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学而篇朗读
1、12(好文分享)哪有什么人生开挂,不过是厚积薄发
2、子zǐ 曰yuē :见jiàn 贤xián 思sī 齐qí 焉yān ,见jiàn 不bù 贤xiàn 而ér 内nèi 自zì 省xǐng 也yě 。
3、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有的解释者说,这是孔子安贫乐道、不求名位的思想。这种解释可能不妥。这不符合孔子一贯的主张。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5、孔子说:“领导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公侯之国,就要兢兢业业工作,以取得信用;要节约官府开销,以爱养百姓;征用民力要注意天时。”
6、273(唐诗三百首)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7、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欤,抑与之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欤。
8、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9、孔子说:“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要严谨认真地工作,国家恪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爱护百姓,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10、(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11、(7)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12、孔子说:“君子不自重,就没有威信,学问就不扎实。主要靠忠信处世,也没有哪个朋友是不如自己的,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13、(3)正:匡正、端正。
14、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15、又如,前十篇中孔子一般称“子”不称“孔子”,门人问学也不作“问于孔子”。而后十篇中的《季氏》《微子》多称孔子,《阳货》篇子张问仁,《尧曰》篇子张问政,皆称“问于孔子”,与《论语》其他篇不同,“其非孔氏遗书明甚,盖皆后人采之他书者”。受崔述的影响,以后学者继续从《论语》前后十篇用语、称谓的差异对其成书作出判断,有学者甚至认为《论语》最初只有单独的篇,其编定成书,要在汉代以后。
16、250(唐诗三百首)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7、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18、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9、246(唐诗三百首)卢纶:塞下曲·其四
20、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二、论语学而篇朗读视频
1、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评析)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
5、(8)愠:音yùn,恼怒,怨恨。
6、255(唐诗三百首)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7、12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8、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9、策划:焦森森李海峰责编:师宝华徐伟
10、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12、(5)汎: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13、1(好文分享)1新的一年,要让自己坐前排
14、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5、子zǐ 曰yuē :三sān 人rén 行xíng ,必bì 有yǒu 我wǒ 师shī 焉yān 。择zé 其qí 善shàn者zhě 而ér 从cóng 之zhī ,其qí 不bú 善shàn 者zhě 而ér 改gǎi 之zhī 。
16、(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17、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8、259(唐诗三百首)韦应物:滁州西涧
19、和平路小学|萤虫之火暖童心
20、(4)远:音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免。
三、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1、(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2、(4)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3、266(唐诗三百首)刘禹锡:乌衣巷267(唐诗三百首)刘禹锡:春词
4、(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5、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6、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7、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8、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以上所提四条原则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对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
9、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0、(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11、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
12、6(好文分享)人生最理想的状态:有前程可奔赴,有岁月可回首
13、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14、(读书)稻盛和夫《活法》第一至第五章合辑
15、诵读:金晓丹潘益环王俐珊
16、诵读者|宋禹杉,北京市161附小五年级学生
17、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远代祖先,就能使民心归向淳厚了。”
18、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19、新闻热线0398—2981057
20、29(好文分享)致新年:幸福安康,百病不侵
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258(唐诗三百首)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不懂自律的同学,将是此次疫情最受影响的孩了
6、24(好文分享)你总要有一段独处的时光25(好文分享)这五句话,致新一年的自己
7、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