在状态与本性的客观描述,意指万事万物非人为的、不受外力干涉的存在方式,即“自然而然”、“自主而然”。

四、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髓

1、儒家式“无为而治”的境界正是孔子心目中的舜帝圣王形象,正好代表了孔子说过三句评价舜帝的话。第一句话,孔子说:“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这里说的是权力的来源。舜得天下,不是他自己争夺来的,也不是尧私相授受的,这里所表达的乃是“天下为公”的主权观。

2、考虑正反的转化。学会:放弃掉(防止盛极而衰);继续挖潜。归根结底: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顶针的文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深层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根本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自然而然”的规律。

4、庄子思想的可贵之处,是具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观。他认为“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庄子·则阳》)。气,即物质的自然性,故其主观精神的“道”,是与客观自然的“气”分不开的。

5、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1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1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9、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0、道家思想经典语录,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对比,经典珍藏,道家思想十大精髓,经典好文!

11、儒家思想的治国方式是“仁政”、“王道”、“礼制”,追求的目标“大一统”。

12、春秋时期,老子总结了古代道教的精髓,形成了完整的道教理论体系,表明道教已经正式形成。其学说认为“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13、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4、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5、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

16、道家教义:修德筑道,修身养性,顺其自然,反本回源,修本心,得自我,!~修德筑道:德者,分内德,外德;内修身德,外修功德;内德:自身也,儒家有,忠,孝,礼,义,信,仁,智,佛家的慈悲之心,都是内德;外德:儒家有齐家治天下,佛家有慈悲度世,都为外德。修身养性:锻炼身体,强壮体魄!~顺其自然:道德经说自然万物皆为道之演化,都是道的体现,所以万物平等,因平等而至公,自由,反本回原:返回本源找回自心,本心,找回自我,修本心,只有找回本心返回自我,所以修道又有修真;只有本心本意而为,社会才会精彩,道教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一个字“德”“善”“平等”“公正”“自由”

17、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庄子

18、到魏晋又是一大阶段,史称“玄风”、“玄学”。各阶段之道家虽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但又都带有自己的特点。道家思想,“皆仰取诸象于天,俯查诸度于地。”效仿天地而为,行为方式则是“为无之事,行不言之教”。“与时迁变,应物变化”。后因侧重点不同,而分化为不同派别,形成了多种派别。仅据《汉书.艺文志》载班固所推崇的史官道家流,就有37家,共993篇。然多经秦火,汉火,衣冠南渡亡佚。

19、道家的主要著作有《老子》《庄子》等。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

2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

五、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1、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个个都是“有为”之君,弱肉强食,征伐不断,世界一片混乱。以商鞅为代表的法家成为主流,主张严刑峻法,以功名利禄蛊惑人心,倡导“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虽然秦统一了六国,但缺乏好的治世之方,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就土崩瓦解,如过眼烟云般!正如贾谊《过秦论》中所言,“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谁人能挽救于危难,谁人能匡扶于即倒,空发千年之哀叹罢了!

2、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3、司马迁是读书人的典范,他的人生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已经很了不得了,但敢说司马迁已经悟道了吗?学成是一层境界,悟道是更高的境界,悟道需要排除杂念净化心灵,是人与上帝的交流,古往今来无有几人,老子和孔子属于悟道之人。按老子的说法,一旦悟道就无所不能,因为道生万物,道是世界的本源。

4、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讲的是出世,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从创立到现在大约有两千六百多年。

5、这是一种非常功利的思想,强调如何通过术、法、势等手段帮助君主加强统治。所以法家都强调依照法律、法规来协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生产活动关系,做到依法而行,依规办事。

6、到了强势的武帝时代,出现了申韩之术的回潮,酷吏政治大行其道。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董仲舒“复古更化”的意义才凸显出来。“复古”就是局部恢复先秦的治理之道,“更化”就是改革掉秦制中严酷的法家色彩。

7、“道”与万物的关系,就静态而言,“道”是一切人、物共同存在的最终保证,是最高的价值,是终极性的价值根源。就动态而言,道是秩序的凝构及其动力,是“造化”或“造化力”,是使万物得以相生、相续、转化、发展的实现性原理。

8、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9、顺应自然,不要过于刻意,“去甚,去奢,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态度(三个层面)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所以会有“自然——释然——当然——怡然“。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13、所以企业管理也要讲究无为而无不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管理者要努力修养自己的德行,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德服人,以能服人,这样才具备无为而治的条件。华为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华为,是因为有任正非,没有任正非也就没有今天的华为,道理如此而已!反观企业管理之怪现象,制度满天飞,模式经常变,城头变幻大王旗。执行需要监督,监督还要执行,人盯人,事赶事,重手段轻目标,重目标轻过程。为之越多,效果越差,看似有为,实则无为!

14、按照自然规律行事

15、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1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8、老子说:话说多了,就会一再遇到无言与对的尴尬,倒不如信守中道而寻找中的的办法。也因此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并无所谓“仁爱”,而是把万物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其自然。圣人也无所谓“仁爱”,而把百姓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他顺从于道自然发展。认为“希言自然”,少说空话是本应如此的事。重要的是“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执其中”,顺从于道,才能成大事。所以认为以其多说空话而一再穷尽困窘,还不如信守切中于道的原则而能够真正办实事。

19、老子说: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小鱼那样。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领导者治理一个组织,也必须像煎小鱼那样谨慎从事,绝不可不到时机就胡搅乱作把事情搞糟。

20、“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是水能够成就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经常处在众人所不觉察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精选火星文网名带特殊符
  • 精选家长寄语怎么写高中
  • 精选疲惫不堪的图片10
  • 精选经典民间故事大全简
  • 精选孔子论语全文及翻译
  • 精选娓娓动听的意思解释
  • 精选青春励志名言佳句
  • 精选民间真实老故事10
  • 精选关于交通安全的手抄
  • 精选感谢有你的唯美句子
上一篇:精选火星文网名带特殊符号93句文案合集
下一篇:没有了
热门文章
  • 精选激励自己的句子简短
  • 精选小学生常用歇后语1
  • 精选名人语录经典版励志
  • 精选关于爱情的句子经典
  • 精选对女生表白的情话1
  • 精选方文山歌词中的美句
  • 精选四字词语大全200000个
  • 精选用并行不悖造句100句
  • 精选赞美祖国的句子100句
  • 精选哲理小故事100字左右
  • 最新文章
    • 精选道家思想的核心100句
    • 精选火星文网名带特殊符
    • 精选家长寄语怎么写高中
    • 精选疲惫不堪的图片100句
    • 精选经典民间故事大全简
    • 精选孔子论语全文及翻译
    • 精选娓娓动听的意思解释
    • 精选青春励志名言佳句1
    • 精选民间真实老故事100句
    • 精选关于交通安全的手抄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