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夫子搬家一一歇后语写一句话
1、老同学聚会,每次都去大宅门饭店就歺,离大家都不远。这次聚会,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仍然去的大宅门饭店吃饭。
2、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字谜:一只黑狗,不叫不吼。猜一字,谜底是:()
4、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5、船到桥头——自会直
6、孔夫子卵脬(音抛)——文诌诌
7、太岁头上的土——动不得
8、有时候我们只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了很多智慧。
9、反问:用问的语气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1、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2、脚踩两只船——左右为难
13、迸裂(bèng)山涧(jiàn)
14、二郎神的印堂——独具只眼
15、镌刻(juān)肋骨(lèi)
16、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17、竹笋出土——节节高
18、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19、(6)胡:古时一明月。
20、一个小孩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串起来啊当钲来敲,敲出的声音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二、孔夫子搬家一一歇后语造句
1、孔夫子丢书——失册(策)
2、翻来覆去绞尽脑汁运转自如
3、孔夫子的背包——准是书(输)
4、孔夫子讲学——之乎者也
5、巴掌穿鞋——行不通;走不通
6、楷模(mó)书籍(jí)报刊(kān)
7、不可同世而立:存在誉之曰:夸耀、吹嘘
8、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9、三九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
10、二两棉花打絮——谈不上
11、哗huá(哗笑)畜chù(牲畜)
12、感叹句:用于抒发感情、表示感叹的句子,句尾用叹号。
13、(仔细)地研究(创造)文字
14、“象形”和“形声”是汉字产生初期十分重要的造字方法。
15、拔草引蛇——自讨苦吃;自找苦吃
16、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17、豹子头—林冲入云龙—公孙胜
18、• 阿二满街串——吊儿郎当
19、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20、• 阿二吹笙——滥竽充数;
三、孔夫子的搬家一一歇后语
1、zhi、chi、shi、ri、zi、ci、si、ye、yi、yin、ying、wu、yu、yue、yun、yuan(16个)
2、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3、倭瓜(wō)澄澈(chéng)
4、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5、瑞士(ruì)虬枝(qíu)
6、孔夫子打哈欠--一口书生气
7、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8、下面的歇后语用到了有趣的谐音现象,你能把它们的后半部分补写出来吗?
9、孔夫子的弟子————闲(贤)人
10、隶书(lì)领域(yù)
11、嫁出去的女儿一一泼出去的水
1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放屁捂屁股——多加一分小心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5、新官上任——三把火
16、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17、• 矮子穿高跟鞋——高也有限
18、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9、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2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四、孔夫子搬家一句是什么歇后语
1、船艄(shāo)祈祷(dǎo)
2、银钲(zhèng)蚂蚱(mà)
3、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