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托尔斯泰复活
1、听名著:托尔斯泰《复活》02
2、汝龙先生翻译的版本最好,语言更贴近原版,也更有意境。开篇第一段就漂亮至极,“麇集”这样古旧而雅致的字眼现在谁还会用,谁还敢用呢,同时书里面的法语没有在正文里翻译出来,看着比较有feeling,不像如今的版本都用不同的字体替换掉原文中的各种外文,意境全无,非常可惜。
3、为了生计,她给人家当女仆,却摆脱不了男人的纠缠。
4、听名著:托尔斯泰《复活》12
5、最后,她与善良的流放犯人西蒙松走到了一起,精神一步步复活。
6、(51)(52)(53)(54)(55)
7、听名著:托尔斯泰《复活》47
8、但是《复活》中的故事结局和原始故事的结局又略有不同,据说作家在最初动笔时,为了迎合一般读者的心理,曾想将这个悲剧写成一个大团圆结局:
9、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他积极地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
10、最终,两人在相互成全的复活中获得了重生。
11、《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
12、马上分享,看戏有个伴!
13、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
14、而为了更经典地呈现《复活》的魅力,话剧中心特意从俄罗斯邀请了知名的优秀导演阿利莫夫先生亲临广州执导,更将舞美、灯光等一众俄罗斯制作团队一并带到广州倾力打造,极力呈现难得一见的“俄式”艺术风格,展现耳目一新的戏剧体验!
15、爱人律己,才能守住底线,不淡薄;才能坚守自持,不沉沦。
16、《复活》中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人民受难图,就是当时沙皇俄国时期,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作家无情地披露着当时悲惨的社会现实,广泛深入地再现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生活画面。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在作家的笔下,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与德行。
17、兽性大于智性,便会使人作出不该做的坏事来,而智性大于兽性,则会使人行为规范,美德彰显。”
18、没多久,卡秋莎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变得心不在焉,做事也不那么勤快,两个老姑娘对她很不满意,就把她辞退了。
19、这让我想起《追风筝的人》中成年后的阿米尔,为了对自己儿时的过错进行弥补,他历尽艰难收养了哈桑的孩子,也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
20、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
二、托尔斯泰复活主要内容
1、听名著:托尔斯泰《复活》30
2、(26)(27)(28)(29)(30)
3、人性的复活,男主聂赫留朵夫的忏悔和拯救,玛丝洛娃的返璞归真和精360问答神升华,从纯洁少女到堕入风尘拯救与被拯救模式的交替,男主在拯救女主的过程中,也拯救了自己堕落的灵魂;
4、读懂它就能明白,人这一辈子,若没有经历过灵魂的觉醒,只会困在原地,一生白活。
5、网上曾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玛丝洛娃,你会原谅聂赫留朵夫吗?”
6、听名著:托尔斯泰《复活》51
7、听名著:托尔斯泰《复活》34
8、(11)(12)(13)(14)(15)
9、人终其一生都在与人性博弈,为良心买单。
10、听名著:托尔斯泰《复活》13
11、列夫·托尔斯泰笔尖的《复活》
12、可由于陪审团的疏忽大意,清白的玛丝洛娃被判有罪,要驱逐流放西伯利亚。
13、陪审员走进议事室,向原先一样,第一件事就是掏出烟卷,开始吸烟。······他们如释重负,在议事室里分头坐下,顿时兴致勃勃地交谈起来。
14、小说讲述了纨绔子弟聂赫留朵夫在良心驱使下,为拯救沦落风尘的恋人东奔西跑,在忏悔和觉醒中走向“复活”的故事。
15、欢迎收藏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16、真正的成长,就是来自于一场灵魂的自我救赎。
17、听名著:托尔斯泰《复活》10
18、玛丝洛娃虽受感动,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而与另一犯人结婚,而聂赫留朵夫最后也抛弃了贵族生活,从而使二人的灵魂得以“复活”。《复活》读后感读完了《复活》这一本书,作者在书中揭露了当时法庭、监狱和政府机关的黑暗,揭露了官吏的昏庸残暴和法律的反动。在严肃的法庭上,一群执法者各有各的心思,随随便便地将一个受害少女玛丝洛娃判刑。在主人公上诉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暴露了沙皇政府机构从上到下都没有好人:国务大臣是个贪婪成性的吸血鬼,柜密官是镇压波兰人起义的刽子手,掌管犯人的将军极端残忍,副省长以鞭打犯人为乐,而狱吏也以折磨犯人为能事。这是一个怎样的群体,一个怎样的统治阶级?
19、聂赫留朵夫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尽心竭力。
20、听名著:托尔斯泰《复活》35
三、托尔斯泰复活中的人物有哪些
1、这样一本具有极高思想和艺术性的著作,是如何产生的呢?和创造者的生活经历与思想意识有内在的联系吗?
2、前段时间读完了托尔斯泰的《复活》,断断续续的。对于托尔斯泰,即使没读过他的作品,大部分人也是不陌生的,他是俄国十九世纪一代文豪,全名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列宁曾给予托尔斯泰很高的评价,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他的另两部著名作品是《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这三部长篇小说把俄国文学推向了新的巅峰,也奠定了托尔斯泰的地位。
3、权力的执掌者,随意地行使生杀予夺的权利。监狱里恐怕关满了以“莫须有”罪名被关押的犯人,而像玛斯洛娃这样蒙冤受屈的底层人民,他们只能默默承受!
4、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以真诚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上他,然而为了他的名誉和地位,她却最终做出了另一种选择……
5、听名著:托尔斯泰《复活》33
6、《复活》的结构与描写的基本原则,是尖锐的对比。小说中描写了极其广泛的生活画面:从法院到教堂,从监狱到流放所,从莫斯科到彼得堡,从城市到乡村,从俄罗斯到西伯利亚。
7、听名著:托尔斯泰《复活》23
8、他四处奔波,目睹俄国社会的种种丑恶。
9、他的灵魂和道德就是这样,不断地洗涤和升华,最后他放弃了所有的土地分给农民,全心全意地跟随喀秋莎,为她伸张正义,从未抛弃她。喀秋莎慢慢地被他的行为感动了,她苏醒过来。谢天谢地,喀秋莎终于得到了的赦免。虽然他们最终没有走到一起,但他们的灵魂得到了最大的解放和救赎。
10、(36)(37)(38)(39)(40)
11、每个人,正是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中,活得越来越通透的。
12、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13、这个故事给托尔斯泰很大的震动,在当时看来,一个上流社会的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忏悔已经难得,更为难得的是,这个年轻人不但认错,而且愿意和这个被害者结婚,这相当于是加倍地赔偿对方。
14、这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精华总结。
15、一个人心中充满爱,才能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推己及人,尽心为人。
16、(41)(42)(43)(44)(45)
17、《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芫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托尔斯泰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机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
18、《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长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托尔斯泰于1889年动笔,1895年完成第一稿。后来经过不断探索、考察、重写,先后六次易稿,最终在1899年完成。这部书历经十年,几易其稿,终成鸿著。
19、《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这时 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 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 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 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 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 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芜破产的农 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 脚镣的政治犯。
20、无论外界环境如何,都要不失本心,敢于发现并承认自己的过错,时时修正自己。
四、托尔斯泰复活
1、卡秋莎是女农奴的私生女,三岁的时候,母亲过世,外婆嫌她是个累赘,就把她送给两个老姑娘养在身边。
2、塞内加说:“灵魂的力量比任何命运都强大。凭着自己的力量,他既能造福于生活,也能给生活带来不幸。”
3、这是一种不幸,更是一种悲哀。
4、过去的所作所为,使他看清了自己的本性,开始审视自己,直面内心的拷问。
5、后来几年的军官生活,使他变得腐化堕落,竟然卑鄙无耻地摧毁了一个善良的女人。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