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勤俭节约的故事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现代勤俭节约的小故事2
3、育文中学项目主任席春峰自制84消毒液勾兑桶,将空桶在底部安装了一个塑料水龙头,并在水龙头里面加装水龙头垫,同时在水桶表面张贴刻度线方便消毒液配比,这样只需要打开水嘴,就能直接接取配比好的84消毒液进行使用。
4、有一年的七夕节,赵匡胤作为礼物只送给自己的母亲与妻子几吊钱其余的什么都没有。对自己的女儿也是同样的苛刻,一次正值青春貌美的公主觐见父亲,当天她穿着一件刚裁制的新衣,上面有五彩缤纷的金丝缝制的羽毛,非常华丽。谁知赵匡胤见了立刻命公主脱下华服,并叮嘱以后不要再穿了,年近十七岁的公主十分委屈道,我是公主,有又什么关系呢?赵匡胤严厉批评说,正是因为你是公主,所以才要更加注意,你这样穿会引起全国上下效仿,这要浪费多少钱呢?你现在的生活已经很优越了,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5、真实的勤俭节约小故事5
6、软弱的武帝后来甚至随波逐流,参与到重臣贵戚的斗富争豪之中。武帝舅父王恺与大臣石崇互相“以奢靡相尚”。王恺用糖水刷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用不常见的赤石脂做涂料,石崇就用当时难得的花椒刷墙。二人一时不分胜负,武帝亲自下场“助恺”,赐给他一株“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的珊瑚树。王恺用这棵珊瑚树向石崇叫阵,石崇“便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随后让人拿出六七株高三四尺,“条干绝俗,光彩曜日”的珊瑚树。王恺看罢,怅然若失。
7、为了制止这种坏习惯,国家也制定了许多法规,提倡节约。每年十月十六日是节约粮食日,这就告诉我们应从这就做起开展节约。
8、★2021现代敬老经典故事事例
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10、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11、★现代节约用水有趣的小故事
12、★2021当代劳动节小故事
13、有年关中地区闹饥荒,隋文帝派左右亲信出宫察看民情。亲信给他带回百姓吃的杂糠豆屑,文帝看过之后泪流满面,从此不吃酒肉将近一年。即使是平时御膳,文帝也只吃一道荤菜,后宫嫔妃的衣服都是多次缝补才换新。“开皇之治”时期,隋朝经济在历经三百年战乱疮痍基础上的迅速恢复,和文帝的勤俭为政密不可分。
14、厉行勤俭节约,周恩来总理也是榜样。他的饮食同样清淡,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每次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也要马上捡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15、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16、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17、盖茨最讨厌物不等值,对应花的钱,他从不小气,看看他这些年为慈善机构捐款的数字就知道了。
18、他命令太监在皇宫墙边种菜,织造麻鞋、竹签自用,规定诸王子出城稍远,要骑马十分之步行十分之三。
19、有时来了客人,最多是让厨师多做一两个菜,从不铺张浪费。朱德曾经告诫厨师:“我们这些人过去都是农民,是吃粗粮、小菜长大的,身体也很健康。
20、有一次,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开车去希尔顿饭店。到了饭店前,发现停了很多车,车位很紧张,而旁边的贵宾车位却空着不少。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那儿。“噢,这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
二、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1、遗憾的是,并非每个王朝都能视“俭”为国宝。三国曹魏后期,奢纵之风弥漫朝堂。魏晋禅代,西晋建立的当月,即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十二月,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就“厉以恭俭,敦以寡欲”,下诏“大弘俭约”,力图扭转奢靡风气。司马炎下令从皇宫中撤出“珠玉玩好之物”,却将之“颁赐王公以下”,间接诱导开启了王公大臣的奢欲,导致朝臣炫富之事层出不穷,弘扬节俭的政策竟然走向反面。
2、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和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3、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从我们身上继续传承发扬下去吧!
4、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这天出嫁,主人昨日晚上才吩咐准备。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这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5、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6、苏轼之房梁挂钱的故事
7、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
9、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已空空如也。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10、汉文帝时,已经有了布鞋,草鞋沦为贫民的穿着,而汉文帝刘恒以“履不藉以视朝”,就是说他穿着草鞋上殿办公,做了节俭的表率。他的龙袍破了,就让皇后给他补一补,再穿。汉文帝自己穿粗布衣服不说,后宫嫔妃也是朴素服饰。汉文帝当皇帝二十三年,没有盖宫殿,没有修园林,没有增添车辆仪仗,甚至连狗马都没有增添。他在遗诏中痛斥了厚葬的陋俗,要求为自己从简办丧事,对待自己的归宿“霸陵”,明确要求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11、在古代,勤俭节约常与社稷兴衰相联系。据《二十四史·晋书》,晋武帝时曾任御史中丞的傅玄看到时俗非常奢侈,便上书朝廷说,粮食和绢帛的生产很不容易,人们不注意节约,必然会出现断粮缺绢的时候。傅玄还表示,“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多少名人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让我们重温那些厉行勤俭的故事,传承这一美好德行。
1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少文人墨客将勤俭节约融入到家风家教当中。
14、在给某工地运水泥时,车子上常撒落一些水泥。雷锋觉得这都是国家的财产,一点也不该浪费,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到每个车子上去打扫。不到两个月,就积攒了一千七八百斤水泥,也都交给了工地。
15、雷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螺丝钉精神”;苦干实干、不计报酬、争做贡献的艰苦奋斗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雷锋精神影响了后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
16、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
17、真实的勤俭节约小故事2
18、从小我们就学会了一句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这句诗的含义呢?暑假时我曾在水头田垅里看到农民伯伯、阿姨们,头顶烈日,有的脚踩打谷机,汗流浃背,浑身湿透;有的弯腰弓背,在烫脚的水中插秧的情景,才懂得一粒粮食一滴汗的真正含义。是呀,每一颗粮食都是农民的血汗凝成的,我们一定要特别珍惜。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的感受更加深刻了,爱惜粮食,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为国分忧的举动。小朋友们,让我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勤俭节约,爱惜粮食,不要再浪费资源了……
19、我们的墨囊钢笔,大家可能以为是一次性的,里面的墨囊用完就没什么用了。可是我们只要稍微动一下脑筋,用注射器吸了墨水灌进去就能反复使用。我们平时用过的本子反面还可以当演草纸继续使用;我们的铅笔头可以插在废旧的中性笔管里继续使用……
20、译文: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
三、勤俭节约事迹300字
1、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子(晏婴),历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君,名显诸侯,却“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时时处处以节俭为意,就连与本身地位相称的生活待遇也坚辞不受。
2、故事三:雷锋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就算变得面目全非了也舍不得买双新的。衣服也是,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够穿了。
3、曹操在倡导节俭的过程中,先从自己和家人做起,还为此作出了不少硬性的和具体的规定并严格执行。相传,有一次曹植的妻子崔氏没有按《内诫令》中规定的禁令办,穿了锦绣的衣服,恰巧被在铜雀台上的曹操看见了,立即下令惩罚崔氏。曹操倡导节俭是十分坚决的,谁触犯了禁令也不宽恕。与此同时,曹操还把是否节俭作为选拔官吏的一个重要条件,作为衡量一个官吏品行的标准。曹操自己上朝时就不乘车骑,徒步行走,因此,在当时的邺城也形成了简朴节约的良好风气。
4、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5、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6、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他们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7、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也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8、吃完饭后,他还题了一首诗:“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9、关于真实的勤俭节约小故事相关文章:
10、同学们,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让我们以节约为荣,让节约成为一种时尚,让节粮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1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12、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13、驸马王济身为皇亲国戚,“性豪侈,丽服玉食”,公然带头违背武帝“恭俭”国策。武帝曾到其家赴宴,王济“供馔甚丰”,所有餐食“悉贮琉璃器中”。其中有一道“蒸肫”味道特别好,武帝问起烹饪方法。王济答道,“以人乳蒸之”。武帝当即“色甚不平,食未毕而去”。
14、曹操对当时人去世后厚葬之风颇为不满,曾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明令禁止厚葬,并积极倡导“厚养薄葬”。此后,他身体力行,努力为大家树立榜样。他为自己准备的送终衣服不过四箱,春夏秋冬四季,一季一箱,吩咐临终时让人给他穿上当时季节所穿的衣服,又预先为自己选定了瘠薄的地方作为墓地。要求埋葬后不堆土、不栽树,不用金玉珠宝这些东西陪葬,这种崇尚薄葬的做法在当时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今天也有现实意义。
15、★2021当代节约用水的小故事5篇
16、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
17、★关于节俭的简短故事五篇
18、约翰洛克菲勒投宿:有一次,美国大企业家约翰到纽约一家旅店投宿,要求一间最廉价的房间。旅店的经理认出是洛克菲勒后,问他:“您为什么选择这样廉价的小房间呢?您的儿子来这时,总是选择最贵的房间。”“没错,”洛克菲勒说,“我儿子的父亲是百万富翁,而我的父亲不是。”
19、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5月,雷锋作为所在部队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2月19日,雷锋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上发言。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20、节用裕民、俭以养德。我们要继续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让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风尚继续引领我们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四、勤俭节约的故事
1、我相信有很多人认为珍珠项链非常珍贵,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是粮食。粮食,这不起眼的两个字,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没有粮食,人就不能生存。
2、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
3、拿到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4、我在家里津津有味的吃着我的最爱:大米饭,香香的饭粒、金黄的锅底,嗯,别提有多么好吃了,我吃完饭后,桌子上洒满了我掉的饭粒,妈妈一看又使出了“紧箍咒”:“锄禾日当午……这首古诗难到你不知道吗?”我一听,连忙收起了饭粒……
5、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常说:“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但,我们真的做到了吗?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有德之人同有的品质;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但在生活中,有几个人会把节俭这两个字牢记在心中呢?
6、晏子“食不重肉”,一餐只吃一个肉菜。同僚梁丘据“见晏子中食,而肉不足”。肉菜之外,主食是“脱粟之食”即只去壳没有精制的糙米,蔬菜不过是“五卯、苔菜而已”。晏子做饭以够吃为限,景公的使者突然到他家里,没有准备多余饭菜的晏子只能“分食食之”,结果“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晏子衣着简朴,以蔽体保暖为度,甚至“布衣鹿裘以朝”,把省下来的钱财“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晏子以勤俭之道相齐辅政,“政平民说”。
7、虽然我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粮食是自家带来的,不需要花钱去买,但是也不必这么浪费它,这也是我们的父母头顶烈日,教材热土,花费心血种来的。如果这一切让父母看到,他们又会怎么想,除了痛惜之外,还有什么呢?
8、现代勤俭节约的小故事5
9、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10、★关于勤俭节约的名人名言
11、现代勤俭节约的小故事3
12、不仅是草鞋,就连他的龙袍,也叫“绨衣”,‘绨’在当时是一种很粗糙的色彩暗淡的丝绸。就是这样的龙袍,汉文帝也一穿多年,破了,打个补丁再穿。后宫嫔妃也是朴素服饰,衣着不准长的下摆拖地。帐子、帷子全没刺绣、不带花边。
13、注释: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⑵粟:泛指谷类。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⑸犹:仍然。
14、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15、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16、★2021简短家乡故事事例
17、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18、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好处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19、朋友坚持道“这可不是个好主意,他们超值收费。”
20、现代勤俭节约的小故事4
五、勤俭节约的事例素材
1、★与勤俭节约有关的故事大全
2、这让我想起我刚才做得“见不得人的事”,脸“刷”的一下红了起来。小男孩拿起一个桃子,往身上擦了擦,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的脸更红了,“自私、浪费”等一系列的字眼浮现在我眼前……唉!我已经是中学生了,却把老师常提到的“勤俭节约”扔到了脑后。
3、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
4、太史公评价: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馀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5、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6、春秋末期,昏庸的晋灵公派人刺杀大夫赵盾。刺客钻进赵家后,见赵盾正在吃晚饭,餐桌上只有一条鱼。按照春秋时期的饮食等级制度,赵盾身为卿大夫,按级别可以享受一餐吃掉一头猪的生活待遇。而一餐只吃一条鱼,是普通士人的用餐标准。
7、每当在食堂时,看到那不计其数浪费的剩菜,你是否会感到心痛?当你浪费每一粒米时,你是否知道浪费的每一粒米是农民伯伯的一片苦心!
8、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9、据史料记载:“及卒,如其所言。”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话已成为千古箴言,被后人奉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10、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了现在的人太浪费了,我也做过这样的事情,比如说有了一个东西再买,再买的东西就故意弄坏了。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不再浪费东西了!
11、勤俭节约的思想与风范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披荆斩棘,最终带领人民战胜贫穷、走向富裕。
12、在文帝死前,最后安排了一次节俭活动—他的丧事。他在遗诏中痛斥了厚葬的陋俗,要求为自己简办丧事,对待自己的归宿“霸陵”,明确要求:“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13、在节俭方面,曹操在一些人们所说的小事上也不放过,例如,禁止家里人熏香,他在《内诫令》中曾具体作了规定。后来,因为三个女儿嫁给了献帝,在她们出嫁时曾为其熏香而破坏了规矩,但事后,为使这个规定继续执行下去,曹操再次宣布禁香,要求更严,即使把香放在衣内或带在身上也是不允许的。同时告诉大家,如果房内不清洁的话,可以烧枫树脂和蕙草。由此可见,曹操为了使节俭风气能发扬光大,对一些问题考虑得十分周到,并且首先对自己的家庭严加约束。即使在临死前,曹操也没有忘记在遗嘱中对他的家人和臣僚作最后的倡导节俭、薄葬的安排。
14、我自从上了小学,就有了零花钱,也就开始“浪费资源”。有时在电视上看见了难区的人们,我只会捐点钱罢了,想:只怪他们的命不好,是上天不公,不关我的事。所以我还是挥之度外上天让我有条件,我又何必节约,简朴呢?
15、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16、赵匡胤的节俭不仅仅是对待他人,对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又一次半夜起来他非常想吃羊肉,但是又忍住没有下达命令。侍奉在侧的人对他说,皇上有什么事情就吩咐吧,赵匡胤竟忍住没吃,并感叹道,如果我说了,他们必定每天要杀一只羊了。
17、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18、突然,眼前出现了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双眼,手上拿着一个绿色的布袋子,里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只见他弯下腰捡起了一个个桃子。我奇怪地问:“你为什要把桃子捡起来呢?”“因为还能吃啊!哥哥,你不知道,我爹妈为了种这片林子花了很多心思!”这时我才知道他是果园的“小老板”。
19、注释:克勤于邦:指为治水的事业竭尽全力。克俭于家:在家生活节俭。
20、根据南京坊间的流传,朱元璋自从当了皇帝以后,那些达官贵人,整天花天酒地,奢侈靡费。而老百姓的生活却并不好过,怨声载道。朱元璋知道以后,决心整治这种不正之风。当时适逢马皇后(俗称马大脚)过生日,照例高官权贵都要前来祝贺。等到百官来齐后,朱元璋吩咐上菜。菜肴摆上了桌,并非是什么山珍海味,鸡鸭鱼肉,而是简单朴素的:炒萝卜、炒韭菜、两碗炒青菜和一碗葱花豆腐汤,竟是标标准准的“四菜一汤”。就如朱元璋故乡凤阳关于四菜一汤歌谣概括的那样;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