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1000字
1、每天,超过1000万人次涌入上海地铁,近2500万的城市人口,有近40%为非本地户籍人口。然而,上海,有黄浦江,更有苏州河,会敞开怀抱温暖来这里谋生活的人们,170年以前如此,200年以后依然,无论多久多远,我们都可以摇着小船,来到外婆桥!
2、我推荐给学生阅读的第一本书是沈从文的《边城》,一则比较短,,再则,沪教版的高一语文教材中有它的两个选段,阅读整本《边城》,就变得名正言顺起来。
3、看到了人类、看到了感情里的互相背叛,看到强权入侵、大一统、口号、集权、商业化、嘈杂、秘密监视、无知、懦弱,道德沦丧是非颠倒荒谬可笑。看到了人在生活中的渺小,无能为力可怜可悲。
4、《论语》《孟子》《庄子•内七篇》《老子》《史记》和《红楼梦》
5、读《影的告别》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首诀别诗,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被抛弃的凄恨。影子在控告抛弃它的“人”。天堂,地狱,甚至黄金世界,影子都不肯去,却一直跟随着“人”,为什么,因为是人把影子带到这个世界上,赋予影子的灵魂,所以在影子的世界里,人就是它的全部。可是在人的世界里,影子却可有可无。最后,影子决定离开,离开便是灭亡。“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很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终究是生命之重无法承受生命之轻。
6、★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范文500字沉重的肉身读后感范文1读刘小枫的《沉重的肉身》中题为《沉重的肉身》的那一篇。喜欢刘小枫特有的,用于哲学散文的湿润的文笔。那种需要逐字去领会,推敲其中逻辑推理和品味文字迂回曲折的阅读感觉,是与读亦舒小说的畅快淋漓完全不同的。慢慢地看,有些地方还需要反复地跳回去重新解读,这种凝滞的感觉就像拉长了的盛宴,每一次咀嚼都有完全新鲜的味觉享受。
7、我为鲁迅先生的那种无边的孤独感而哀伤;更为我自己那深无边际的孤独感而哀伤。
8、人生是如此无奈,一心想羡慕神仙,想摆脱功名、金钱、娇妻、儿孙之“重”的困扰,但生命又不能承受摆脱困扰后的失重之“轻”,生生世世在这个永恒的悲剧中重复,再重复。
9、老师群体中:“我”前岛老师,村桥老师,竹井老师,麻生老师。
10、我想起了《红楼梦》中跛足道人唱的《好了歌》:
11、“昆德拉人义论自由伦理承认自身的欠缺,肉身的偶然存在,但乐于在自身的欠缺中沉醉,在既不知生又不知死的生存迷雾中找寻和选择兴奋的瞬间。”
12、《名人传》/(法)罗曼·罗兰
13、这部作品的晦涩与深奥,令人难以捉摸清楚。绚丽与死寂并存,彻底的讽刺贯穿全文。弗兰索瓦·里卡尔曾评价昆德拉“是毁灭的作者也是牧歌的作者”。而我想说,这位伟大的捷克作家,是生活诗人也是侩子手。他以枪炮与玫瑰,这部不朽的作品,巡逻于文学世界。;糊涂的人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期望寄托于来世。下面是我为你们整理的几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阅读。
14、来源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15、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16、★《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心得范文5篇
17、这几位年轻人“追求”与反“追求”的矛盾,道出了人生本身的荒谬与悖论:每个人都有生活的目的和理由,但每个目的都有本身的空虚,追求爱情时怨恨多于欢乐,追求名誉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遥不可及,追求钱财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透过种.种幻觉,米兰昆德拉感到,也许这种“追求”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18、天空白云朵朵,桂花飘香满院,姨娘却再也高兴不起来了。姨娘的手不再像原来那样灵活,但她仍时时干活、生火、煮饭、洗衣服、种田……一样不落,只是那猪草机她再也没碰过了。
19、故事结束,那么“生命之轻”为什么不能承受?
20、精神成长需要环境,通过阅读,你不光是生活在自己周围小世界里面,你是生活在整个人类大世界里面,所有精神成长就是加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里面,去进行思考、进行感受,你就会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500字
1、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用时间慢慢品味的书,如果你能坐地下来阅读,一定会有所体会。
2、老子认为重在下,是轻的根本,所以他倾向君子行事以“重”为准则。
3、由此,我相信,昆德拉并没有简单下结论,认为生命“轻”是好,还是“重”好。托马斯和特蕾莎在轻与重的互相妥协中找到了爱的契合点,轻和重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尊重彼此的存在,互相包容,不以苛求的姿态去“刻奇”他人,我们都可以做幸福的人。
4、看完前几章后,我一直在找托马斯和特蕾莎共同的理想,或许存在仅仅是我没找到而已。可贵的是托马斯对特蕾莎有责任的。这一点让我预测到篇尾他们两个都会善终。因为爱过,所以幸福,珍惜一分一秒,看起平淡看似很轻却也难得,因为难得所以不能承受。
5、唱曲搂住琴声躺在平薄的水上,
6、如果,你的英文基础很好,可以尝试看···不过,翻译版的,看起来很难懂要看几遍才可以感觉出所表达的意思托马斯的生活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你要好好的读!希望我的回答你会满意
7、是啊!生命只有一次,仅有的一次生命不能预先彩排他的内容,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一旦我们意识到这些,却又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其实,“轻”和“重”在某种环境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键看我们怎样选择。
8、再聊聊这本书的几个角色与“轻与重”的对应关系。
9、《如何阅读一本书》/(美)莫提默·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10、从学习的内容来说,除了听说读写,还有两种能力:一个是感受能力,即心灵的感受能力;还有一个是思,即独立思考的能力。
11、通过阅读,我惊讶地发现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提出了判若水火的见解。仅从结构方面分析,就可以发现这本小说与传统上的定义有着极大的差异,一般小说用大多数的笔墨描述故事情节,通过情节之间的冲突显露自身艺术魅力;而这部小说作者却将故事的情节很大程度上淡化,通过一个个面面俱到的事件将读者带入他卓绝千古的思考方向。这种将哲学思想和小说风格雅俗共赏的融合形式可谓是创作手法的创新,也可以说是为全书量身定制的。
12、非如此不可的决定依赖的是偶然,偶然的选择体现的,正是超越媚俗的存在。媚俗是什么?媚俗正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长久以来或一个时代普遍遵守的社会观念,道德规范,亦或可称作一般道德。它未必是好的,但它是人人遵守的,如果你不遵守它,就容易受到一个群体,一个集团甚至整个社会的排斥,如东坡赴黄州,太白儒入庐山。在媚俗的王国中,仕杰愿做一个恶魔,追求自我的梦想,当下一个时代来临的时候,人们才会了解上一个时代媚俗的失败。
13、“从上海城市历史发展来看,苏州河的地位比黄浦江要高。从文化的角度而言,苏州河也更具备作为上海精神家园符号的可能,因为它积淀了上海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文化。”
14、从Einmalistkeynmal的角度看,“历史和个人生命一样轻,轻若鸿毛,轻若飞扬的尘埃,轻若明日即将消失的东西”。就像托马斯和特蕾莎是在6次偶然事件发生的前提下相遇的一样,一切事情都是在众缘和合才偶然地发生的,任何一个微小的差错事情就完全是另一个样子。既然一连串的偶然成就了我们的生命之轻,我们的生活只是万千可能性之那么我们是否有理由认为“Esmusssein”是愚蠢可笑的呢?是否有理由认为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具有普世的审美价值观呢?
15、同时,生命也是沉重的。无法逃避的责任、纠缠不清的感情、永不满足的欲望、“必须如此”的执念、潜藏深处的同情共同构成了生命的沉重。
16、沉重与轻松,究竟该怎样选择?
17、东野圭吾是靠推理小说成名的,他最初的几部小说推理的占比还很重,后期的书慢慢的减弱了推理的比重。所以推理的核心圈子不认为东野圭吾是推理大师的,而普遍认为他是社会派推理作家。
18、3年后的今天,因是读书会必读书目,然后又重新拾起,没有想到一气读下去,居然不过瘾。然后,又粗翻二遍,三遍,每翻阅一次,都能发现新的东西,已然至今,依然感觉书中表面看似风轻云淡幽默诙谐的词句背后,仍藏着作者没有彰显出来的价值指向。所以,这本书的阅读总结迟迟不敢写,因为担心自己的解读在昆德拉深邃且多义的思想面前成为一个肤浅幼稚的笑话。
19、作者在序中所说的文字艰涩难懂,其实也没有,反而是将前人文学和历史事件呢喃道来,叙事与论理铺成展开,倒是最终的还是陷入了没有标准的世界。虽将世间伦理悖论分条缕析,将两种不同的个体自由伦理陈显,捧到读者跟前,这是大师的两种信仰与困境。
20、托马斯是一名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他以极大的热情呵护怀中的每一个女人,又以极其冷酷的态度阻止任何一个女人靠近他所设定的界限,他甚至改造了围绕在身边的所有的女人,改造成适合他的样子,包括与他情投意合、惺惺相惜的,与他一同“不媚俗”的萨宾娜。
三、不能承受生命之轻读后感2000字
1、有些地方简直写得莫名其妙的(用莫名其妙这个词,我是下了很大决心,因为一用这词,就意味我没有读书“品味”)。比如小说中,特别写到斯大林儿子之死,并由此讨论粪便和上帝关系、粪便和尊严关系等等、最后得出生命其实空虚,也因此强烈讽刺了斯大林。最后一章,就专门写一条狗的死亡,该章就叫卡列宁的微笑。卡列宁是谁?是托马斯和特雷莎的宠物狗。那么卡列宁的微笑意思就是狗的微笑。这章写得非常好,没有看过那个作者写一条临死的狗,写得如此出色,把人心写得如此脆弱。但是也没有人写狗写得如此高深。
2、我想谈的主题是语文教育和中学生阅读。为什么把语文教育作为一个重点呢?
3、我想要强调的就是要正确的“读”和正确的“写”。
4、我反对要写得优美什么的,让学生积累了很多好句好词,写作时把这些东西给用上。这等于是让他造假,没有体现真实的东西,而且千篇一律。真情实感用准确的文字表达的话,一定是独特的。
5、《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美)史蒂芬·柯维
6、童鞋们终于要踏上回家的旅途,
7、以下还有几个个人的刻奇的例子,“清君侧不是造反,这是朱棣的刻奇;窃书不能算作偷,这是孔乙己的刻奇;是真爱就不能算出轨,这是甄嬛的刻奇;摸下维纳斯的乳房是为了让自己沾染点艺术气息,这是游客的刻奇。”
8、《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1000字
9、北岸开了家苏州评弹馆。
10、设三等奖若干,颁发获奖证书及进行集中展示。
11、2013六月初一•周五
12、读它时心情很压抑,米兰昆德拉就像张爱玲,笔锋直指人类最原始的欲望,直接、犀利。可人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些欲望的真实和无德。我想米兰要说的是:无德为“轻”,“轻”让人们无法负载在生命的轨道上。
13、首先模拟翠翠的身份,给出走的傩送写一封信,交代爷爷去世前后的心路历程,然后模拟傩送的身份,给翠翠写一封回信,交代自己出走前后的心路历程。每封信1000字左右,要求学生把原著中所有的叙事线索都收拢起来,给读者一个比较明确的结尾。
14、因为母语实际上是一个民族的最重要的精神纽带,也可以说母语就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特征。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消亡了,这个民族就不存在了。
15、上一次读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生命之轻》,已记不得是什么时候了,总之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因为年轻,读书喜欢追逐情节,对大段大段人性的剖析、推理、评论,多是囫囵吞枣、蜻蜓点水、一目十行地扫过,读完了便束之高阁,没有思考,没有回味,心里没有留下多少印迹。所以这次重新捧起这本书,翻动每一页的时候,感觉是如此的清新,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陌生而又浸洇出淡淡的似曾相识。
16、上语文课到底是为了什么?语文课的使命是什么?我觉得是两个。
17、我们也需要公平,我们也需要幸福,因为我们也是人啊!
18、最后的结局是特蕾莎与托马斯一齐死去,我坚信这是种安慰。而文中提到“卡列宁曾产下两只羊角面包和抑制蜜蜂”而觉得羊角面包是托马斯和特蕾莎,蜜蜂或许是他们最后平静长久的感情。
19、时隔三四年后,又重读这本书,远没有当初的震撼,反而能退一步审视它。
20、读作者《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由得就记忆起苏轼写的:
四、生命无法承受之轻读后感
1、因为影“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所以它“不想跟随你了”。然而现实又是那样的无奈,处于一种生存困境中,它“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这样,不管是人,或者是影,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反抗。于是,它反抗黑暗,因为反抗黑暗,故为黑暗所不容“黑暗又会吞并我”,可它的生命价值正在于反抗黑暗中。当黑暗被消灭时,光明真正来临之日,却又是影消亡之时,“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2、多年以后,姨娘二婚,生了一对龙凤胎。村里人都说姨娘命真好,真幸运。我却觉得姨娘命不好,也不幸运。
3、同样的困惑在法国散文家蒙田心中也同样存在,但他反对虚无主义,提倡人总是应该有点精神的。他在《蒙田笔记》中认为:“糊涂的人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这本身违背了生存的意义。生活乐趣的大小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不是任何外物的影响。只有自己才是生命的主宰。我们的生命是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人如果没有一定的目标和追求占据、约束心灵,心灵就会到处漂流,入于幻想的空泛境域里。灵魂没有目标,就会丧失自己。即使在闲逸时,也不能让灵魂丧失目标,要不然,最终会导致无数妖魔、怪物,无次序、无目的,一个个接踵而来。”
4、难道这就是死感吗?当灵魂感觉到身体之死时,当作何感受?身体与灵魂分离的薇娥丽卡总在寻找生命的感觉。她热爱唱歌,她的所有热情都是为唱歌而生的。薇娥丽卡的生命中交识着性感、死感和哀歌,但没有一个人能懂得她的灵魂。
5、看潺潺河水,阅过往人间。
6、最终托马斯与特蕾莎一齐摔下山崖,不管结局如何,他们始终在一齐。即使作者在对这两人的感情保卫战中始终扮演着冷酷法官的主角,冷酷近于残忍得揭露他们的虚伪,世上男女以爱之名掩饰其懦弱。
7、该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作为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
8、桅帆桨撸摇来吴侬软语,
9、恰如《圣经》中所描述的:“银链折断,金罐破裂,瓶子在泉中损坏,水轮在井口破烂。”
10、那昆德拉为什么将书的名字取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呢。我个人认为,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昆德拉还是偏向于生命承受之重而生活的,所以用一个“看似”相反的命题,其实只是卖个关子,正话反说而已。在最后一章《卡列宁的微笑》中,我们看到昆德拉向我们揭示:幸福来源于对俗常往复循环的渴望,就是对“重”的肯定,但这不等于说,他要让我们完全弃掉“轻”,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重是根,轻是花朵。没有重之根,花朵不会鲜美。但如果只是无根之花,再鲜美的花也终究会枯萎。同时,花朵需要根的仰视,而根也需要花朵的低头,在尊重彼此需求和存在的同时,又仰起头来做自己,这是一朵花朵之所以以“永恒的轮回”呈现出来,我们却始终能从中看到美的原由。
11、作者米兰·昆德拉在这部小说中,围绕几个人物的不同经历,经他们对生命的选择将小说引入哲学层面,对诸如回归、媚俗、遗忘、时间偶然性与必然性等多个范畴进行了思考。这是一部哲理小说,与传统的小说不同,它不再通过故事情境本身吸引读者,而是用将读者引入哲理的思考之中,通过生活中具体的事件引起读者形而上的深层思考。
12、但是卡尔维诺在书中论及的有些作家和作品,我没有读过,因此我在讲座中把例子都换成了我自己读过的一些经典作品,只要大体上能够说明他对经典作品的定义就好。
13、看来,还是要勇敢面对生命之“重”,而不是避“重”就“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高中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初看书名就油然而生一种肃穆的感觉,不由得端正了身子,小心翼翼地捧起它来翻阅。
14、如果觉得这个层层推进的含义还不够具体的话,那就举几个例子吧。
15、“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16、“读好书看好剧”的活动作品上交时间截止11月25日17点整每个班级由团支书负责统一收齐一并交给电竞学院分团委学习实践部。
17、是的,忙碌、束缚、辛劳、责任,种.种的负担,是让我们从浮躁的云端坠落的重力,让我们根植于脚下的大地,让我们触摸到生命的质感,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真实!
18、青春期是一个人一辈子读书的习惯和品位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关键时期。精神成长需要营养,营养从哪里来?就是来自书本里面。
19、他说:“我姑且举灰黑的手装作喝干一杯酒,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这是一种荷戟独彷徨的毅然,哪怕再苦闷,再无助也仍然选择欢笑。在那“彷徨于无地”之中,也曾有多少决然,那种与生俱来的坚强,让我看到哪怕是哭也不虚无的他。强颜欢笑,独自远行,终是选择了黑暗。确乎如是,黑暗给予的是不同于光明的力量。一杯酒祭奠,又将启程。
20、生命的存在与价值的问题是任何一个人也无法逃避的问题,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在米兰·昆德拉看来,人生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选择,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判断,世人都在为自己的目的而孜孜追求,殊不知,目标本身就是一种空虚。生命因“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在“追求”的名义下,我们不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只是无休止地重复前人。因此,人类的历史最终将只剩下两个字——“媚俗”。
五、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600字
1、活在世上,快乐也好,痛苦也罢,都会随之远去,而徐富贵正是给了我们一个范本。我们也正也应该思考一下了!
2、然而这是城市里的人赖以生存的家园。
3、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希望国际部每一位同学都能爱上阅读,勤于思考。
4、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租界外的世界混乱动荡,但租界内却依然繁花似锦。风格多样的西式建筑拔地而起,其中尤以外滩的“万国建筑群”最为声名大噪,1500多米长的滨江地带上,20余栋西式建筑依次排布,“十里洋场”盛况空前。于是,黄浦江名声鹊起,海纳百川,仿佛是大海从这里吹来了西边的风,却不知也承载了多少历史的沧桑。
5、有时候,就是给你选择,那选择又是何等的艰难?电影《苏菲的选择》中,苏菲右手抱着女儿、左手牵着儿子瑟瑟踯躅在前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队伍里,当纳粹军官责令苏菲只能留下一个孩子,另一个必须马上送往焚化炉时候,儿子还是女儿?这种活生生将人撕扯成两半的痛苦一直延续到生命的终结!
6、说他救赎了世界。不然,世界也救赎了他。
7、看好剧要求:影评或观后感1000字以上,提交电子打印版。
8、去看海洋蒸腾起星星的温度
9、窗外,疾行的车流从一个未知,驶向另一个未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高中2最近,读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者对人生命运与价值的思考,使我深受启发,像解开了一个困扰在心中多年的迷团,顿开茅塞。我长嘘了一口气,不由地感叹:人生原来如此美好又是如此无奈!
10、不过我想,所谓的虚无,也不过是似有却实无的假象,黑暗的代名词而已。“我愿意只是黑暗,或者会消失于你的白天;我愿意只是虚空,决不占你的心地。”这是难懂的话。姑且让我认为是一种回应,一种拒绝现有和将有,而毅然选择黑暗和虚无的过程吧!只是面对这世界,那些拒绝变得如此微弱。若不是一颗坚强的心坚守着,谁能设想结局如何。他是一个成功者,发出无从逃避的生命的声音。
11、节选几段我比较喜欢的句子:
12、生命,我多么喜欢的词语。写文章时候,我爱使用生命这个词,来显示自己在思考。生命之轻,何其忧伤的的词语。生命轻飘飘如羽毛,被空气托起来,无法控制自己的飞翔方向,难道不让人伤感吗?这让我想起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那飘飞的羽毛,是不是暗示生命之轻?生命之轻,竟然无法承受?!哲学意味多么浓啊。
13、书中第一章第二小节作者引用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的哲学观点:宇宙是被分割成一个个对立的二元,明与暗,厚与薄.....他把对立的一元视为正极,另一极为负极。并说,轻者为正,重者为负。
14、但作者也看到了后现代主义的悲哀,他们痛恨媚俗,却又时时刻刻体现出媚俗。就像作者所说的;“不管我门心中对它如何蔑视,媚俗总是人类境况的组成部分。即使我们开始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即使我们知道了自己的轻,那有如何,我们需要力量来抚慰我们时刻恐惧着的心灵,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上帝和科学是一样的,媚俗和反媚俗也是一样的。
15、本书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之后,那个对捷克而言混乱,麻木的年代,国民处于高压统治之下,死了的烈士活在国民的心中,活着的人却仿佛已经死去。书的名字恰恰深刻揭示了时代的旋律,我不懂捷克文和法文,在英语中,being的意思是生命和存在,生命和存在本是同义词,因为生命所以有存在,因为存在所以生命具有价值。在书中我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它比泰山还重,亦感受到存在的渺小,它比鸿毛还轻。不能承受的并非生命,而是生命的“存在”。
16、公平公正是每个人都期盼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权利说:“我们也需要公平的。”人的一生艰难而坎坷,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去观察就一定会有收获,但是社会又为何是这样的呢?
17、前几年黄玉峰老师找我协助他设计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传统文化基础教材的时候,我们选取的五本书是《论语》《孟子》《学庸》《庄子》和《老子》,现在让我重新加以选择的话,我想可以选择这六本:
18、男生与女生的共同幻灭,在于当下社会的毫无归属,如想归属务必媚俗。有人自觉地抵抗着媚俗,而有人不自觉地向世界媚俗。前者厌恶后者但自己也有媚俗之处,后者则是单纯得迷恋前者,比如说萨比娜与弗兰茨。
19、大街小巷,长亭短亭,碌碌红尘,人来人往。得意之徒,失意之人羁绊于名缰利锁,永远在奔波劳碌,没有谁能真正停下来。
20、因为影“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所以它“不想跟随你了”。然而现实又是那样的无奈,处于一种生存困境中,它“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这样,不管是人,或者是影,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反抗。于是,它反抗黑暗,因为反抗黑暗,故为黑暗所不容“黑暗又会吞并我”,可它的生命价值正在于反抗黑暗中。当黑暗被消灭时,光明真正来临之日,却又是影消亡之时,“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