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的名言及解释
1、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2、译文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有教无类。(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人人都可以受教育,不分族类。
5、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6、(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7、孔子是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并不是天生的圣人。孔子和我们一样,也有各种的烦恼和痛苦,但是孔子之所以为孔子。是孔子有聪明的睿智,他能超越个人的悲苦,并且为芸芸众生提供转苦为乐。转悲为喜的积极态度。
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安顿父母的方法。
9、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10、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1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释义: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12、·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有道德的人应该抛弃的。
1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4、·君子谋道不谋食。(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费心思去求衣食。
15、译文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1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7、当别人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18、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19、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20、·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出处)《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译文)人都没能侍奉好,还谈什么事奉鬼呢?
二、孔子的名言及解释说明
1、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会,可以凭此做老师了。(1)”
2、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逝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译文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解读:教育的时机很重要,弟子真心向学,到了急得抓耳挠腮的地步,稍一点拨,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6、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7、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
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0、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关于孔子的名言及译文
11、所以以后再有人用这句话逼婚,你都可以噎回去了。
12、·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13、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孔子《论语》
1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15、《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
1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17、(翻译)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关爱人,也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憎恨人。”
18、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摘孔子《论语》(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1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20、今天,青春宜昌和你一起
三、孔子名言释义
1、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2、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
3、孔子说:一国的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一个男子汉,却不可夺去他的意志。
4、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5、误丨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仇怨,殊不知“以德报怨”只是一句提问,并不是结论。
6、最伟大的灵魂,必定是雌雄同体
7、误丨“三十而立”出自《论语·为政》,全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般人都将文中的“立”理解为成家立业。
8、(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9、翻译: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10、译文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1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君子团结大多数而不与少数人勾结,小人与少数人人勾结而不团结大众。
13、·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君子可以献身,但不可以被陷害;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糊里糊涂地被愚弄。
14、(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
1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7、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夺取主帅,匹夫不可义夺去志向。”
19、河图洛书:上古星图,宇宙魔方
20、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一般在感情上受过伤害的男人比较喜欢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半句话来忧伤感怀,坚决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却没有几个男人能说出后半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四、孔子名言大全与解释
1、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时候,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出处)《中庸》(译文)喜欢研究学问的,就接近有智慧了;能够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了;知道什么是羞耻,就接近勇了。
6、这句其实是互文见义。其实原意是:“仁智者乐山水,仁智者动静相融,仁智者乐而寿。”多少人还在洋洋得意:我喜欢看海,所以我是智者咯?
7、《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孔子《大学》
8、译文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9、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摘孔子《论语》(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1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4、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趔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说:“咱们快点走吧。”孔子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趔又能把我怎样呢?”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趔,感恩对手。
15、解读:教师是最崇高的事业,只要有人求学,就没有理由不教。
16、引申为:做人一定要有美好的德行,其实这正是自古以来的做人之本。
17、解释: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18、(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19、释义:孔子说: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20、(翻译)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五、孔子的名言及解释300字
1、翻译:到了严寒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不落叶的。正如”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2、(翻译)孔子说:“君子达到的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遇事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子贡说:“这三点正是老师的自我评论啊。”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即使吃粗粮、喝冷水,弯过手臂当枕头,也乐在其中啊。
4、译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5、这句话的原话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
6、子曰:“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述而》——释义: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7、翻译:君子应该说话谨慎,做事勤劳敏捷。
8、 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
9、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0、翻译: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1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担心被甩掉。
12、翻译: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13、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
14、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孔老夫子在称赞一个叫宁武子的人,他说:“宁武子在世道清明的时候就展示自己的才华,做一名智者;世道浑浊的时候就装傻,做一个愚者。做智者是简单的,大家都能做到,但是能装傻,这是一种高明的举动,却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啊。”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三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7、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孔子《大学》
18、·凡重外者拙内。(出处)《列子·黄帝第二》(译文)凡是看重身外之物的人,内在的素质一定很笨拙。
1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20、·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出处)《中庸》(译文)道不离开人而存在。如果有人离开人去修道,那他修的就不是道了。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