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荀子经典名言
1、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2、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3、10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4、利益少,但是道义多,这样的事要做
5、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
6、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7、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8、流言止于智者。——荀子
9、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10、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
1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3、意志坚定,志向远大,就会傲视富贵,对名利不屑一顾,遵循为人的准则,以道义为重,就会藐视那些王公贵人,对权势看得很轻。注重思想修养,经常不断地省察自己的内心,就能支配外界的事物而不为外界的事物所左右。
14、战国·荀况《荀子·天论》。大:尊。天:生长万物的大自然。思:犹"幕",寄希望。孰与:何如。物畜:把天当成物质看待。制:管制,控制。从:顺从。颂:歌颂。用:利用。这几句大意是:与其尊敬天而希望它赐以福泽,还不如把它当成物质看待而管制它;与其顺从天意而歌颂它,还不如对天生的物质加以控制而充分利用它。在荀子的宇宙观中,天只是自然存在的物质,而不是宇宙万物的主宰者。人在天的面前,不是俯首帖耳任其摆布的奴隶,而是人能胜天,人力可以控制和利用自然。这一光辉思想和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尖锐对立,他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人的能动力量,对人类战胜自然和人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5、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箸乎心。
16、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17、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18、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19、山上有玉那么那山上的草木都很润泽,水里有宝珠连河岸也不那么干枯。只要自身修养足够好,光芒总是遮掩不住的。有时候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了,可还是没人理解,因觉得“埋没”了自己而委屈不平。其实是自己做得还不到位,还需再接再厉,善行积累多了,自然就会得到认可。
20、能小而事大,辟之是犹力之少而任重也,舍粹折无适也。身不肖而诬贤,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二、荀子经典名言20句
1、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2、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大略》
3、乱则国危,治则国安。
4、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5、不积跬步,生西时路只后以致千把可时;不积小流,生西时路只后以成尤海。
6、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7、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8、身劳而心安,为之。
9、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10、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
11、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12、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13、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14、战国·荀况《荀子·大略》。身:自己。这几句大意是:口能谈论,又能亲自去实践,这种人是国家的宝贝。这里所说的"言",是与国有益之言;所说的"行",是与国有益之行。不但有理论,而且能实践,身体力行,这样的人实在是国家的宝贝。这几句可用于赞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
1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荀子
1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17、公生明,偏生暗。
18、君子加强道德修养没有比“诚”更重要的,达到了“诚”的要求也就到了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了。
19、荀子强调积累,不迈出小小的半步就走不了千里路,不从小水流开始汇集就成不了大江大海。再好的马只跑一步,也比不上资质不好的马努力地跑。不注重积累,哪怕朽木头也折不断,坚持不懈地做,金石也能镂空。后天的积累能弥补先天的不足,要成功,就得做苦行的功夫!
20、(释义)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下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厚,意思是事情如果不身临其境,就不知道它的真实情况。
三、荀子经典名言名句长相什么名句
1、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荀子
2、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3、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庄子·列御寇》
4、出自《荀子·劝学》。(释义)蓬草生长在丛麻中,用不着扶就长得挺直;白沙混杂在黑泥里,就会和泥一个颜色。
5、10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6、出处:战国荀子《荀子.哀公》:“孔子曰:“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7、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8、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9、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0、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11、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1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3、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14、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15、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16、8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已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
17、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学并有所发展,还能吸收一些别家之长,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
18、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19、君子之学业,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业,以为禽犊。——《劝学》
20、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想利内妈载言.....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四、荀子经典名言 天不寒
1、一个人能具备敦厚的品德,在于他日积月累,坚持不断地按照礼的原则行事;一个人能具备豁达大度的品德,在于他普遍地推行礼的原则,处处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一个人能具备高尚的品德,在于他真正把礼的`原则发扬光大;一个人能具备明察秋毫的品德,在于他切实把礼的原则融化在自己心中了。
2、君子不是生来就比普通人高明,而是因为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力量,为自己所用。善于运用外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也是制胜之道。
3、即使有些事情干起来很辛劳、很劳累,但只要符合自己的理想,只要是发自于内心,也要坚持去干;即使有些事情没有什么利益可图,但只要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也要千方百计把它干好。
4、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5、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6、译文:孔子说:“而且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君主,好比船;百姓,好比水。水能载船,水能翻船。’您从这个方面来想想危险,那么危险感哪会不到来呢?”扩展资料:荀子的主要思想:
7、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子)
8、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9、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荀子
10、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
11、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
1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限显院线存直切率病突。
1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
14、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天论》
15、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16、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17、战国·荀况《荀子·劝学》。腾(téng滕)蛇:龙类,相传能兴云雾而游于其中。鼫(shī石)鼠:相传这种鼠能飞不能屋,能缘(爬树)不能穷术(爬到树梢),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跑到人前头)。穷:困窘。这两句大意是:腾蛇没有脚(但心专技精)而能飞行,鼫鼠虽身兼五种技能(因用心不专技能不精)而常常陷入困境。此条也是用比喻的方法,阐明学习应当专心致志,行事应该把目标集中到一点上的道理。否则,浅学辄止,半途而废,不专不精,样样都是"半瓶子醋"终将一事无成。
18、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
19、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20、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五、荀子经典名言名句八八句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2、战国·荀况《荀子·儒效》内在上能全心全意控制个人的私心,然后方能廉洁奉公;外在上能抵御外物的诱惑,行为不为性情所乱,而后才能成就"德"这样的理想人格。
3、说明意在劝人行仁行善,要善始善终。
4、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5、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6、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
7、“礼治”是荀子的重要思想,荀子认为“礼”之起源,是为了保持物质和人欲的平衡。欲望,是人生来就有的,满足欲望是人的本性。但是人人都依自己的愿望行事的话,可想而知世界就会混乱不堪,而且外物有限,不能想要多少就要多少。所以需要制定“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合理引导欲望。荀子认为“礼者,养也”,“礼”并非是刻意压制人的欲望,而是合理满足人的欲望,以及合理分配物质,使社会相对稳定。
8、兵要在意善附民而已。
9、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学习,是人的本性,是人和禽兽的重要区别之一。学习,当然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当今社会,社会发展的车轮呼啸前行,不积极学习就会被时代抛在后面。善于学习,才能掌握在现代社会的生存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
10、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孔子)
11、说明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人才是治国安邦的有益人才。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1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14、君子博风军么和出都有一他为日打对们打省乎己,则知明都有一他为说里气来物过矣。
15、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
16、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圈子里,自己一定有这个圈子的特点。自身的荣辱祸福都是由自己的行为决定的。比如,两堆柴火堆放的样子差不多,但是火星总是容易在干的那一堆里着起火。很多时候我们抱怨别人和不顺心的事,然而往往是自身的问题。
17、顺应上天(自然)而赞颂它,哪里比得上掌握了自然规律去利用它?“制天命而用之”符合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人尊重自然,也可适当地改造自然为我所用。
18、说明修身养性要有闻过则喜的雅量,要亲近正人君子而远离谄谀小人。这样,才会有利于自己道德的修炼进步。
1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20、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1、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2、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
3、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4、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荀子·修身》
5、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6、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毕生之忧,无一日之乐。
7、10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8、秦朝的时候的名言警句。
9、出自先秦《荀子·非相》。察看一个人的外貌,不如用心体察他的心理;体察他的心理,不如考察他做事的方法。说明对人的考察应当重视其内心与做事的方法,而不应该停留在外表的体貌特征上。
1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11、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来保证(邓小平)
12、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13、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积:积累。跬(kuǐ)步:古以一举足为跬,两举足为步。至:到。这几句大意是:不一步一步地积累,就不会走到千里之外;不积汇小的河水,就不会形成大江大海。荀子的本意,是用此比喻学业的成功在于点滴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其实,这几句话还说明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
14、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15、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16、我认为,与制度结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自由。自由不仅要同制度和道德并存,而且还须臾缺不了它们(伯克)
17、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管子)
18、恭敬,礼也;谦恭,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19、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0、贫而无怨,富而不骄。(论语)
1、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