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非子寓言故事文言文
1、10延陵乘马不得进,造父过之而为之泣
2、(孔子认为上行下效,统治者对民众的教化作用是巨大的。)
3、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17
4、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韩非子·解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
5、出处《韩非子》卷九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8
6、(故事)一曰:晏婴子聘鲁,哀公问曰:“语曰:‘莫三人而迷。’今寡人与一国虑之,鲁不免于乱,何也?”晏子曰:“古之所谓‘莫三人而迷’者,一人失之,二人得之,三人足以为众矣,故曰‘莫三人而迷’。今鲁国之群臣以千百数,一言于季氏之私,人数非不众,所言者一人也,安得三哉?”
7、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8、出处《韩非子》卷十六难三第三十八1
9、(荐读)滕晓娟:以汉字文化为链,推进主题式拓展课程
10、(电子课本)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5种)
11、年轻人在一旁道:"这龙不能点睛,否则就活了。"杨明韩哈哈笑道:"画龙点睛,龙即复活,有趣,有趣。"语气转而一冷:"你当我是三岁小孩吗,天下间哪有这等事,你是不是想我献一条瞎龙上去好自寻死路。"
12、年轻人取出自己的毛笔和早已准备好的金颜料,笔在金颜料上湛了一下,便朝龙眼点去。群臣之中有的好奇,有的鄙视,有的不屑一顾,只有杨明韩一人翘首以待,,暗自庆幸没有杀掉年轻人,否则今天这一关就难过了。
13、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
14、(故事)有相与讼者,子产离之而无使得通辞,倒其言以告而知之。
15、(点评)今田仲不恃仰人而食,亦无益人之国,亦坚瓠之类也。
16、国家也有猛狗。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之术,想要用它使大国的君王明察起来;有的大臣就是恶犬,迎面扑来咬他们。这就是国君所以受蒙蔽,受挟制的原因,也是有本领的人不能被重用的原因啊!
17、卫人有夫妻祷者,而祝曰:“使我无故,得百来束布。①”其夫曰:“何少也?”对曰:“益是②,子将以买妾。”
18、(故事)一曰:田鲔教其子田章曰:“主卖官爵,臣卖智力,故自恃无恃人。”
19、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0、(现在大多把这个故事的关注点放在郑人身上,认为郑人不识货,舍本而逐末,但韩非引用这个故事,关注点在楚人身上,要表达的是过于修饰,反而让人忘了有用的本质,是要人注重功用,反对形式主义。)
二、韩非子的文言文寓言故事有哪些
1、可是,我的夫君他是王,是强大的国家的王,所以,不断地会有新的美人入宫。最近,楚国的附属国魏国的王又送来了一个绝色的美人。魏国的女子柔媚无比,我的王他的心就这样被迷住了。有好几天他都没有叫我去伺宴了,虽然也会来看我,但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只要那个魏国的美人的一声娇唤,他就乐颠颠地奉上他的笑脸。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篇7狗猛酒酸
2、(要善于利用别人的力量。)
3、(荐读)研题导教,作业本小身材大魔力
4、后来用以形容别人或自己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又用以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5、燕王好微巧①,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②。”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③。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④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
6、(故事)鳣似蛇,蚕似蠋。人见蛇则惊骇,见蠋则毛起。
7、(大多数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8、(画鬼容易,画犬马难,因为犬马常见,人们有“像不像”的评判标准,而鬼没有。同射者皆如羿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4)
9、教学《两小儿辩日》时,“孰为汝多知乎”,这里的“知”不读“zhi”第一声,应读为第四声,是通假字,通“智”,是“智慧”的意思。
10、(荐读)统编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导学策略
11、“群儿戏于庭”“众皆弃去”是从整体上写,“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和“光持石击瓮破之”是对重点人物的具体描述。教学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表达。课文说“群儿戏于庭”,除了这位登瓮的孩子,其他孩子在玩什么游戏呢?紧扣这一空白处引导学生进行表达:
12、《司马光》教学时,请学生看图猜故事,引出《曹冲称象》《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等智慧故事,一则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二则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教师讲述文言文版的《司马光》,将其与现代文版的故事形成鲜明的对比,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
13、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14、(点评)今人主之于治亦然:非不知有苦则安,欲治其国;非如是,不能听圣知而诛乱臣。乱臣者,必重人;重人者,必人主所甚亲爱也。人主所甚亲爱也者,是同坚白也。夫以布衣之资,欲以离人主之坚白、所爱,是以解左髀说右髀者,是身必死而说不行者也。
15、(关键词)小学;统编;文言文;教学策略
16、春秋时,公孙仪任鲁国宰相,他非常喜爱吃鱼。一国上下能够接近他的人,都争相买鱼进献给他,但公孙仪一概不受。他的弟子很好奇,问道:“你明明爱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呢?”
17、(点评)其自刑则同,其所自刑之为则异。
18、韩非子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个著名思想家,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关于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有不少,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希望大家喜欢。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篇1:狗猛酒酸(原文)
19、我叫郑袖,我的夫君是王,是强大的楚国的王。在王宫里,他至高无上,虽然我是最受他宠爱的妃,但是后宫佳丽三千,要长久地得到夫君的宠爱,只有美貌是不够的,还得要有不动声色的智慧。在这个比海深的后宫,如果失去了王的宠爱,就会万劫不复,只闻新人笑,哪管旧人哭,那些失去爱的妃子的哭泣声,让我不寒而栗。
20、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时,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三、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文言文加翻译
1、(荐读)陆雷芳:以“微习作”破单元习作之难
2、这个成语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告诉我们做事做人一定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3、而齐威王的性格特点,也通过他的语言和齐国国力的改变加以表现。鼓励群臣进谏的语言描写,说明他的虚心纳谏、闻过则改。齐国国力的改变既有国内“无可进者”的政治修明,又有国外“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各国臣服,显示了齐威王开明、威严的形象。贤臣和明君相互成就,相辅相成。
4、(故事)子产相郑,病将死,谓游吉曰:“我死后,子必用郑,必以严莅人。夫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子必严子之形,无令溺子之懦故。”子产死,游吉不肯严形,郑少年相率为盗,处于雚泽,将遂以为郑祸。游吉率车骑与战,一日一夜,仅能克之。游吉喟然叹曰:“吾蚤行夫子之教,必不悔至于此矣。”
5、出处《韩非子》卷十四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7
6、(点评)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7、史海探珠——《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上
8、(故事)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
9、《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10、自相矛盾”的故事大意是,有个人当街卖兵器,先说他的矛可以刺穿任何盾,又说他的盾可以阻挡任何矛。有看客揶揄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剌你的盾,结果会怎样呢?卖兵器的人无言以对,匆忙离去。
11、(点评)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行。
12、③五乘(shèng)之奉:外出时可以有五辆车的官员,他的俸(fèng)禄就叫“五乘之奉”。乘,马车,春秋战国时一种田地的区划,《周礼》以方四里为一丘,四丘为一乘;《管子》以方六里为一乘。奉,同“俸”,古时以封地的赋税作俸禄。
13、点评:“台下之冶者”是个聪明人,从实际出发,指出一条定理“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根据这条定理,如果卫人能拿出这个“削”,这事或许可能,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卫人压根拿不出,因为“棘刺之端”已经是极细小的东西了。果然,卫人以“请之舍取之”为借口趁机逃跑了。棘刺之母猴的虚妄,不言自破。
14、"大胆。"
15、(故事)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6、杨明韩一把抓住年轻人,眼中尽是贪婪,他道:"我要你给我再画一幅。"年轻人无奈道:"草民也说过,每幅画我只会作第一幅。"杨明韩甩手道:"这我不管,你如果不再画一幅一模一样的出来,哼哼,休想再看到明天的太阳。"年轻人愤然道:"大人这不是强人所难。"杨明韩狞笑道:"我就喜欢强人所难,给你一个时辰的时间考虑,你好自为之吧。"说完转身离去。
17、(用古人的办法来治理变化了的世界,就像守株待兔的宋人一样,是愚蠢的。)
18、(故事)詹何坐,弟子侍,牛鸣于门外。弟子曰:“是黑牛也而白题。”詹何曰:“然,是黑牛也,而白在其角。”使人视之,果黑牛而以布裹其角。
19、出处《韩非子》卷九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10
20、韩非子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关于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文言文
1、(人性趋利避害,不能完全相信人,要处处防备。)
2、(如果有大贡献,就应该有厚赏,并无不可,按功授禄嘛,这样才能顺应人性,调动激励人们的积极性,把事干好。儒家只看到尊卑等级,完全没有意识到时代变了,要想富国强兵就要调动社会活力,打破阶级固化。)
3、钱顾仙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语文教师,海宁市第九批名师。她积极探索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执教市级以上公开课20多节,分获省赛课一等奖,嘉兴、海宁“双高课”一等奖,海宁市课堂教学能手等。孜孜躬行,笔耕不辍,论文发表、获奖近百篇,主持多个课题获嘉兴市、海宁市一二等奖,曾获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人,海宁市教科研先进个人等。从教以来,她逐渐形成了“灵动、智慧”的教学风格。
4、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12
5、(点评)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神,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6、(在实践中检验吧,说得天花乱坠的虚辞虽然别人说不过,但若进行实际考证调查后就会显形了,这就是韩非的形名术。)
7、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8、公孙仪语重心长地告诫弟子说:“正是因为我喜欢吃鱼,才明确拒绝别人送鱼。假如接受别人的鱼,难免就会仰承别人的脸色。仰承别人的脸色办事,将会走上违法的道路,违法就会被罢免相位甚至入狱蹲监,这样一来虽然想吃鱼,未必还会有人无缘无故地送鱼给我,我又失去了俸禄,吃鱼的机会就没有了。如果我不接受别人送的鱼,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为官,就不致于违法而失掉相位,这样我虽然爱吃鱼,还有足够的俸禄,能够长期供给自己吃上多种多样美味可口的鱼。”
9、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10、▶给人忠告的困难,不在于忠告者本身,难在于必须了解忠告对象的心理,邻家老头与富家关系不够深厚,交浅言深,不能取信于人,反而遭人猜疑。反过来说,我们思考判断问题时,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要从事实出发想问题,不能简单以关系好或者坏作为自己想问题的出发点。
11、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恬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
12、(故事)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3、(书单)给中小学生的72个书单
14、季孙终身庄而遇贼
15、(故事)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16、讽刺了那些墨守陈规,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17、魏王遗荆王美人①,荆王甚悦之。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②,亦悦爱之,甚于王。衣服玩好,择其所欲为之。王曰:“夫人知我爱新人也,其悦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所以养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夫人知王之不以己为妒也,因为新人曰:“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子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矣。”于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已知也。”王强问之,对曰:“顷尝言恶闻王臭③。”王怒曰:“劓之④!”夫人先诫御者曰:“王适有言必可从命。”⑤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⑥。
18、(点评)人主者,利害之轺毂也,射者众,故人主共矣。是以好恶见,则下有因,而人主惑矣;辞言通,则臣难言,而主不神矣。
19、(死守教条,尽信书,误了自己。)
20、(高考)2020高考语文真题汇总(14篇推文)
五、韩非子写的文言文寓言故事
1、卫国有个人,在嫁女儿的时候说:“你到了夫家,一定要抓住机会悄悄积攒私房钱。因为做人家的媳妇,被婆家休弃逐回娘家,是常有的事;那些能共同生活白头到老的,算是侥幸得见的了。”
2、(行为相同,动机也可能不同,知人知面不知心,看人看准很难,要长期观察。)
3、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待事物要会灵活变通、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死守教条,要注重客观现实的事实,为人处事要从实际出发。
4、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5、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
6、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7、(点评)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密子也。明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
8、文言文经典,其广博的知识,精彩的辞章,丰富的内涵,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望其项背的,文言文篇目的剧增是要让学生从小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尽早积累这些宝贵的财富。找到适合学生与文言文对话的有效途径,探索精准的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实践的不懈追求。
9、明君圣主知“药酒”、“用言”
10、品读词句还可借由“古今异义”、“增补主语”等典型学法予以落实,品句探旨,深入浅出,文言文教学才能做到“一课一品”。
11、《吕氏春秋·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2、(抓住主干,纲举目张,君主要治吏不治民,中央集权,分级管理。)
13、(故事)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兹郑踞辕而歌,前者止,后者趋,辇乃上。使兹郑无术以致人,则身虽绝力至死,辇犹不上也。
14、▶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并没两样,但先前称贤、后来获罪的原因,是卫君的爱憎有了变化。不用苛责卫君喜新厌旧,这是人性的本质,换了谁可能都会这样,只是处置的方式不同而已。隋代王通早就说过:“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我们在和别人交往时,一定要注意对方喜好和关系远近的变化,如果有疏远了,从前能说能做的,可就不能说或者做了。
15、(故事)伯乐教二人相踶马,相与之简子厩观马。一人举踶马。其一人从后而循之,三抚其尻而马不踶。此自以为失相。其一人曰:“子非失相也。此其为马也,踒肩而肿膝。夫踶马也者,举后而任前,肿膝不可任也,故后不举。子巧于相踶马,而拙于任肿膝。”
16、国家富裕,军队强盛。《韩非子·定法》:“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
17、解析:我们先来看他的一系列动作:“先自度其足”,后“置之其坐”,一先一后,描写郑人买履所做的准备,煞有介事。“至之市,而忘操之”,前后动作形成反差,表明他健忘、愚蠢,讽刺他前面的准备白费力气。“及反”,可以想象他奔走赶路、气喘吁吁的样子,讽刺意味更浓。再来看他的语言:“吾忘持度”“宁信度,无自信也”,本来可以现场试鞋,但他宁可相信鞋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表明他的固执、死板、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18、(死抱教条,不顾现实,不因时而变,极为愚蠢。)
19、(点评)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20、左眼刚被点上睛,金龙全身立时金芒大放,与前两次毫无二致。单这金光耀眼的程度,就引的群臣惊呼不绝了,乾隆亦是拍案而起,心中颇为激动。年轻人接着给龙的右眼也点上了睛,只听一声龙吟由纸上传出,金龙接着破纸而出,盘旋于众人头顶,霞云漫漫,金光灿灿,睥睨着众人,低吟不绝。所有人一时吓得呆了,无人说话,密集的大殿上只有金龙的沉吟。让乾隆看得心神激荡,突然产生与金龙同去的念头。
1、(故事)虞庆为屋,谓匠人曰:“屋太尊。”匠人对曰:“此新屋也,涂濡而椽生。”虞庆曰:“不然。夫濡涂重而生椽挠,以挠椽任重涂,此宜卑。更日久,则涂干而椽燥。涂干则轻,椽燥则直,以直椽任轻涂,此益尊。”匠人诎,为之,而屋坏。
2、《韩非子》中的著名寓言有《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韩非子》有寓言约300-400则.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韩非巧妙地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以及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良好的效果.
3、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韩非子·八说》:“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
4、④霁:雨止天晴。晏:天气晴朗。
5、(重磅)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汇总170篇
6、(故事)江乙为魏王使荆,谓荆王曰:“臣入王之境内,闻王之国俗曰:‘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诚有之乎?”王曰:“有之。”“然则若白公之乱,得庶无危乎!诚得如此,臣免死罪矣。”
7、(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下》)
8、乾隆道:"好,你尽管去点睛。"
9、重新申明号令。说明贤明君主应当取信于民。《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10、张松如先生(笔名公木)说:“韩非子寓言故事集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反映了韩非子的历史观、社会观、文艺观以及方法论和认识论,可以说,读韩非子寓言故事,几乎等于读了一部法家思想辑要。”
11、年轻人听到众人言语,朝汪为拱手道:"原来是汪师爷,不知找在下何事?"汪为哈哈笑道:"果然是快人快语,我家老爷想请你过府一叙。"年轻人道:"只是过府一叙这么简单?"汪为道:"就这么简单。"年轻人沉吟片刻,道:"好吧,我们这就走吧。"
12、尽管官府的采金禁令非常严厉,抓到了偷采金砂者,立即在“市街分尸示众”。禁令下达后,被处以极刑的人不计其数,尸体抛弃于水中,水为之阻塞不流。可是,仍制止不了继续有人违法采金。
13、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如何分析文言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可以借助人物描写、表达技巧、故事情节、议论语句等。其实最主要的是认真研读文本,抓住关键语句,如果能真正把文章读懂,那么相信同学们就能走近故事中的人物,正确把握人物性格。
14、(好听的话要谨慎地听,不应该轻信。)
15、"一个人怎么可能没有名字。"
16、统编六下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栏目安排的也是辩论,明确指出:当我们之间的看法产生分歧时,可以进行辩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丰富认识,帮助我们全面地看待事情,处理问题。
17、杨明韩双目一亮,道:"好,只要你,日后我升官发财也少不了你的好处。"说罢拍了拍手,立刻有八个侍女端着桌椅,文房四宝及颜料上来,一一放在年轻人面前。年轻人看着眼前的事物,道:"毛笔可以拿走,我用我自己的。"说完已从袖中抽出那支古色古香的毛笔。
18、楚国的郢都有一个人要写信给燕国的宰相。晚上写信,因为照明的火炬不亮,于是对拿火炬的侍从说:“把烛火举高点。”一边说一边错误地在信上写“举烛”两字。但举烛并非这封信的本意。燕国的宰相收到信十分高兴,说:“举烛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是要任用德才兼备的贤人。”燕国的宰相向燕王禀告了任贤的道理,燕王十分高兴,国家因此大治。
19、《韩非子》全书共10余万言,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全书有寓言故事三四百则。作者善于巧妙地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而取材于社会现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民间故事的寓言,则是韩非子对社会现象深入仔细观察后提炼出的,这些生动的故事,虽然出自特定的环境,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以智慧和启迪。因此,书中许多寓言故事早已深入人心,有的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如、等,更是耐人寻味、警策世人,所以流传数千年仍被广泛引用而不衰。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