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子道德经十句名言
1、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换言之,所有的理论,规矩,规律,方法,经验,技巧,都未必完全精确,对于经验之谈,不能过于信任依赖,因为这些都是因你的主观认知而得来,如果轻易相信,过于依赖,往往不能认清客观事实,弄巧成拙。
5、老子在这里是想要告诉人们,“善”是符合大“道”的,善良的人因为其自身的思想和言行均是符合“道”的,并且能够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那么自然就会被大道所青睐。所以,做人做事应顺应天道,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做个善良的人。
6、也就是说,能了解别人,懂得怎样去应对他,这只是小聪明;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在这个概念中,“明”显然是高于“智”的。“明智”一词也由此而诞生。
7、(感悟)“所”,意思是处所或地方,这里引申为根基或根本的意思。老子这里所说的“所”指的应是人生的根基。有了人生的根基就会有人生的目的,有了人生的目的就会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因此能够在人生的路上走得长久。
8、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
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10、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十大名言篇二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1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3、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了。
1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1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16、自我意识,是烦恼的根源。
1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8、老子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就是将学习到的前人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9、廉:东西的棱边。为人处世应当方正,而不应生硬勉强,一直有太过有棱角,将人割伤。
20、国家昏乱,有忠臣。
二、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及解析
1、但是有一天,一个偶然的发现,他知道孩子不是自己亲生,马上就变样了,怎么看这孩子怎么不顺眼,甚至厌恶的不行,再也没心思接送他,更不要说给他讲故事了,根本没那个心情了。
2、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3、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4、此外,还强调入不应妄为、不应乱为,不违背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要充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根据自然规律去工作,而不要勉强去干那些违背于规律的事。不能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也不能脱离实际,勉强胡乱地去做,而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办事。
5、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道德经》十大名言篇三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7、老子提出的“所”,指的是人的归宿,不单单是字面上住所的意思,还包括了心灵和精神的归属,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的根基和所要坚守的信念。
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9、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0、“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做人当朴实无华,虚怀若谷,低调谦逊。谦虚的人总是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能体贴尊重他人,不会盛气凌人。当你怀有谦卑之心低调生活时,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
11、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2、第38章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3、(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
1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老子·道经·第七章》
1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16、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17、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8、解悟:能够了解别人,只能称为机智,能够了解自己,才算真正的明白人。战胜别人,说明你能力比较大,战胜自己,才算真正的强者。懂得知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能够身体力行的人,才是真正有志向的人。
19、老子说,我们之所以如此在意,是因为我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所以对自己的主观感受念念不忘,焦急忧虑,而如果可以做到无我,那么就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
20、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三、老子道德经十句名言大全
1、解悟:越是在意的东西,就越容易失去;积聚的财物越多,带来的灾祸也越多。所以,只有懂得知足,懂得适可而止的人,才可以长久平安,不会让自己遭受侮辱,置身于险地。
2、第29章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3、《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4、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5、(译文)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6、我们平时也说“瓜熟蒂落”,又说“强拧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也知道,“十月怀胎”。当胎儿不到时间,硬要提前把他生出来,就是“敢为天下先”。不到时间,不敢把他生出来,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7、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8、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9、过了几天,曾国藩拨给年轻人一笔不小的款项,用于采购必需品,没想到几天之后,手下亲兵急匆匆来报——那个青年才俊是个大骗子,已经携款潜逃!
10、所以说,一个人没必要玩那么多花样,也不用挖空心思琢磨算计,只需要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然后稳稳当当,踏踏实实的按规律做事,按规矩做人,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如老子道德经所言:执大象,天下往。
1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13、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14、大意: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15、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16、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7、(译文)因为大道废弃了,才提倡(有了)“仁义”。聪明智慧(逐权夺利、投机取巧的心机)出现了,
18、有数而无道,必自讨苦吃。很多人自以为头脑聪明,口才好,善于察言观色,就喜欢玩一点策略计谋,与人打交道动不动就耍一点小花样,其实这种人是最愚蠢的。
19、(感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早已存在的道理,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换个说法就是借古鉴今,古为今用。
20、人们认为,节俭则办不成大事。但老子则认为,要节俭地运用资源,才能办更多的大事。你要俭用心神、精气,才能保持心神、精气的充沛旺盛;你要俭用财富,才能投资更多更大的企业。所以“俭故能广”,是从实质上说的。
四、老子道德经十句名言及解释
1、(感悟)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不是叫人们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干。或者把两手插在裤袋里四处闲荡,“无为”不是主张“不为”。恰恰相反,它反对的只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要求不以个人主观的欲望来破坏自然的发展,所以人们常把“自然”和“无为”连用,合称“自然无为”。
2、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3、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4、孟子说过:“仁者无敌于天下。”这样,真正的仁者不但是勇敢,而且是勇敢到天下无敌。“慈故能勇”是从本质上说的,故与表面的现象相反。我们平常说的“大仁有大勇”,就是这个道理。
5、解悟:最正直的人,看起来却好像委曲随和;真正灵巧的人,往往低调处世,不显示自己,看起来很笨拙;真正善于辩论的人,往往不漏锋芒,谨慎发言,看起来好像很木讷的样子。
6、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7、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9、行善者不巧辩,巧辩者不良善。
10、《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看别人总是很容易,但是认清自己却是很难。很多人一生都没有认清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一辈子都在做自己不适合做的事情,到头来碌碌无为。认清自己,坚守自己的本分,不做超出自己能力与本分的事情。道德经经典名句2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11、无我之人,可以无往不利
12、(译文)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13、想高人一等,脚跟离地,用脚尖站立的人,是站立不稳的;想迈开步子再大一点,把胯部打开的人,是无法走路的。人生可以有梦想,但是不能超越现实,好高骛远,否则贻害终身,寸步难行。
14、解悟:最高层次的品德修养,就如同水一样,只管付出,不问得失。水,虽然给天下万物提供滋养,功德无量,却总是默默无闻,不仅不会居功自高,还甘居人下,任劳任怨。
15、(译文)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道德经》经典名言名句篇3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1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7、(译文)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
18、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曾国藩再有本事,总结的都是他主观的认知和判断而已,他会根据对方的一言一行,言谈举止来揣测对方的脾气秉性,人品境界。
19、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0、飘风,指狂风。骤雨,暴雨。狂风吹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这句话常比喻突发的情况难有持续力,影响有限。
五、《道德经》最精髓的一句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2、出自先秦·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3、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
4、老子是要告诉人们,凡事要把握一个度,只有保持“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的状态,才能够保证事物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5、《道德经》:涣兮若冰之将释
6、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7、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9、有朋友会说,不一定吧,比如人的情感也不真实吗?爱一个人难道也是在意自己的感受?你别说,真还就的的确确如此!当你爱上一个人,你有没有想过——你真正爱的,也许并不是这个人,而是这个人带给你的感受。
10、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长。
12、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老子·德经·第四十二章》
1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14、(译文)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
15、(译文)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
1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17、(译文)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18、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19、而一旦受到冷落,受到非议、讥讽,也会非常的敏感,反应强烈,坐立不安,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好像在意自己得大病一样。
20、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