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论语名言大全
1、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2、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
6、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7、德不孤,必有邻。
8、·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0、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名言
12、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写着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在同一句话中叙述的,很明显这里的“民”是指被剥削阶级,劳动人民。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狭义的“人”是指奴隶主,即剥削阶级,而“民”是指奴隶,即被剥削阶级,所以这句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际关系原则适用于剥削阶级,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却未必如此。这种理解并非无稽之谈,也并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众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处的“人”应当是指广义的。
1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14、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15、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6、不学诗,无以言。
1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8、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9、贫而无怨,富而不骄《论语》
20、子曰:“知(zhì)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
二、孔子论语名言大全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
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释义)孔子说:“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4、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言是宥坐之器。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一一孔子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7、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8、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9、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论语》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1、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丘
12、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孔子《论语》
1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论语》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15、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孔子《论语》
16、孔子所道出这么一句话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若凡事都从这个原则出发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卡在中间,难以前进。倘若两人举枪对峙,生命危在旦夕,甲为正,乙为邪,这时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道就不杀不想被杀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才适合的。
17、出自《论语·里仁》。讷,此处指迟钝的意思。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18、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论语·子张第十九》译文:君子可以由一句话表现他的智能,也可以由一句话表现出他的不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
1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0、d政公务员|医院|学校|
三、论语中孔子名言
1、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放于利而行,多怨。
3、“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论语》
4、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一一孔子
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7、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论语》
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9、当仁,不让于师。——摘孔子《论语》(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1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1、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2、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13、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丘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6、(释义)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1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8、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孔子《论语》
1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四、孔子论语名言大全及翻译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5、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6、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7、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9、喜欢正向思维的人多是自信的人;喜欢反向思维的人多是不自信的人。自信能给你勇气,使得你敢于向任何困难挑战;自信能给你智慧,使得你急中生智战胜一切危险。自信是一种力量的表现,是一种胸怀的展示,是一种舍我其谁的境界。自信力是你一点一滴慢慢培养起来的。乐观是支撑你自信的中流砥柱。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11、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12、“这反映了中央对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常年从事教育研究的项贤明表示,社会在经济物质层面的现代化,较易实现,而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13、《论语》是记载孔子与其弟子及相关人士言论、活动与思想的著作。其内容不完是语录,其中的语录也不全是孔子一个人,但以孔子的语录居多,开头第一段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孔子《论语》
15、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6、孔子劝学名言
17、翻译:兰花生长在冷清偏远的山谷之中,却不因缺少他人的观赏而停止芬芳开放;品德高尚的人修生立人,不会因穷苦的境遇而改变自己高尚的品节。
1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五、关于孔子论语的名言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3、(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5、选自《论语·宪问》。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6、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7、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孔子《论语》(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8、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9、朝闻道,夕死可矣。
10、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瞎子。)
11、(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1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3、1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经典语录大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4、(释义)孔子说:“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此为耻辱。”
15、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
1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17、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0、(释义)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
1、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2、政者,正也。《论语》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4、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5、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论语》
7、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一一孔子
9、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0、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论语》
11、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论语》
1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孔子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