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责任的成语
1、有作为:大显神通、大显身手、大有作为、大器晚成、奋发有为、公才公望、后生可畏、龙跃凤鸣、鹏程万里、前程万里、如日方升
2、(出自):《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3、(出自):《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4、严以律己(yányǐlǜjǐ):律:约束。对自己要求严格。
5、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实在是望文生义。
6、(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7、恪尽职守:尽自己的努力,严守自己的职业或岗位。一般用来形容工作非常的有责任心;
8、(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9、以身作则(yǐ shēn zuò zé): 以自己的行动作为榜样
10、(出自):《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11、(拼音):kèjǐfènggōng
12、(误用)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13、来源|据《中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
14、(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5、桓南郡是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桓温之子桓玄,他遇到什么人惹他生气,往往发怒道:“你得了哀家梨,总不该再蒸来吃了吧!”这里的“哀家梨”是指汉代秣陵这个地方哀仲家里种的梨,个儿大味美,名气很大。
16、(误用)不能表示“变化大得不认识”。
17、(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18、(解释):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19、(误用)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20、自牧:自我修养,克制。比喻谦虚谨慎,自我克制。
二、关于责任的成语
1、一寸光阴:指日影移动一寸,形容很短的时间。喻指时间极其宝贵,必须珍惜。
2、和善:和颜悦色、和蔼可亲、菩萨低眉、善气迎人
3、侃侃訚訚(yín)
4、顺口开河:犹言信口开河。不假深思,不负责任地随口乱说。
5、(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6、(解释):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7、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连动式;作宾语;比喻放纵坏人
8、(出自):《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9、同甘苦: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休戚相关、休戚与共、有福同享
10、敢作敢为 ( gǎn zuò gǎn wéi ): 形容做事无所畏惧,很有担当
11、(误用)常被误用作街巷空空无人之意。
12、(解释):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13、责无旁贷(zéwúpángdài):贷,推卸。意为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指自己应当的、不可推卸责任。
14、分内之事:本分之内的事情。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
15、责有所归:谓责任有所归属。
16、责有攸归:攸:所;归:归属。是谁的责任,就该归谁承担。指份内的责任不容推卸。
17、成语任重才轻责任重大,才能薄弱。表示力不胜任。常作谦词。
18、死而后已: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19、(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0、敢作敢当:有胆量。敢于放手行事,敢于承担责任。
三、关于责任的成语及解释
1、(误用)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
2、耳提面命: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
3、(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解释)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5、(误用)不能用于“记住别人的好处”。
6、(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7、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用作褒义。多用于褒扬、劝勉的场合。一般作谓语、定语。
8、信笔涂鸦:随手乱画,不能用来表达“画得又快又好”。
9、节操:冰魂雪魄、冰清玉润、冰清玉洁、冰壶秋月、高风亮节、古井无波、坚贞不屈、俭可养廉、见利思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屈节辱命、岁寒松柏、守身如玉
10、(误用)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11、(误用)与耸人听闻常常混用。
12、为了更准确的表达一种意境,我们完全可以采用成语的方式,这样用冗多字数才能说明白的话都能用一个成语代替。但随着社会发展,一场新语言思维的变革正在到来,打破了我们很多认知。但在正式场合或者“说正事儿”的过程中,用错成语是非常尴尬的。
13、这个看起来很有画面感的成语,出自《颜氏家训•勉学》:“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14、(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15、(误用)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16、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