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黑格尔辩证法内容
1、最早出现在他的第一部作品《phanomenologiedesgeistes1806》(精神现象学或精神哲学)。唯心主义辩证法诞生的“秘密”是在《精神现象学》中显露出来的。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详尽而具体地描述精神生活的历程是辩证的,是自求超脱矛盾进展的。马克思指出:“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最后成果”。
2、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3、链接:https://pan.baidu.com/s/1MdIYttenLam0z3SqYpil8w密码:esbm书名:思辨的张力
4、所以,我们今天要深入它的后面要去探讨它的来由,来理解为什么西方的东西拿到中国来就变了。西方那么好的法治为什么实现不了,表面好像是是实现了,但实际上是换了另外的内容。
5、而“逻各斯”呢?恰好是要规定下来,要限制,限制使它确定下来,这两个互相矛盾的东西我们都把它翻译成理性,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破解这个谜,就能够理解西方的理性真正的含义和黑格尔的辩证理性的真正含义。
6、在我看来,主讲人之所以采纳上述对黑格尔哲学的传统看法,是想凸显黑格尔与马克思思想旨趣之间的差别,认为黑格尔用最后的“思辨同一性”或“思辨的或肯定的理性环节”遮蔽了那一“辩证的或者否定的环节”,而马克思却试图将这一否定性的批判力量拯救出来——亦即,在马克思那里,辩证法总是保持着对现存一切事物的批判。
7、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矛盾的三大特性四大理论:即: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不平衡性,即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8、“机”的繁体字“機”,两个幺底下一个人还有一个戈字,那个人拿了一个兵器在那里守卫两个小东西,这个人就是那个第三者,他和兵器的关系又是一个“机”。毛泽东讲“一分为二”,而且无限可分,这个观点是传统中发展起来的,并不是他自己发明的。
9、总的来说,学法律的当然离不开哲学,哲学方面如果还停留在简单化层面,那么我们的法治是没有根基的。实际西方的很多哲学家大都是法学家,康德也好,黑格尔也好,马克思更不用说了,马克思读的就是法律系,后来得的是哲学博士。
10、好了,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后面将继续分享这本书其他内容,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11、或许黑格尔辩证法的本意,本身就是有待阐释的一个能指空位。其理论的所指向度或许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但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在于,所有相对激进的阐释都试图将凸显一种彻底的否定性,不管是将这种否定性放置于辩证法的语境,亦或是对无条件的“绝对”。马克思对辩证法的阐释,显然也是理论旨归大于学理推演。
12、不得不承认,对黑格尔辩证法的上述主体性的偏好以及伴随这种偏好的理解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但仅仅停在这上面是不够的。我们知道,黑格尔哲学的原则是实体即主体的原则,把实体去掉单纯强调主体,以此来谈论黑格尔辩证法,就会存在片面性。但应该说这是一种“自觉的片面性”。自觉片面性可以宣扬立场,但不能代替科学。所以国内一些哲学家为了克服这些有意无意的偏颇所造成的弊病,试图挖掘黑格尔强调实体、普遍性的合理一面,强调黑格尔对近代自我、主体主义批判的价值。也有些学者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区分为两种辩证法:一种是人学的辩证法,讲的是人逐步实现自由本性的自身发展过程,比如精神现象学中的辩证法;另一种是本体论的辩证法,讲的是绝对理念如何确证自身的过程,等等。
13、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了辩证运动的实质,就像老子说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一样,任何事物,永远有向对立面运动变化的趋势和内在动力。
14、因此,我们常常把矛盾和对立混为一谈。我们谈辩证法从来都是这样的,矛盾就是对立嘛,对立统矛盾统一。毛泽东也这样讲,矛盾论就是对立统一嘛。其实对立和矛盾两个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比如说,对立是黑的和白的,矛盾则是黑的和不黑的。
15、辩证法是实践的能动的方法
16、从五四以来,我们引进了中国从来没有的两个东西:德先生,赛先生,科学和民主,但是很少有人把科学和民主后面的东西挖掘出来加以研究。什么是科学?科学不是技术,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就是理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规范性,要重视语言、逻辑、认识论。如果没有科学精神,把科学引进来也没用,那就成了技术。我们今天就是这样的。
17、辩证法是永不满足的开放的思维方式
18、所以西方的历史体现了一个自由的不断的上升的过程。如果老是回到三皇五帝的理想,现在总是想办法回到过去,那样的历史尽管延续也不能叫做历史。所以黑格尔的理性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其中每一阶段都有它的“逻各斯”,下一阶段就是对这种规范的突破而建立起更高一层的新的规范。
19、上述的那种片面性在涉及对黑格尔辩证法整体性质的理解时就会显现出来。一段时期,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及当代辩证法理论的关系话题重新被人们提起,并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在这种讨论中,每每涉及黑格尔辩证法的基本性质:黑格尔辩证法究竟是神学的还是人学的?是建构的还是瓦解的?否定性和肯定性在黑格尔辩证法中各占什么地位,它们是什么关系?黑格尔同一性究竟是什么样的?马克思对黑格尔作了哪种“颠倒”?等等。这些涉及黑格尔辩证法的总体性质的问题,不对黑格尔一般形式的辩证法即形而上学与逻辑合一的辩证法进行深入思考,是很难得到较为合理的答案的。
20、第以上两条的关系也不是简单并列的关系,而是相互蕴含的关系。我为什么会把自己分裂成为认识者的我与认识对象的我呢?就是因为有异于我的外物存在(包括异于我的你和他存在着);但是,我之所以能知道有异于我的物和人存在,又在于我把自己设置成了对象。这两个方面,既无法分出它们在时间上的先后,甚至也无法分出逻辑上的先后,它们是相反相成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所以,黑格尔说,这种思维方式是没有现成起点与最后终点的无限的思维方式。
二、黑格尔辩证法内容是什么
1、所以,那种以为联系实践与能动性来看辩证法,便是对辩证法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否定的观点,是十分幼稚的。这幼稚病就是通常所说的泼洗澡水时,把小孩子也一起泼掉了。在黑格尔那里,实体就是主体,所以辩证法是能动的方法便不证自明了。但我们不同意把实体理解为精神,而主张实体应为物质。这样,我们就用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鲜明地对立了起来。不过精神的能动性当然也一起被抛弃了。于是辩证法也就成了纯客观的自然规律。
2、否定的辩证法、反思的思想构成黑格尔辩证法的内部结构。它表现出来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辩证法,但它的内部结构是有它的历史渊源的。这个历史渊源要追溯到古希腊哲学。黑格尔很多次谈到,他的辩证法受到古希腊辩证法的影响很深。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柏拉图的辩证法、古代智者学派的辩证法,他们都对黑格尔有非常深的影响。
3、这种自否定——自否定就是自我超越,我不愿意这样我不愿意做奴隶了。我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我要反抗,哪怕失败也在所不惜。这是自由精神,自由的超越这样一种精神,在理性里面构成一个重要的因素。理性我们通常讲的含义就是超感性。如何超越感性,你得反抗呀,你得跳出感性的束缚,超越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低层次超越到高的层次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奋力突围就是超感性,我们通常讲,你这个人太受感性的束缚。
4、总结起来说,黑格尔提出了一种与传统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的辩证的思维方式。传统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认为,认识的对象是给定的;黑格尔认为不然,认识的对象是认识者主动设定的。传统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认为,认识和认识对象的关系是直接同一的关系;黑格尔认为不然,两者是直接与间接对立统一的关系。传统的形而上学认为,绝对真理是能够最终完成的(或最终实现的),黑格尔认为真理是一个过程,绝对真理体现在相对真理的无限发展的长河中。而且,由于黑格尔认为存在的本质是思维,所以,认识展开的过程也就是存在展开的过程。也就是说,不仅认识发展的过程是辩证的,同时,存在发展的过程也是辩证的。
5、但是,我们往往不能从语言学上来翻译,没有什么“逻各斯”,对话呀,所以我们只能采取实物性的概念,一个矛和一个盾,好像黑格尔和马克思讲的矛盾就是一个矛和一个盾的相互关系的学说。这就理解错了。矛盾这个词在德文里面是“Widerspruch”,就是一句话里面的自相冲突,它不是两个东西的外在对立,用那个矛去刺那个盾,那个盾又不让矛刺穿,它不是这种关系。它相当于逻辑学里面的自相矛盾的命题,“这个木制的铁”,“这个好人很坏”。(笑)
6、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
7、西方讲的理性,首先着眼于它的规范性,所谓逻辑理性,就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现在后现代批评理性就是批评它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把理性看得太重要了。理性就意味着“逻各斯”。但是这个“逻各斯”是如何得来的呢?“逻各斯”恰好是通过一种超越才能得来,首先是对感性的超越才能得来。更高的规范需要更高的超越,更大的统一性就要超越很多的杂多的东西才能获得,所以“逻各斯”的规范性恰好是通过努斯的超越性所获得的。
8、中国传统中,老庄对自由的理解,不受任何束缚,顺其自然。禅宗的末流也进到这样一种境界,随随便便,想怎么就怎么,打破一切世俗伦常,这就是自由了,这就是超越了,摆脱了,四大皆空。但是这样一种摆脱实际上是没有效果的。真正的超越不是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9、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理性内核,抛弃了其唯心主义体系,建立了唯物辩证法。唯心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朱熹、古希腊的柏拉图和德国的黑格尔等。
10、正由于上述原因,作为一个辩证论的哲学家,要对现状永远保持着分析批判的态度。这样你的理论才会有生命力。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哲学研究的人来说,特别重要。近半个世纪以来,正是因为缺乏了这种精神,所以我们的哲学理论进展甚微。
11、因此,我以为辩证思维方式,是人的存在方式的理论反映。也正是这点,使它很自然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12、本文原载于《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第3期
13、更多意见交流请私信微博:黄金狗1九71
14、也就是说,人必需要有一个“非我”作参照物,才能了解何谓“自我”。
15、所以,所谓的“自我”,都是在通过外人对“自我”的评论中,获得着对自身价值的认识。这里有一个悖论:一方面,没有“非我”就没有“自我”;另一方面,没有“自我”也不会有“非我”。
16、是反思的因素。就是反过来追溯其原因,返回它的根据,追溯它的来龙去脉,反思的思想在黑格尔那里很关键。怎么反思呢?通过一种逻辑与语言的连贯性,语言记载我们思想。这是辩证法很重要的思想。
17、“既是分析的又是综合的”作为黑格尔辩证法的灵魂,在逻辑中依据不同的内容,分别表现为肯定与否定的一体、同一和差别的一体、普遍和特殊的一体。一方面是概念的自身建构,但同时实现着建构的消解,使黑格尔的“作为一般辩证法形式”的逻辑,或者说作为标准辩证法形式的逻辑,既呈现为一种建构过程,也呈现为一个消解过程。所以,黑格尔的辩证法作为思辨逻辑既是建构的逻辑也是消解的逻辑,而它的奥秘也恰恰在这里。这是呈现在黑格尔辩证法一般形式或标准形式中的情形,而在黑格尔辩证法的运用中,例如在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以及精神哲学的诸分支科学中,也是这样的。
18、黑格尔的辩证法把自由的超越性和规范的必然性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把自由和必然性合在一起,它是以往西方哲学发展的集大成。整个西方哲学从古希腊以来,就有强调人的自由这一方面也有强调人的规范的另一方面,经过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代以来也是,有些人强调自由的突破性的力量,有些人强调规范的力量,那么黑格尔把两者辩证地结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了辩证理性。
19、第一哲学家ID:firstphilosopher
20、但是,有人可能会主张,黑格尔的“逻辑学”正是在致力于定义绝对者;而在《逻辑学》的“导论”中,黑格尔声称:“客观逻辑毋宁说取代了从前的形而上学。”(SL,48)(2)而在黑格尔看来,从前的形而上学一直致力于定义“大全”或绝对者(《小逻辑》,贺麟译本,§30);他甚至直接说:“这些范畴也可以看成对于绝对的界说,或对于上帝的形而上学的界说”(《小逻辑》,贺麟译本,§85)。因此,说黑格尔也寻求某种关于绝对者的定义或知识似乎也并无不妥。
三、黑格尔的辩证法内容
1、孔子也讲:“天何言哉?”。都是否定言的重要性的。佛家、禅宗,禅宗不立文字,禅宗讲的话都是听不懂的,(笑)那不是语言,那跟打你一棍子是差不多的那个意思。禅宗的棒喝啊,大吼一声啦,这些都是废弃语言的。所以,我们中国人很难理解,为什么西方对语言那么重视。
2、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黑格尔哲学在中国的地位是很高的,虽然人们时时刻刻在批评他的唯心主义,但是,这个唯心主义体系所蕴含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所以,不要说在思想理论界,即便在思想理论界以外,黑格尔也是很受人重视的。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情况便大变了。谈论与研究黑格尔的人越来越少了,为什么?原因在黑格尔哲学以外。即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失宠了。结果便殃及池鱼,黑格尔哲学也失宠了。
3、《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罗伯特•斯特恩著,丁三东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
4、这是对的,但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三大规律是黑格尔辩证法的表现,这是由辩证法内部结构所构成。我通过从康德到黑格尔的研究,认为黑格尔辩证法有两大要素:一是否定的辩证法;二是反思的思想。
5、王天成、李庆丽,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6、在你所感兴趣的这一讲中,你并不同意主讲人的观点包括哪些?列出你的理由。
7、“逻各斯”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人的命运,人逃不了,它是神的代表。叫做“神圣的逻各斯”。“逻各斯”就代表着辩证法里面的一种反思的精神、这样的一贯的逻辑精神、语言的精神。我把它称之为辩证法语言学的起源,西方人非常重视语言,从一开始就是这样。
8、任何事物,都是在“正→反→合”的辩证发展的过程中存在。
9、内容摘要:黑格尔被视作现代性哲学话语的奠基性人物,然而关于其辩证思想的阐释却远未定于一尊。这项研究从思想史层面切入讨论,首先分析建立在辩证法之上的“历史形而上学”,进而勾勒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这两种对立版本的“历史终结论”。在马克思化的黑格尔主义者科耶夫这里,黑格尔式辩证法彰显出了彼此对立的“两张面孔”。而“革命之后怎样”这个问题以及科耶夫对该问题的回应,则标识出了黑格尔式辩证法一个内在的结构性困境。
10、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就像老子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1、人们之所以会觉得认识论和存在论难于统正如马克思所批评的仅仅是因为人们脱离了实践,直观地抽象地来了解存在、事物或现实而已。为了能够树立起辩证的思维方式,一定要扬弃传统形而上学中所了解的最根本的存在概念,要把存在了解成为现实无止境地向理想跃进的过程。存在不是某种最终给定的状态,而是永远生成中的不断进步的状态。
12、我选取的是王庆丰老师的讲座“辩证法的观念”。
13、柏拉图主义古典形而上学以为它在描述整体,其实至多只是真正整体(历史性的整体)的一个部分、一个切片。整体,应从历史的起源一直到它的终结。因此只有当历史完结之时,绝对知识才是可能的,“智慧女神的猫头鹰黄昏时才起飞”。
14、所以,在对黑格尔的传统理解——在这种理解中,黑格尔被塑造成自大狂妄的形而上学家,自以为自己把握了关于实在的一切,把握了无所不包的绝对立场——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解读的可能性。如果要完成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真正批判,这另一种可能性也同样需要被认真对待。在《逻辑学》临近结尾的地方,黑格尔声称,在绝对理念中出现的是“绝对的解放,因为对于它来说再也没有一个直接的规定性不同样又是设定起来的和概念”(SL,253)这里,黑格尔至少表达了如下观点,所有的直接规定性或者说一切被给予的东西,都必须经受出于理性自发性的辩证怀疑论的考察。
15、道家、禅宗不是理性,所以它们的自由精神只是一种虚假的自由精神,立不起来。也对抗不了儒家和法家的这样一种森然的体制的压制。人们觉得那个时代忍受不了,最后还是要回到儒家、法家的怀抱,有秩序总比没有秩序好。
16、一种已经从意识对立里解脱出来的客观化行动,就很近似于可以一般当作思维本身的那种东西了。但这种行动不应该叫做意识,意识自己包含着自我与其对象的对立,这种对立,在那种原始行动中,并不存在。
17、那么,在古希腊的辩证法那里——辩证法那个词本来就是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他们提出来的——他们在论辩的过程中就采用了“逻各斯”,“逻各斯”的意思就是谈话,互相交谈。那么互相交谈把它记录下来,对语言采取了一种非常严格的甚至是崇拜的态度。
18、我们中国传统里面缺乏语言学的精神。我写过一篇文章《中国哲学的反语言学倾向》。儒、道、佛都有一种反语言学的倾向。我们不重视语言,接受西方的辩证法不是从语言的层面上来理解它,而是从事实的层面上理解。比如说,我们理解矛盾——这可以是辩证法的精髓——什么是矛盾学说,我们在汉语里面找到了韩非子提到的一个寓言,就是矛与盾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那么矛和盾就构成了一个词,我们用来翻译黑格尔的自相矛盾的含义,这个自否定的含义,应该说比较恰当的,自相矛盾嘛。
19、 所以,辩证法就是绝对精神不断流动、展开的一个历史过程,它是动态的。
20、黑格尔辩证法是德国古典哲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基本思想是概念的辩证发展。它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世界和精神世界描述为一个过程,即以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来描述世界,并试图揭示其内在关系,从而猜测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客观事物的辩证法。
四、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什么
1、你的自由自在是一瞬间,顶多是一天的工夫。老庄讲要放弃自己的追求,禅宗也讲要破除一切执著。但是你不执著怎么办呢?所以这种自由是虚假的,中国传统自由的追求是实现不了的。真正的自由意味着一种反抗,首先反抗自己的惰性、奴性。你做了奴才,被迫为主人工作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必须反抗。反抗比不反抗要更难,所以自由比不自由更难。
2、古希腊崇拜语言,这从赫拉克利特那里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就是说赫拉克利特最早提出来“逻各斯”是万物的规律,是事物的命运。万事万物都要遵循“逻各斯”。
3、黑格尔辩证法其基本思想是概念的辩证发展。它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并企图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猜测到了客观事物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