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备借荆州下一句是什么
1、而当正在写字的曹操听闻“权以土地业备”时,“落笔於地”。
2、刘备的荆州的确是问孙权借的.当年孙权邀请刘备帮孙权打天下,刘备答应了,并向孙权借了荆州,这是实现隆中对的第一部,而刘备一直不肯发兵,但刘备靠荆州打下了益州这块土地,孙权知道来自刘备已经同时拥有两个州,怕日后刘备对自己不利,于是让刘备把荆州还给他,但是刘备迟迟找借口不肯还,直到荆州被刘备要求瓜分荆州,孙权也同意了,所以历史上也发生过刘备和孙权之间的三次割分荆州的故事.但是孙权始终不满意.其实所谓的借不过是借的江陵,是荆州的一部分,三国演义里是借的荆州.
3、面对数千人的周瑜军,曹仁从军中募了三百个人,就让部将牛金带出城与其接战了。
4、刘备闻讯也不示弱,亲自回军公安,遣关羽领兵进益阳。孙刘两家的全面战争,一触即发。
5、(点赞、点“在看”,都行)
6、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7、这位牛人是谁呢?不好意思,不是诸葛亮,不是庞统,不是马良,不是赵云,而是一位百分之九十的三国迷叫不出名字的人物,荆州主簿殷观,也就是荆州牧刘备手下负责文书起草的办公室主任。
8、“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9、然而在蒋济、司马懿等人的劝说下,曹操改变了主意,一面再派援军,一面命人去江东,撺掇孙权偷袭关羽后方。
10、鲁肃初次讨还荆州诸葛亮用的计是一个‘’借‘’字。
11、为此,刘备使出“拖”字决。孙权气不过,遂派吕蒙率军开向南郡,命鲁肃牵制驻守江陵的关羽部。刘备则亲率益州之兵数万救援荆州,双方隔江对峙。一时间,两大盟友竟剑拔弩张起来。
12、要解答上述疑问,我们必须先搞清两个问题,那就是荆州到底是哪里?它在最初是属于谁的?
13、怎么办呢?这就有了“周瑜借公安”!
14、我们分两回来讨论这个事儿,先从瓜分荆州讲起。
15、备与璋托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今璋得罪左右,备独竦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若不获请,备当放发归于山林。(注3)
16、由于曹操主力北撤,荆州的守备顿时降了一个级别。公元209年,作为赤壁之战的赢家,孙刘两家着手开始对荆州进行瓜分。首当其冲的便是攻击荆州战略要地,南郡的治所江陵,彻底解除曹操对长江中游的威胁。
17、建安十九年,刘备得蜀后,东吴派诸葛瑾入蜀要求刘备履约还地,向刘备索还南郡亦或是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以“取凉还荆”的借口搪塞推托,孙权于是自派三郡长吏上任宣示主权及决心,又被关羽尽数驱逐。
18、在荆州的土地归属中,孙权与刘备没有所谓的“借还”关系,只有利益上的交换。荆州部分土地,本就是刘备凭本事打下来的,为何要“借让”呢?后来孙权让吕蒙偷袭荆州,才是真正的背盟弃义。
19、而刘备虽然弱小,但即使是周瑜也知道刘备有关张这样的虎将。要吃掉刘备,谈何容易?一旦孙刘战事起,吞刘不成,反自伤实力,到时岂不是要让曹操占便宜?
20、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二、刘备借荆州的后一句是什么
1、迫于形势比人强的现实,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只好选择妥协将长沙、桂阳两郡割让给了孙权请求停战,是为湘水和议,于是双方罢兵。扩展资料占据江陵在当时具有以下战略意义:
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备借荆州
3、曹仁不听,“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带着数十个“壮士”,出城救人了。
4、当然,这种骗三岁小孩的鬼话(不过纯真的刘璋在听说此事后,可能真的很感动),孙权是不会相信的。所以,号称要归隐山林的刘备在送出书信的同时,把襄阳太守关羽的水军南调到了江陵,把宜都太守张飞调到了长江三峡的咽喉秭归,又把军师中郎将诸葛亮从南四郡北调到了南郡镇守,刘备则亲自驻扎公安,总之,刘备的大军几乎全部被调到了长江沿岸,四支部队,一字排开,布下重重防线,以阻止孙瑜进入。孙权一看没辙了,只好放弃取蜀的计划,让孙瑜退回了丹阳。
5、孙权要跟刘备抢荆州,刘备必然也抢不过。
6、周瑜死后,鲁肃继任其职。鲁肃是坚定的联刘派,主张尽一切努力维系好孙刘联盟,共同抗曹。他提出,东吴的最大敌人,是曹操。而曹操眼中的最大对手,亦是东吴。可以预见,曹军决不会因为赤壁之败,就在以后停止对东吴的军事行动。
7、“跨有荆益”,这是刘备的立国之策。
8、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9、今同盟无故自相攻伐,借枢於操,使敌承其隙,非长计也。”
10、然而,在赤壁之战前夕,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也求过一条立国之策,即家喻户晓的《隆中对》。在这条对策里,孔明说了:
11、可气人归气人,要对抗曹操,孙吴方面仍然是独立难支,还必须和鸡贼的刘大耳朵结盟。
12、注意,这个记录与《三国演义》完全相反:在《三国演义》里,刘备是一直拿刘琦当做长期“借”荆州的挡箭牌。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刘琦从来都不是刘备占据荆州的倚仗!
13、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
14、历史迷聚集地,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15、嗯现在益州虽弱,但自守有余,张鲁虽然虚伪,却不见得会倒向曹操;孙刘两家如辗转千里去攻蜀、汉,就算是吴起、孙武在世也没把握取胜;而且曹操三分天下已有其如果趁虚来攻怎么破?现在我们无故攻伐蜀、汉的“同盟”,却给曹操创造机会,这不是个好主意啊!
16、这样,刘备借荆州就非常清楚了。
17、两年后,刘备于白帝城病逝,一生是非功过就此一笔勾销,只给痴儿留下了“创业未半”的“疲敝益州”。
18、“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d,计之上也。”
19、并且,此时的周瑜重伤在身,能不能活下去?还能活多久?周瑜死后军队谁来统领?战力会不会打折扣?这都是问题。
20、转眼,到了公元209年年底,周瑜围攻南郡一年有余,杀伤曹军甚多,曹仁终于扛不住了,弃城撤走。
三、刘备借荆州下一句是什么诗
1、孙权大怒,派吕蒙等人攻取三郡,派鲁肃屯兵巴丘抵御关羽,孙权自己也亲往陆口督战。
2、当初孙刘联合抗曹,以东吴力量为主,周瑜设计谋火烧赤壁大胜曹军,诸葛亮却趁机夺了荆州。东吴派人来要,刘备听从诸葛亮建议,借口暂借荆州,等谋取西川以后就归还。但夺取西川以后,却一直让关羽守护荆州,并无归还的意思。这就是“刘备借荆州 有借无还”的由来。其实荆州本是刘备同宗兄长刘表的地盘,当初刘表让刘备,他却不肯要。认为从别姓手里夺回才名正言顺。
3、暗中使绊子——蔫(nian)儿坏
4、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在北方,所以位于荆州北部的南郡和江夏郡的人口规模与经济发达程度都强于南部四郡,特别是南郡的重要性几乎等于整个荆州。曹操在撤回北方的时候基本上放弃了南部四郡,但命大将曹仁率重兵驻守南郡
5、当时在争夺荆州时,周瑜和曹操打了一仗,曹操败走,但周瑜也受了箭伤。趁这个机会,刘备就抢占了荆州。周瑜恨刘备占了荆州,要发兵与刘备一争高低。周瑜的谋士鲁肃劝说周瑜先礼后兵,周瑜身上有伤只好同意。
6、茶壶里煮饺子歇后语的下一句是肚里有货倒不出。
7、按彩球的乞丐——高兴得发傻
8、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9、周瑜、程普率数万人马,与曹仁隔长江对峙。
10、衣赐履说:至此,刘备借荆州完成了。
11、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孙权的妹妹才思敏捷,性情刚猛,颇有乃兄之风。孙小姐带了一百多个侍婢当陪嫁,个个赛过张伟丽。皇叔每次和孙小姐说个私房话、做个私房事唔的,这些个侍婢全都手执钢刀利刃在旁伺候,搞得皇叔心头惶恐,冷汗淋漓。
12、公元210年,刘表原来的部属,有很多投奔刘备。刘备认为,周瑜拨给他的土地太少,不足以容纳自己的部下,就亲自到京口(孙权总部,江苏省镇江市)面见孙权,请求把荆州全部交给自己管理(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
13、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歇后语,叫“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围绕着荆州,孙刘两大集团可谓明争暗斗许久,最终爆发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吕蒙袭荆州之役,由此又引发了关羽被害、蜀吴夷陵之战等一系列对中国历史影响颇深的事件。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荆州这一问题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一地盘真的是孙权借给刘备的吗?
14、当时作为大都督的周瑜不同意,然而不巧的是他当时病逝了,由鲁肃当起了东吴的大都督。在鲁肃的建议下,孙权同意把南郡“借”给刘备。说是借,然而孙权并没有完全拥有过。
15、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夺取益州。孙权得此消息,立即表示要收回南郡。但是,南郡对刘备集团的战略意义是至关重要的。若无南郡,被南郡隔断益荆联系的荆南四郡如同鸡肋,更无法实现《隆中对》里孔明提出的“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构想。
16、此事首先要从荆州说起。荆州,是战国秦汉以来的国家行政区划之与豫州、青州、扬州、兖州、梁州、雍州、冀州、徐州合称为“九州”。三国时的荆州并非是指一座城,而是一个地区,由占武陵、零陵、桂阳、长沙、江夏、襄阳、南阳等几个郡组成,汉末三国时期荆州下辖郡数目曾发生多次变化,从七个到十二个不等,《三国演义》笼统称之为“荆襄九郡”。
17、荆州七郡”中的南阳郡原是张绣的地盘,在官渡之战前就被曹操控制。但由于赤壁的快速战败,曹操没能牢固控制原属于刘表的荆州六个郡。因此在曹操回到北方后,江夏郡的孙权与刘备便开始抢占荆州另外六郡,影响深远的“荆州问题”也由此发端。
18、刘备字玄德,因曾任豫州牧,所以,为避免直呼其名,不礼貌,也称之为刘豫州。刘备创业之初,兵少将寡,牺身之地缺乏,当时荆州新败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败于孙刘联盟。曹败引军北还,孙刘开始争夺荆州地盘,但刘备势弱,为有立足之地,借东吴之势占有荆州。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物产丰阜,是战略重地,东吴势大于刘备,借势讨要。刘备为应对北方曹军,不好得罪东吴,釆用拖的办法应付东吴。所以有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的谚语。
19、按老方子吃药——还是老一套
20、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攻克南郡之战并非周瑜一人功劳,《吴录》记载,刘备和张飞都参加了此战,刘备还献上妙:“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入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更何况,荆州的其他几个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都是刘备打下来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刘备也不理亏。
四、刘备借荆州下一句是什么?
1、上回我们讲到,公元208年,十二月,老黄盖一把火烧了曹老板的船串儿,曹老板闪人了,命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留守江陵(南郡郡政府所在县,湖北省江陵县),折冲将军乐进,留守襄阳(中央所设荆州州政府所在县,湖北省襄樊市)。刘备和东吴军队,水陆并进,一直追到南郡。
2、本着与孙权在历次抗曹战争中的友好关系,刘备向孙权开口了,史载:
3、就这点家底,不论孙曹哪一家不高兴了,刘备都得“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了。
4、这才是真正的诸葛亮(20)
5、“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
6、按别人的脚码买鞋——生搬硬套
7、在赤壁之战前,荆州是由刘表控制着。孙吴虽然屡次进攻荆州,最终也仅获得了江夏郡的一部分。在刘表死后,刘琮成为刘表的继承人,而刘表的长子刘琦为了防止遭受迫害,则带领荆州的一部分部队前往夏口镇守。曹操南下之后,刘琮投降,荆州六郡(南阳郡、南郡、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在名义上都属于曹操的统治之下。而赤壁之战的争夺,则是被曹操、刘备(刘琦)、孙权一分为三的江夏郡。
8、赤壁之战后,曹操的主力北撤,将主要的防御力部署在南郡的江陵以及南阳郡的襄樊两地。此时周瑜率领的孙吴军队进攻曹仁驻守的南郡与南阳郡两地,特别是在南郡两军相持了很久。而刘备则趁此机会,拿下了荆州南部的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并以四郡的兵力补给,逐渐壮大。
9、孙权要打刘备,刘备必然挡不住;
10、(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11、当曹操攻入汉中的消息传来时,刘备怂了,深怕怕益州有失,便马上派人跟孙权讲和。
12、殷观,字孔休,生卒年,不详,籍贯郡县,不详,他一生行事如何,也不详(注2)。事实上,他在历史上就留下了这一句话,这一个光彩耀人的时刻。
13、此时的孙刘两家,早已没有什么亲家之情了。湘水划界不过是一纸休战合约,孙刘联盟早已被刘备的赖皮、关羽的傲慢败得名存实亡了。
14、所谓“瑜所给地”,即刘备于江陵之战得到的公安。刘备借口说原刘表的吏民多来投奔,公安地盘太小了,活不下去,便想向孙权“借荆州数郡”。
15、然而史载“备不许”,并说:
16、衣赐履说:此处当真有趣。孙权本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讨虏将军是杂号将军,车骑将军是重号将军,刘备表孙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在将军序列和行政职务上,都是质的飞跃。但是,我们说但是,皇叔的老辣在这里充分显示,孙权手里,徐州的土地,几乎一寸都没有,刘备表孙权领徐州牧。为什么?因为孙权领了徐州牧,还好意思再要荆州牧吗?我们不作恶意的判断,假设刘琦不是非正常死亡,那么,刘琦死后,谁能够当荆州牧?
17、庵堂里的木鱼一任人敲打
18、刘备编草鞋——内行
19、公元215年,经过孙刘两家的友好协商,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归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属于备。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史称“湘水划界”。
20、益州民富强,土地险阻,刘璋虽弱,足以自守。张鲁虚伪,未必尽忠於操。今暴师於蜀、汉,转运於万里,欲使战克攻取,举不失利,此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事也。曹操虽有无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议者见操失利於赤壁,谓其力屈,无复远志也。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将欲饮马於沧海,观兵於吴会,何肯守此坐须老乎?今同盟无故自相攻伐,借枢於操,使敌承其隙,非长计也。
五、刘备借荆州下一句是什么歇后语
1、这则典故实际上指那些腹有诗书,而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方法总比困难多,只有打破常规,综合训练,综合提高,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变内秀为外秀,才能使其学有所用。
2、为此,他不得不极力表示荆州原本是自己借给刘备的,以掩饰其袭杀关羽、主动毁约的劣迹。孙权虽然夺取了荆州,却也失去了消灭曹操的最好机会。因为我们不妨试想,如果没有吕蒙的白衣渡江,关羽是不是很有可能给曹操以更大的打击呢?
3、扔一个江陵,若能让孙刘二虎竞食,挑起两家纷争,于曹操何乐而不为?
4、按下葫芦起了瓢——顾了这头丢那头刘备借荆州打一歇后语的答案拓展三按着脑袋往火坑里钻——憋气窝火
5、熬尽了灯油——烧心(芯)
6、周瑜将长江以南的地区(当指长江以南的南郡领土)分给刘备。刘备将军营设在油口(湖北省公安县,油水注入长江处),并把那里改名为公安。
7、分享、在看和点赞,给我充充电吧~
8、衣赐履说:南阳郡还在曹操手上,江南四郡在刘备手上,现在,南郡和江夏郡,应该说大部分到了孙权手上,南郡北部(如襄阳)和江夏郡北部,还在曹操手上。
9、当时,孙权在荆州的势力,只有半个南郡、小半个江夏郡而已;
10、刘备率军南下,夺取荆州南部四郡,武陵郡(湖南省常德市)太守金旋、长沙郡(湖南省长沙市)太守韩玄、桂阳郡(湖南省郴州市)太守赵范、零陵郡(湖南省永州市)太守刘度,全都投降。庐江郡(安徽省潜山县)人雷绪率领部属(部曲)数万人归降刘备。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这是有史可查的,孔明的第一个职务),派他督察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收赋税,补充军用物资。又任命偏将军赵云兼任桂阳太守。
11、案板底下放风第——飞不起来
12、“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及据而有之。”
13、吕范也劝孙权留住刘备。但孙权认为,曹操雄踞北方,正应广揽英雄豪杰,故没有接受周瑜和吕范的意见,没有扣留刘备。但孙权也并没有答应刘备“都督荆州”的要求。
14、(大舅哥和老妹夫,只见过一面)
15、衣赐履说:这,就是刘备借荆州的由来。
16、可以向北威胁襄阳(乃至攻占之),以夺取整个江汉地区,威慑曹操的中原;
17、再到后来,李傕、郭汜把持朝政,升刘表为荆州牧(刺史只掌一州监察权,当然乱世之中有些刺史兼管了本州军政,朝廷也奈何不得;州牧则掌一州军政大权)。由此可见,到了这时,荆州正经的“主人”是刘表,他不仅有汉朝中央政府的任命,更是一直都在荆州上班,这和刘备那个有名无实的“豫州牧”是完全不一样的。
18、孙权逐渐感受到了来自刘备的压力。
19、刘备的优势在于,早先他曾是刘表亲手指定的荆州新任之主。《魏书》记载,刘表垂危之际,自知儿子们不成器,于是对刘备说:“我儿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但刘备怕落下不义之名,坚决未接受。刘表是汉朝之后公认的荆州的实际主人,他的遗言,是刘备拥有荆州的最有力证明。
20、虽然这次孙刘两家的危机化解了,但梁子已然结下了。毕竟刘备耍得这手好赖,让年轻的孙权受伤不小。
1、作者:林森,字天俊。鱼羊秘史签约作者。网络新锐通俗历史作家,擅长用故事刻画、分析历史人物及事件,著有《谁将主宰未来天空》《金戈铁马之两宋烟云》《盛世余光》等历史、军事类专著。
2、早在赤壁之战前,周瑜便向孙权阐述了自己的战略方针:攻取荆州,兼并益州,而后消灭盘踞汉中的张鲁,连结马超等陇西势力,一旦时机成熟,即从汉中、襄阳两个方向出师北伐,则天下可定。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周瑜的眼光,这个观点颇似一出东吴版的“隆中对”。
3、受到鼓励的刘备也非常给力。“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而四郡太守皆降。刘琦死后,刘备自领荆州牧。此时的荆州,除了北方曹操占的那几座城,其余土地尽归刘备。
4、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5、早在赤壁之战爆发的八年之前,鲁肃向孙权进献过立国之策。当时的鲁肃主张:
6、题目应该是刘备借荆州。歇后语为: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刘备借荆州的事件在历史上一直颇有争议,对于刘备借走荆州之后为何不还令很多人费解。而刘备借荆州到底为什么不还呢?刘备借荆州,是三国历史中的著名事件。作为一个历史典故,还演化成一句著名的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家喻户晓。
7、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吃里爬外
8、比如重伤中的周瑜就说:
9、岸边的青蛙——一触即跳刘备借荆州打一歇后语的答案拓展二岸上按捞月——自费功夫;白费劲
10、是鲁肃,鲁子敬,子敬兄啊!
11、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和长江以北的江夏郡,孙权得到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大部分南郡,刘备得到长江以南的南郡、以及荆州南部四个郡。
12、说到这里你还认为刘备是“借”荆州吗?是有“借”无还吗?所谓的“借”只是孙权的谋,所谓“有借无还”只是孙权毁坏刘备形象的措施。刘备其实不欠孙权什么,要说欠,只能说刘备实力不足,不足以碾压孙权,面对江东的盛气凌人,刘备只能迫于无奈地忍。
13、现在荆州有了,益州就在手边,刘备自然不许他人染指。
14、我们回头审视一下,皇叔从寸土未有,到拥有四个郡,可谓是赤壁之战后的最大赢家。然而,皇叔仍不满意,皇叔依然要进取。
15、“借荆州”一说完全是孙权的不厚道,当时刘备立足荆州,取得益州,觊觎汉中之地,而曹操重心偏向西北,久北方压迫的孙权终于可以喘口气,然而看到刘备发展那么快孙权眼睛发红,便敲起了如意算盘,以"借荆州"之名向刘备讨要整个南郡和荆南4郡,讨要半个南郡要"还"整个南郡外加四郡,这分明就是强盗行为,刘备怎么可能答应?但是为了孙刘联盟的继续,刘备还是忍痛割将长沙、桂阳两郡当作南郡“还”给了孙权。
16、而两家的和平,也没能持续太久。
17、赤壁大战中曹军大败,随后孙刘联军乘胜而进,围攻南郡。曹操败走许昌,临走前留下曹仁、徐晃镇守南郡。周瑜率领联军与曹军在南郡进行了反复拉锯,最终在建安十四年(209年),曹仁因军粮耗尽,被迫放弃了包括江陵在内的南郡大部,撤回襄阳固守待援。于是孙权趁机接管了南郡,并以周瑜为南郡太守。由于襄阳本是南郡的一个县,但到此时已经无所隶属,曹操只好将其与周围若干县拿出来,成立了襄阳郡。
18、欢迎来稿,为《千古名将英雄梦》拾遗补缺,莫要遗珠了名将风流
19、我正要打凉州。等打下凉州,就把荆州全部还给你们啦~♪
20、(来源:晋江歇后语例话)
1、话说得很清楚了。而“但求三郡”之语,更颇有退让之意。
2、至此,刘备总算是在没有彻底撕破孙刘盟约的基础上,获得了吞并益州这个吃独食的机会。此番谋略,身在南四郡的诸葛亮并未多加参与,主要谋划者乃荆州主簿殷观,刘备因而将他破格提拔为荆州别驾。我们前面就说过,别驾是一州中最显耀的佐官,地位仅在荆州牧刘备之下。按汉制,每次州牧或刺史出巡,只有别驾才能别乘一车,因而得名。
3、所以说,孙权借荆州,其实借的只有南郡,而且在形式上也不是借,而是给,对此史籍上的记载是:“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三国志.鲁肃传》)就是说曹操听闻孙权给刘备土地使其成就大业,惊得手中的笔都掉到了地上。
4、周瑜听说皇叔的打算之后,立马急了,赶忙给孙权上书说:
5、而“借地盘儿”这种事儿,在历史上,更是绝无仅有,作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竟然答应了,从哪个角度讲,都讲不通嘛。
6、(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该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刘备向孙权请求都督荆州;建安十九年,东吴要求刘备履约还地,刘备以“取凉还荆”的借口搪塞,双方剑拔弩张,后为湘水和议,刘孙双方罢兵。
7、四年后,荆州守将关羽认为“天下有变”,尽发荆州兵马北击襄樊,与老对手曹仁鏖战樊城之下。曹操遣于禁、庞德等人来援,却被关羽水淹七军,华夏震动。曹操甚至动了迁都的念头,以避关羽之锋芒。
8、而荆南四郡:桂阳、武陵、零陵、长沙,名义上还在曹操所把持的汉室的管理之下。
9、南郡以北的南阳郡,现在在曹操的手里。汉水流域的襄樊,以及南阳盆地的宛(yuān)城,此时都在曹操的控制之下;
10、第一灭黄祖;第灭刘表;第灭刘璋。跨有荆扬,吞并益州,割据长江以南。
11、可以作为下一步进军巴蜀的基地,为日后占据巴蜀、汉中,形成南北对峙打下基础;
12、公元208年12月,赤壁之战结束。天下的格局,要变。
13、几十个人,出城去救被数千人围困的几百人。一般人干不出这事儿,当然也干不成。但曹仁不仅干了还干成了。甚至还前后进出两次,把牛金以及尚存的牛金部众全救出来了!魏军士气大盛。
14、我对皇叔有八个字的评价:脸皮奇厚,胆略过人。
15、从史书记录来看,孙权让周瑜把南郡地界儿上的,长江以南地区,划给了刘备。刘备的治所公安,就在南郡南部。好,荆州七郡,曹操一个多(南阳郡、南郡北部、江夏郡北部),孙权不到两个(南郡、江夏郡各一部分),刘备四个多(江南四郡,南郡南部,可能还包括江夏郡的一部分),然而,刘备觉得地盘儿不够用,竟然亲自跑到京口去见孙权,要求更多地盘儿。
16、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将欲饮马於沧海,观兵於吴会,何肯守此坐须老乎?
17、刘备方面的意思是,刘璋和张鲁其实不好对付,就算孙子吴起在世,都不一定办得成,你我就更不要想了。况且曹操三分天下已有其别看他赤壁败了,其实仍盯着你们江东虎视眈眈呢,哪里会舍近求远跑去打益州?总之,如今曹操才是国贼,其他人都可以算是盟军嘛,有什么矛盾,我们同盟内部和平解决,千万不要同室操戈,让曹操有隙可乘了。
18、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19、作战期间,有一次周瑜亲自上马掠阵,被流箭射中右肋,受伤很重。曹仁听说周瑜卧床,打算率军攻打。周瑜忍住伤痛,巡视军营,激励士气,曹仁没有可乘之机。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