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诸葛亮人物介绍
1、刘备在多年的军阀混战中,由于势单力薄,始终没有占据到一个固定的地盘。建安十二年,刘备在屡遭挫折之后,被迫率军屯驻新野。这时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便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刘备答道:"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于是刘备遂亲自到诸葛亮的家中,前后三次,才见到诸葛亮。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这时诸葛亮只有二十七岁。
2、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书法艺术趋向成熟的时代。诸葛亮喜爱书法,在青少年时代就进行过刻苦的训练,能写多种字体,篆书、八分、草书都写得很出色。
3、诸葛亮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大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火攻,曹操军遭受了非常大的损失,而此时曹操军中又爆发瘟疫,曹操不得已引军北还。
4、鬼谷子在鬼谷隐居数百年,名下弟子无数,但无一不是纵横天下的传奇,除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四人外,就连商鞅、李斯、吕不韦、白起、李牧、王翦、徐福等人也自称是鬼谷子的徒弟。
5、公元234年10月8日
6、诸葛亮的北伐,是蜀汉封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为维护鼎立局面、扩大统治势力而进行的兼并战争。严格说来,蜀、魏双方都不存在诸葛亮所说的"有道"与"无道"的区别,但从当时蜀汉偏居益州一隅的情势看,诸葛亮的北伐却又是必要的。诸葛亮以益州与土地四倍于己、人口五倍于己的曹魏抗衡,又遇到司马懿这样的名将,其北伐无功,也属情理之中。但我们不能单纯以成败论英雄,不能因为诸葛亮的北伐没有达到预定目的,就抹煞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他为蜀汉统一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
7、别名:诸葛孔明官职:丞相领司隶校尉益州牧录尚过外们亮势书事假节爵位:武乡侯害断示祖上:诸葛丰(汉朝司隶校尉)360问答父亲:诸葛珪(东汉末鲜读态六裂战年泰山郡丞)母亲早全件补孔:章氏叔父:诸葛玄配偶:黄月英同族:诸葛诞兄弟:诸葛瑾(兄)诸葛均(弟)子女:诸葛瞻(亲子)诸葛乔(养子,原诸葛关家丝连选洲料船的瑾之子)诸葛芸(虚构人物)孙子额并验盾;诸葛尚(瞻长子)诸葛京(瞻次子)诸葛攀(乔子,后因诸葛恪获罪,满门抄斩,故重归诸葛瑾门下)重孙:诸葛显(攀子)
8、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参见诸葛亮攻魏之战)。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占据箕谷(今陕西宝鸡南),佯从斜谷道(今陕西眉县西南)攻郿(今陕西眉县北),以牵制魏军主力。魏明帝曹叡派曹真率关右诸军,在郿重兵设防。而诸葛亮亲自率领诸军攻打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蜀军队伍整齐,赏罚严格,号令分明。南安(今甘肃陇西)、天水(今甘肃甘谷)、安宕(今甘肃镇原)三郡相继降蜀,天水将领姜维也向诸葛亮投降。诸葛亮的进攻,使魏国朝野震恐。
9、还精通面相,观人之面,可知其未来运数。传说武则天还是婴儿时,她的母亲杨氏把她打扮成男孩让袁天罡给看相,袁天罡见后大惊:可惜是个男子,若是女子,当为天下主!
10、当时,刘表因妻家所影响,对长子刘琦渐渐不悦。刘琦十分敬重诸葛亮,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的办法,迫使诸葛亮授以对策,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11、蜀汉灭亡后,蜀主八剑一直下落不明。后来诸葛亮佩剑章武剑被李师古所得,李师古将此剑据为己有,并改名师古剑。
12、一些文集将此篇《出师表》命名为《前出师表》,另收录一篇《后出师表》。有人说,《后出师表》乃后世无名氏伪托诸葛亮所作,并非诸葛亮所作。不得考证。
13、在《三国演义》中,他是怎么着也不会篡夺蜀汉政权,即使阿斗在愚蠢,他也不会动丝毫歪脑筋,这就是他的悲剧所在。六出祁山,不断北伐,总是想要荡平中原,然而他忽视了曹魏政权以及后期司马政权的强大,他没有那种休养生息,让后来人完成霸业的打算。
14、诸葛亮之墓武侯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诸葛亮墓,在陕西省勉县(沔县)定军山脚下,每年,勉县的人在清明节的那天都要去拜谒诸葛亮游览定军山;2008年10月,在勉县还举行了三国文化节。
15、拓展内容:诸葛亮的故事
16、诸葛亮归葬定军山勉县的武侯墓。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诸葛亮死后30年,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
17、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借”来一夜东南风,孙刘联盟的火攻才能顺利实施。这一战曹军损失惨重,自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诸葛亮的“借”虽然看起来是偶然事件,但其实是他事先做好准备(夜观星象)导致的必然结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成为了沿用至今的成语。
18、这回诸葛亮并没外出,但是还在草堂上睡午觉没醒,刘备便谦恭地拱手站在石阶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面。诸葛亮为刘备的其诚所感动,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终於干出了一番事业。
19、诸葛亮心中是怀着统一汉室的理想的,这也是他蛰居多年未出,最后却选择站在刘备的阵营的原因之火烧赤壁,三国鼎立之势方成;夺荆州,占益州,上兵伐谋,他以智取胜,势如破竹,让敌人闻风丧胆。建安二十六年,蜀汉政权建立了,这是诸葛亮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马允刚: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二、诸葛亮人物介绍200字
1、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故去,否则必能阻止刘备东征之举。”
2、2诸葛亮又被称作“诸葛武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一生都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性格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谨慎,在未出茅庐的时候,诸葛亮就已经对天下的局势了若指掌,只待遇到明主,所以才能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对刘备说出对天下局势的分析,赢得刘备的重用。
3、诸葛亮(181年9月17日—234年10月8日),字孔明,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构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散文家、发明家。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
4、秦朝著名方士,道家名人,他说服秦始皇,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东渡茫茫大海,为其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然后就杳无音讯,下落不明!
5、徐庶向刘备热诚地推荐诸葛亮,刘备很高兴,便决定去访聘。当时诸葛亮正在襄阳城外隆中隐居。刘备携同关羽,张飞到隆中,不巧诸葛亮出了门,没见到.过了几天,刘备再冒着风雪去拜访,诸葛亮又跟朋友闲游去了。两次见不到孔明,刘备有些失望,但是为了成就大业,他求才心切,不顾张飞关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访。
6、诸360问答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常移用师丝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厚真连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设领操苦考装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被追谥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轴品全审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居评白代当意斗振决毛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7、陕西省汉中市武侯祠,位于勉县(沔县),始建于公元263年,为最早的武侯祠(早成都武侯祠约50年),故而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
8、要知道,日本古典的长篇小说并不多。除了《源氏物语》外,曲亭马琴的《里见八犬传》算是一部,这部小说本身就是借鉴模仿《水浒传》,并糅杂了《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元素写就而成。
9、姐(两位姊姊):大姐出嫁襄阳望族蒯祺,二姐出嫁庞德公之子庞山民。
10、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便出山入幕。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诸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
11、刘备三顾茅庐时,费了好大一番周折,才见到诸葛亮。而在诸葛亮正式出场之前,罗贯中先是通过诸葛亮的朋友、兄弟、岳父及居所环境等来突出其不同常人之处。这样“不于有处写孔明”,正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饭落白失诸葛亮足智多谋,高深莫测的形象,从而达到了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的效华充表开油反数至低植步果。
12、孟获: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13、都说诸葛亮料事如神,殊不知他往往在事情来临之前就预先做好准备,争取到解决事情的主动权。
14、桌游《三国杀》中的诸葛亮(标准版)刘备败走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与鲁肃结为朋友。
15、由于演义故事的影响,很多三国人物都有了较为符号化与脸谱化的形象,比单纯的史料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这些形象里,诸葛亮和关二爷,一文一武,通过各具特色的二次创作确立了独特的民间地位。
16、刘祁:已而诸豪割据,士大夫各欲择主立功名,如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诸葛亮、庞统、鲁肃、周瑜之徒,争以智能自效。
17、诸葛亮这位人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在历史上他是一个足智多谋,深谋远虑的一位谋士。在峡谷中他是一个强大的收割刺客,不论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是在游戏的设定中,诸葛亮永远是最亮眼的存在。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诸葛亮这个人物!
18、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19、晋朝统一三国之后,诸葛京被新的朝廷迁居到中原一带,征召为官吏。诸葛京出任过关中地区眉县令,并治理得很好。想当年,他的祖父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县,都未能如愿。没想到历史与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让他从未谋面的孙子成为这里的县令。
20、诸葛亮在政务和军事活动中,也常有练习书法。《常德府志》记载:“卧龙墨池在沅江县西三十里卧龙寺内。俗传汉诸葛武侯涤墨于此寺,因名。”诸葛亮在常德一带活动的时间,是在赤壁大战之后,战事十分紧张频繁,他却不忘练习书法。
三、诸葛诞三国杀
1、诸葛亮生母章氏和父亲诸葛珪于中平六年(189年)和初平三年(192年)先后去世。兴平元年(194年),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亮玄收养,其兄诸葛谨同继母赴江东。初平二年(195年),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诸葛玄是袁术任命的豫章太守,后来东汉朝廷派朱皓替代诸葛玄,诸葛玄失掉官职。由于诸葛玄和荆州牧刘表是旧交,便去襄阳投奔刘表。
2、刘禅: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3、傅干: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4、杨洪: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5、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6、诸葛亮在政治上有极为突出的成绩,除了在《隆中对》提出了刘备政权长期战略外交规划之外,早期经常为刘备足食足兵。等到他开始独掌蜀汉军政大权以后,则以法为根本,到后来在朝内作八务、七戒、六恐及五惧训诫各臣,而朝外亦民风朴实,赏罚分明,突出法制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极为罕见。
7、诸葛亮作为一个贤相,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有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备,为共图霸业奋斗了一生。
8、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9、建安十二年,未及而立之年,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就得到了刘备的青睐,于是有了家喻户晓的“三顾茅庐”的故事,他面对地图,清晰而精辟的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大势,这是诸葛亮从悠闲自得的乡野踏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步,他用自己的观察和谋略为刘备勾画出了一个详细的战略蓝图,而果不其然,随后刘备的战略部署基本都是沿着既定的路线前进的。
10、(图:光荣旗下游戏的曹操与织田信长形象,简直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11、诸葛亮不恃才自傲,为维护汉室天下,他做到对内实行法制,赏罚严明,对犯法人不管其地位高低,功劳大小和自己关系亲疏都要依法惩治。
12、这点其实在广受武士阶级欢迎的《水浒传》身上更加明显一些。
13、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享年五十四岁,葬定军山,追封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桓温追封他为武兴王。
14、只不过一个发生在千年前的中国,另一个是江户时代的日本人“不久”前就经历过的历史。如此一想,便不难理解为什么是光荣接连做出《三国志》《信长的野望》《太阁立志传》这样的历史系列游戏了。
15、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16、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17、而江户时代的德川幕府相当尊崇儒学,一系列闭关锁国,封闭海运的政策,基本上也是明清怎么干,他们就怎么干,在黑船打开国门前,维持了相当一段时间的稳定统治。所以此前日本的高级知识分子间一直保留有学习「漢学」的传统,有别于所谓「国学」「洋学」,是真的学习汉字,研究中国古籍和中国思想的诗文。
18、诸葛亮擅于巧思,发明了木牛流马,改进了连弩,大大加强了蜀国军队的作战能力。另外,你知道我们元宵节经常放的“孔明灯”也是诸葛亮的发明吗?
19、刘备死后,诸葛亮仍旧尽心尽职地效忠刘氏集团。在出师伐魏前,他给后主刘禅写了一篇《出师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发自肺腑,感人至深。
20、211年,益州牧刘璋派军议校尉法正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荡寇将军关羽、讨虏将军张飞等镇守荆州。至下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
四、诸葛亮人物介绍思维导图
1、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2、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同时还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3、特别是出于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自豪感,向外国佬推销四大名著的套路真是让人百看不腻。嗨呀,你说我这人贱不贱。
4、屈大均:汉唐以来善兵者率多书生,若张良、赵充国、邓禹、马援、诸葛孔明、周瑜、鲁肃、杜预、李靖、虞允文之流,莫不沉酣六经,翩翩文雅,其出奇制胜如风雨之飘忽,如鬼神之变怪。
5、对刘家父子赤胆忠心为报刘备知遇之恩肝脑涂地。
6、答诸葛亮公元181年—公元234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发明家、谋士。诸葛亮被誉为智慧的化身,在我国历史上的评价很高,自此以后历朝历代很多帝王对诸葛亮给予高度的评价,尤其那句诗: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使人对诸葛亮这一历史名人非常敬佩!
7、又比如赤壁之战诸葛亮借东风,演义原作里吹他“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就连周瑜也认同他像是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吉川英治的版本直接用现代化的地理知识解释。
8、由于刘备指挥失当,于章武二年(222年)在夷陵之战中为吴将陆逊所败。蜀军损失惨重,丢掉了四万多人,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也损失殆尽。刘备道逃往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东)。
9、诸葛亮著名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或云后篇系后人托诸葛之名伪作,真伪存疑)、《诫子书》。
10、最后并没有成功,据三国演义记载,诸葛亮使用续命的七星灯需要通过一个阵法来完成,在整个阵法的实施当中,不能有任何人来打扰,如果有人来打断的话,那么阵法就会遭到破坏,诸葛亮也会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偏偏在诸葛亮操作的过程当中,魏延因紧急的军情而想要向诸葛亮禀报,途中虽然世卫已经拦截过魏延了,但是魏延为人性情比较急躁,根本就没有在意士兵的阻拦,直接冲到了诸葛亮的军帐中,从而打断了诸葛亮对七星灯的操作,随后诸葛亮也无奈的停止了操作。不过虽然表面上是这样,但是这里边也有很多隐藏的意思,比如说以下几点:
1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2、3诸葛亮第二个特点就是忠诚,遇到心中的明主刘备之后,诸葛亮一直尽心尽力的辅佐他,帮助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势,使得原本弱小的刘备势力在纷乱的局势中赢得立足之地。刘备去世之后,白帝城托孤,诸葛亮继续尽职尽责的辅佐后主刘禅,前后《出师表》中更是展现出诸葛亮的忠心耿耿和尽职尽责。
13、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驰驱。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迩来二十有一年矣。
14、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关中震响。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率领步骑五万人前往,大破马谡于街亭。而同时赵云寡不敌众,失利于箕谷。诸葛亮乃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失败。同年冬,诸葛亮趁魏兵东下,关中虚弱,趁机北伐,出兵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围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魏将郝昭所拒,诸葛亮劝降不成,而又粮草不继,不得已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今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今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15、刘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江夏的黄祖被孙权讨死,刘琦便自荐为江夏太守,出走江夏。208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坡追上刘军,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
16、比如演义里孙策斩杀于吉之后,被阴魂纠缠致死……在日本小说版里修改成了孙策发高烧,烧到两眼通红神志不清,于是产生于吉鬼魂纠缠的幻觉。
17、东汉末年,诸葛亮避乱隐居在南阳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躬耕陇亩”,自比管仲、乐毅。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刘备屯兵新野,慕名前去邀诸葛亮出来辅佐自己,凡三次才得相见。
18、好了,同学们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敬请期待下一弹~
19、北伐曹魏,统一中国,是诸葛亮《隆中对》中的既定目标。荆州丧失后,两路出兵北伐的条件已不具备,但诸葛亮并没放弃北伐的计划。这时北伐,虽然不可能统一曹魏,却能够起到以攻为守的作用。
20、诸葛亮其人心胸宽广、足智多谋、谦逊有礼、忠心耿耿、不以貌取人、更不大意轻敌,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典范。
五、三国杀神诸葛亮
1、诸葛亮回到汉中,挥泪斩马谡,杀将军李胜,罢免将军黄袭,提升王平为讨寇将军,封亭侯。诸葛亮认为自己错用马谡也有责任,于是给后主上书说:"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于是后主把诸葛亮贬为右将军、仍行丞相职权,原来的所有兼职一律不变。诸葛亮并不甘心这次北伐的失败,而是抓紧励兵讲武,准备新的北伐。
2、《前出师表》(传为岳飞所书)
3、从晋代开始,历代都在给诸葛亮升官晋爵,赐庙加号。晋封武兴王(见于《方舆胜览》);唐封武灵王(《舆地碑目》有《改封诸葛亮为武灵王记》),并赐庙;宋赐“英惠庙”,加号“仁济”;元代则追封他为“威烈忠武显灵仁济王”;明代朱元璋钦定“帝王高”,选从祀名臣37人,“忠武侯与拥焉”;清代不但把许多纪念诸葛亮的古祠修葺一新,供人膜拜,而且每年春秋祭礼庙时还以诸葛亮从祀。
4、陈元靓:德图王,卧龙徐起。北伐南征,渭滨泸水。周旋两朝,勤劳一纪。星堕中军,英雄巳矣。
5、诸葛亮早年无子,其兄诸葛瑾将儿子诸葛乔过继给他。诸葛乔后来虽然做了驸马都尉,诸葛亮对他依然管教很严,外出打仗时,常让他承担艰苦的运输任务,可惜诸葛乔25岁时就死了。诸葛亮晚年又得一子诸葛瞻。诸葛亮死时,诸葛瞻才8岁。后来,魏灭蜀时,诸葛瞻驻守涪城(今四川绵阳),与邓艾作战,以身殉职。其子诸葛尚,当时年仅10岁,闻父亲阵亡,也冲入敌阵战死。所以后人称赞诸葛亮祖孙三代是"三世忠贞"。
6、王通:若诸葛亮不死,则礼乐大兴。
7、大军返回成都后,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
8、蜀汉各地多上书请立诸葛亮庙,蜀汉朝堂以此违背礼制不纳,于是百姓在四时的节日于道路上私祭诸葛亮。直至景耀六年(263年),在习隆、向充的建议下,刘禅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
9、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和刘备畅谈对时局的认识,和盘托出了他的千古一策——《隆中对》。刘备听了,当即对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见识佩服地五体投地,诚邀他加盟蜀汉刘氏集团。自此,诸葛亮正式踏上了政治舞台。
10、为政能兴盛蜀汉集团,为文有前后出师表,还有诸葛弩,木牛流马,说他才华横溢,绝不过分。
11、在经济上,劝课农桑,因地制宜的采取了许多发展生产的措施,还建造了“山河堰”等许多水利工程,山河堰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
12、从父:诸葛玄,官至豫章太守。
13、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并决议政事。他曾率军五次北伐,两出祁山(今甘肃西河西北)以图统一全国。任丞相时,励精图治,任人唯贤,赏罚必信,推行屯田。诸葛亮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等,被称为“天下奇士”,著有《诸葛亮集》《出师表》《诫子书》等。
14、诸葛亮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但也有一种说法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
15、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后来司马徽与刘备会面时,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诸葛亮又受徐庶推荐,刘备希望徐庶引亮来见,但徐庶却建议:“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史称“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相见后,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他提问:““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16、谦虚谨慎,严于责已的优秀品质。鞠躬尽瘁,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卓越的军事、政治、外交才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17、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18、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靠耕田种地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
19、苏轼: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20、(图:豊原國周、木版・三國志人物圖)
1、此后,刘备东下荆州,北上夺汉中(参见汉中之战)。诸葛亮都是坐镇成都,处理事务,粮食、军备的供应始终得到充分的保证。
2、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3、习隆、向充: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
4、《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特征为忠诚、睿智、博学,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对国家要做到忠诚,培养自身的军人品质,怀有忠贞报国的情怀;在学习方面,要不断积累,努力成为睿智博学之人;在与人交往方面,要真情以待,做到团结友爱。总体来说,从诸葛亮人物形象中,我们能够学到诸多长处,促进自我不断成长。
5、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6、诸葛亮(181年带采下田处影直胡免-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东汉末期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青年时耕读于南阳郡,地方上称其卧龙、伏龙。后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促成孙刘联盟和建立蜀汉政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刘备死后,诸葛亮受封爵位武乡侯,任蜀国丞相,辅佐刘禅,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的实饭效验屋陆河七白际领导者。先后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诸葛亮为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局垂唱谁那策处阻听现定文化里忠臣与智者之代表。23另4年8月28日在五丈原致货报烈款加逝世。
7、聂文豹:古今论孔明者,莫不以忠义许之。然余兄文龙,尝考其颠末,以为孔明之才,谓之识时务则可,谓之明大义,则未也。谓之忠于刘备则可,谓忠之于汉室则未也。
8、《出师表》除了陈述北伐目的,表明统一中原的壮志外,主要是劝说刘禅认清蜀汉在三国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希望他能励精图治,从执法、用人、纳谏等方面交待刘禅应当做什么,不应当作什么。实际上,它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诸葛亮自己的政治和思想主张。诸葛亮希望这些思想和主张,能够在他北伐时得到贯彻执行。
9、夷陵惨败,使刘备愧恨交加,加上军旅劳顿,积劳成疾,刘备一病不起,留在白帝城。章武三年(223年)春,刘备在永安宫病危。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托付后事,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流泪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又写下诏书告诫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君臣相待如此,无人可比矣!
10、孔明先生,实在是千载难得一见的人才啊!
11、想我从小时候开始就玩的三国游戏,什么《吞食天地》《三国志》《真・三国无双》都是日本人做的……好不容易出了个《全面战争:三国》,嘿,结果是英国公司CA做的。
1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3、有关诸葛亮后裔三代之后裔孙下落均无记载。1992年,浙江兰溪诸葛村发现《高隆诸葛氏族宗谱》,据此记载,自宋代以来诸葛亮后裔一直生活在浙江建德及兰溪一带。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诸葛镇有诸葛后裔500人,是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诸葛镇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在大公堂内的宝楼上珍藏着《诸葛氏宗谱》,这本宗谱共修过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后一次在1947年,当时的国民d元老陈果夫为这部宗谱的最后修订写了序。
14、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15、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16、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据李仪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汉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据考古调查统计,全区至今尚保留有汉以来的古堰七十多处,一些堰渠经历代使用维修,一直延用至今。同时各地在继承和学习古代开发利用水利资源经验的基础上,又不断增修了大批塘、库、陂池等水利设施。仅勉县就增修了能蓄十万立方水的水库三十七个;塘与陂池达三百多个;冬水田至今仍有五万多亩。
17、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深谋远虑、心胸开阔、谨言慎行、忠心耿耿。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又被称作“诸葛武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