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骇人听闻的造句和意思
1、A.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在此形容根据实际情况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使用正确;
2、危言耸听(wēiyánsǒngtīng)
3、例:即使这件事只是传说,也够骇人听闻的了!
4、(误用)不能用于“记住别人的好处”。
5、(误用)不能说这个事情耸人听闻。
6、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7、A.熠熠生辉:光彩闪耀的样子;在该句中是为了形容文天祥的精神永垂不朽,所以使用恰当;
8、(解释)过分赞美的言词。
9、如果习惯性地随声附和他人的言论,那么我们将会成为缺乏主见的人。
10、D.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11、C.自圆其说:使自己的说法前后一致,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早晨说昨晚在书店里看书,下午又说昨晚在琴行练钢琴”是自相矛盾的说法,用“自圆其说”不合语境,使用错误;
12、(误用)不能代替“改邪归正”。
13、(人声鼎沸)拼音是rénshēngdǐngfèi,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人声喧闹的意思。
14、(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15、A.这个学期将要结束,同学们共同学习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16、(解释)刊,古代指消除刻错的字;不刊意为不可更改。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7、参考答案(1)指亲信的人。(2)对最心爱的人的称呼。(3)对事物的某种感情状态。(4)事物的中心。(5)指人的气量。
18、(解释)惊慌疑惧,自相惊扰,常与“草木皆兵”连用。
19、(见异思迁)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20、A.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本句用来形容现在与同学们共同学习的情景,不符合语境,使用不恰当;
二、骇人听闻的造句和意思
1、D.富丽堂皇:意思是形容建筑物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这里用来形容古树,使用对象有误;
2、(误用)常滥用于一切倡导人。
3、(误用)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4、说起来是顾名思360问答义,实际上是骇人听酒切情过送雨纸修闻,我施尽浑身解数,但还是根深蒂固,或许也算得上是各得其所
5、形容对发生的意外事情非常吃惊。
6、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1)“完备”的意思是“具备;不缺任何需要的东西”;“完善”的意思是“完备美好;使完备美好”,结合句中的语言环境。显然“完备”比较恰当。(2)“熏陶”的意思是“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陶冶”的意思是“教化培育;怡情养性”。结合语言环境,“熏陶”更合适。(3)“骇人听闻”的意思是“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产生的风气令人感到害怕”;“不可思议”的意思是“原为佛教用语,指言语思维不能达到的神秘境界。形容对事物的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很明显应该选“骇人听闻”。
7、(误用)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8、(解释)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
9、其实,“打算怎么写”的第一要事,既不是“写什么”的问题,也不是“遣词造句”的问题,而是超越内容和语言之外的“调子”问题,通俗来说,就是“开笔定调”问题。
10、报纸上报道了这次事故中所有骇人听闻的细节。
11、(解释)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
12、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前后矛盾。
13、(解释)孑然一身,处境孤单,无依无靠。
14、(3)富家一席酒,()半年粮。
15、(解释)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
16、今天,我提了一个问题:请用一句话来描述下我们的教室。
17、严格地说,我是被我的妻子清除出家门的……
18、C.然而如果便而且D.因而即使也而且
19、(随声附和)读音为suíshēngfùhè,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也多用于下级对上级的恐惧而形成的一种不好的行为。是贬义词。
20、(解释)自己无能,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三、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的区别造句
1、D.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也比喻事物复杂、变化迅速。本句用来形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快,对象误用,使用不恰当;
2、骇人听闻(拼音:hàiréntīngwén),汉语词汇。形容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恐惧。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骇:惊吓,震惊。闻:听。
3、(2)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4、C.惟妙惟肖:意思是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不能用来描写“讲解”,适用对象错误。
5、C.这道难题,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
6、可现在寒夜冥却说有人将一面石壁上的药材,完整无缺的破译了出来,这实在太骇人听闻了。
7、有趣的是,在第一句话里有一个不定冠词“a”,这一不定冠词与前面的人称代词“They”和定冠词“the”等确定的指称形成一种冲突。请比较:
8、(误用)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没想到胡虎虎马上说:因为您经常会煽动我们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10、如“鼓励——鼓动”两词,前者是褒义词,后者是贬义词:又如“机智——狡猾”,前者是褒义词,后者是贬义词。
11、B.“蛟龙”下潜龙宫,“嫦娥”探月取壤,“和谐号”跑出世界第一……纷至沓来的喜讯彰显着中国智慧、中国速度。
12、Itrainedhard.Therewerepoolsofwateronthegroundandwetdeadleavesonthepavingofthecourtyard.(下了大雨。院子里有一摊摊的水,路面上有湿漉漉的死了的叶子。)
13、“不容置疑”强调的是论证严密,无可怀疑;“不容置喙”强调的是不许别人插嘴。
14、B.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15、最后我要说:调子对于写作来说,具有决定性的价值和意义。
16、你还知道哪些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呢
17、(误用)常被误认为是“赶不上”。
18、在海明威的《在我们的时代里》这一故事集中,其他的插章以对行动和对话的描述为主,很少出现“描写停顿”。就其他八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插章而言,有六篇不含任何纯粹的景物描写,余下两篇虽然有这种描写,但所占文本篇幅相对要少得多。那么为何在这一插章中,海明威会进行这样较大比例的纯景物描写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进行细致的文体分析。在这一结构上突出的“描写停顿”中,有三个文体特征被前景化:一是对于“therewere”(有)和“inthecourtyard”(在院子里)的重复;二是第一句话与第二句话之间的反常句号;三是因果关系在描述上的颠倒。请比较:
19、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0、即使这件事只是传说,也够骇人听闻的了!
四、骇人听闻的造句和意思是什么
1、她因听到这突然的消息而目瞪口呆。
2、★独立自主成语的有关解释
3、(解释)差,程度副词,勉强。大体上使人满意。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