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明借东风的故事
1、先让我们看一看《三国演义》第49回对这一事件的描写。曹操北军不习惯水战,得庞统献连环计,将战船尽皆连在一起,周瑜欲用火攻破曹。
2、(观点三)东风不是借的,而是诸葛亮根据当地地理气象条件预测的。
3、借东风遗迹就在湖北鄂州西山(古称樊山),凤雏庞统在此读书,当年卧龙诸葛亮与庞统在此为赤壁之战献计,对面就是黄冈赤壁。
4、按邵康节创造的时间起卦法,得出雷水解变地水师卦:
5、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6、《顿悟入道要门论》《黄帝内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维摩经》
7、实际上,黄盖在归降的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诈降时冲向曹营发起火攻切都安排好了,周瑜却高兴不起来,反而忧虑成疾,卧床不起。
8、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进攻,一举击攻了曹军。其实,诸葛亮是善于预测天气,他是通过预报知道这一天有东南风的,根本就不是“借”来的。
9、这时,有读者会提出质疑,《三国演义》只是历史小说,并非信史。考诸历史,究竟如何?查陈寿所撰《三国志》等史料,所记赤壁之战的大体时间和主要情节,均与《三国演义》一致,在《周瑜传》中不仅有黄盖诈降的情节,而且说:“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明确记载有东南大风相助。只可惜没有具体月、日、时辰,也没有诸葛亮借东风的细节。
10、我们欢迎广大喜爱《家有国学·论语》故事的朋友,若您在收听故事时发现有错误,请您添加联海文化QQ群:485725435(联海活动交流群)告诉我们,我们将万分感谢!
11、周瑜让诸葛亮想办法“搞”来东风,诸葛亮当即答应:“可以借。”
12、三国时期,魏国的曹操跟将士们聚在一起商量战事,有人提醒曹操防备吴军乘机火攻,曹操却不以为然。一天夜晚,刮起了东南风,而且风力很大。周渝派出部将黄盖,带领一支火攻船队,直驶曹军水寨,假装去投降。
13、《三国志·周瑜传》中说:“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这就说明当时是风借火势、火借风威,将曹军杀败。
14、从此卦看,①妻财辰土持世,虽囚于月令,但得日辰丑土、时辰丑土拱扶,为旺相,主晴天;②四爻子孙午火,虽逢月破,但动而化生妻财丑土,也主晴天;③应爻官鬼申金主雷霆,但它处休地,虽得日辰生助,但化空泄气,所以不会有雷霆;④初爻兄弟寅木主风,它得月建子水生助,丑日丑时又为冠带之地,兄化兄,又临东方青龙,在震宫本位,可谓旺上加旺,所以必有强劲东风;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到寅时为临官,卯时为帝旺,必然风越刮越大;⑤朱雀持世,青龙旺相,大利东南;西北戌、亥逢空,白虎、玄武空亡无力。
15、应"官鬼申金“父母亥水白虎
16、 周瑜出帐看时,旗带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待东南风大起之后,诸葛亮早已下坛来到江边,乘赵云前来接应的小船,离开周瑜营寨,回刘备所在夏口去了。
17、周瑜承认自己的心事被诸葛亮猜中,便问诸葛亮有何办法。诸葛亮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
18、那时正是隆冬季节,东吴大将周瑜心急如焚,束手无策,只见诸葛亮信心满满地对周瑜说:“我有一计,我可以用奇门遁甲之术,借来东风,再用火攻让曹军葬身于长江赤壁。”
19、世—妻财辰上—妻财辰土朱雀
20、同时,甲子旬中戌、亥空,西北方落空亡,为孤地。西北乾位所在六宫又出现丁+癸即雀投江的凶格,很不利曹操一方。
二、孔明借东风的故事简述
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也让周瑜发起愁来,这时,诸葛亮提议:“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诸葛亮与周瑜约定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之时,凭天借到东风,果然在约定的时间,东风起,孔明用计让老将黄盖假作投降,火烧赤壁,大败曹军。这就是《三国演义》对孔明借东风的描写,那么又该如何解开“借风”之谜呢?
2、让我们根据东南风大起的年、月、日、时,利用奇门遁甲的方法,补测验证一下这时候长江两岸的天气状况吧!
3、那个故事中,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内造完十万支箭。(1)面对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说不须十日,三日便可完成,并立下军令状。鲁肃十分担心。孔明却一点也不着急,他请鲁肃借二十条船给他。,每个船上都要三十个人,还要扎草人一千个,并排列在船的两侧。两天过去了,到第三天四
4、孔明借东风的典故来自于《三国演义》,在这部书中设计了孔明借东风的故事桥段,突出了孔明的神机妙算。
5、我们经常会听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话,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四十九回。说到这个“东风”,不得不提的就是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了,这个故事至今仍在我国民间流传呢!让我们跟随故事,一起看看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的吧!
6、《三国演义》第四九回载诸葛亮于仲冬时节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风,助周瑜火攻破曹操大军。(6)今多以"借东风"指利用好的形势或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来推动工作。(3)
7、查万年历,建安十三年为公元208年,年干支为戊子,冬十一月为甲子月,二十日为甲子日,二十一日为乙丑日,二十二日为丙寅日。
8、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人对诸葛亮借东风表示出了怀疑,风真的可以“借”吗?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的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兵南征孙权,十月,曹操屯兵于长江北岸,接受庞统所献的连环计,曹操把战船用铁链连在一起。位于长江南岸的孙刘联军,虽有长江天险固守,仍是兵力不足,最好的方法就是对曹操实行火攻。但是当时处于隆冬时节,只有西北风,而且处于逆风位置的孙刘联军如果用火攻,只会烧毁了自家战船。
9、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顺利地完成了他的火攻计划。
10、关注经典文化听联海声音!
11、实际上诸葛亮自己并不会“借”风,但他通晓天文地理,通过勘察地态和生物的变化,早已经推算出十一月二十甲子日有东南风,因此自己到七星坛上装模作样地比划了几下。到了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当天,果然刮起了东南风。
12、孔明于是在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被道衣,跣足散发,上到坛上开始作法祭风。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东南风。是日看到近夜,天色睛明,微风不动。一直到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
13、在周瑜的人来到之前就回自己的根据地夏口去了,临走之前还给周瑜留下了话:“望周都督好好利用此风大破曹兵,诸葛亮暂回夏口,异日再容相见。”
14、探寻事物内在规律的重要性
15、其实,诸葛亮是善于预测天气,他是通过预报知道这一天有东南风的,根本就不是"借"来的。这不过是诸葛亮气象学方面知识的一次实践而已。
16、诸葛亮与周瑜共同制定了火攻曹营的计划。但连日来江上一直刮西北风,周瑜为东风之事闷闷不乐,病倒在床上。诸葛亮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顺利地完成了他的火攻计对划.
17、诸葛亮怎样“借”来了东风?
18、轻松记下世界地理知识,
19、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是为了扭转不利于孙刘联盟的局势,当时曹操大举南下,亲率大军欲踏平江南,统一中国,当时曹强,孙刘弱小,军队力量差军巨大,孙刘虽占有地形有事,但依然很被动,在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年轻有为的将领和策士的配合下,精心的筹划下,才得以扳回战局,而借东风是这中间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说。
20、从故事中学习地理历史知识
三、孔明借东风的故事内,有修辞的句子
1、诸葛亮不仅精通奇门遁甲,也精通太乙神数,卧龙诸葛亮是用兵非常谨慎的军事家,从来不打没把握的仗。在起法术奇门遁甲借风前,诸葛亮就已经知道会来东风,一场战争关系几十万人的性命,所以诸葛亮在测算有东风来后,又起了局借风,借东风绝不是为了掩人耳目,做样子,而是真实为战争,为士兵性命考虑。
2、赤壁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
3、30期故事+28期小知识盘点+2期番外
4、诸葛亮又与周瑜共同制定了火攻曹营的计划。但连日来江上一直刮西北风,用火攻不但烧不着北岸的曹兵,反而会烧到自己。周瑜为东风之事闷闷不乐,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知道后,给周瑜开了个药方,周瑜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欲破曹兵,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5、为了验证一下建安十三年(戊子)、冬十一月(甲子)二十一日(乙丑)、丁丑时,赤壁一带到底天气如何,我们不妨再用直接源于《周易》的纳甲筮法测一测。
6、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7、诸葛亮借完东风没有帮周瑜回来布阵,而是周瑜嫉妒他的才华派丁奉和徐盛要去杀他,结果诸葛亮驾一叶扁舟已逃到了大江之上,而且大将赵云前来接应一键射断了丁奉和徐盛的帆蓬,使他们无法追赶赵云才保着诸葛亮返回了江夏,去调兵遣将准备劫杀曹操。
8、诸葛亮善用火攻,他出山的第一仗就是火烧博望坡,打败了夏侯敦。打过的最有名的一仗是赤壁之战。他借东风用火攻打败了曹操,当时庞统用连环计骗曹操,让曹操把所有的战船锁在一起,这样再大的风,船也能非常平稳,当时曹操急于打胜仗就听从了庞统的建议,可是曹操忽略了这一点,如果敌人用火攻就不行,但是曹操想冬天就不会刮东南风。就是诸葛亮算准了曹操会把战船锁在一起,他借东风杀了曹操的战船,所以这一仗曹操失败了。这就是著名的火烧赤壁。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也被人传为神话。
9、之后周瑜与诸葛亮一起定下了火攻赤壁的计策,但是当时是冬天连着几天刮的都是西北风,这样火烧赤壁的计划就不能实施,火攻不仅仅不会烧到曹军,只能是伤到自己,周瑜心急之下,病倒了。诸葛亮前去为周瑜看病,开出了药方“欲破曹兵,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0、诸葛亮为了坚定孙权的抗曹决心,出使东吴,在面见孙权之前舌战群儒智激周瑜,以被动化为主动,激起东吴上下一战到底的决心,诸葛亮使用了“反客为主”之计。
11、孔明于是在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上到坛上开始作法祭风。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东南风。是日看看近夜,天色晴明,微风不动。一直到将近三更时分,忽然风声响,旗幡转动。周瑜出帐看时,旗带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待东南风大起之后,诸葛亮早已下坛来到江边,乘赵云前来接应的小船,离开周瑜营寨,回刘备所在夏口去了。
12、你们完成每日任务了嘛?√
13、一阴一阳之谓道;乐天知命故不忧。体易道探索天地,察气机象合万物。
14、这说明,在隆冬十一月,长江赤壁一带,一般规律是刮西风、北风,没有东风、南风,而在二十一日凌晨到上午这一段时间却出现了特殊情况,即大刮东南风的天气。精通天文地理和传统预测学的诸葛亮就抓住了这一有利天时,协助周瑜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由此,也可明白所谓草船借箭,也是诸葛亮事先预测出那夜江上必有大雾,所以才采取这一措施的。只是《三国演义》中没有写明具体时间,故而难以验证之。
15、草船借箭和借东风两件事是一个道理。诸葛亮是精通奇门遁甲预测术的才敢任三日之限,也是事先算好了那天有大雾。包括,后期的八阵图阵法都显示了诸葛亮对奇门遁甲预测术和兵法的研究。
16、按冬十一月二十一日乙丑,已在冬至节以后,符头为甲子,属冬至上元,应用阳遁一局来测算。丁丑时属甲戌旬,天芮星为值符,死门为值使。到丁丑时,值符天芮星运转到七宫,值使死门运转到三宫;天辅星到九宫,天英星到二宫;八将盘上白虎落三宫。
17、三国时代,在赤壁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当时魏军的曹操拥兵百万,想吞并南方。吴、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魏。
18、孔明借东风表面上来看是孔明设坛施法求来了东风,使得赤壁之战中孙刘联盟火烧赤壁得以成功,实际上当时的东南风是冬至时节必然会有的一种天气变化,并不是孔明借来的,所以孔明借东风打一成语就是巧用天时。
19、第一天甲子日无风,第二天乙丑日,从丙子时末开始有风,到丁丑时即二十一日凌晨一点以后东南风大起。
20、听完了精彩有趣的故事,星猫有个问题要考考小朋友们:诸葛亮“借来了”东风,是不是一种巧合呢?答案的小朋友快通过“写留言”回复我们吧!
四、孔明借东风的故事视频
1、《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时,周瑜精心策划的用火攻击破曹操的铁索战船,可是当周瑜摸下旌旗,想起冬季江边刮西北风时,一口老血吐了出来。曹操打造铁索战船时,手下也有人提出孙刘联军可能用火攻,“精明的”曹操就用火把的油烟熏他的眼睛,意思也是冬季江边刮西北风,手下一直夸赞曹操英明。看来,当年的确气候反常,往年的西北风变成了当时的东南风,这就让擅长水战的东吴水军将领给利用上了。
2、三国演义中借东风的主要人物有,诸葛亮,周瑜,鲁肃,赵云。
3、听故事找错误,我们一起来完善《论语》故事!
4、书中写得明白,诸葛亮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所谓八门遁甲天书,就是古代预测学中最高层次的“三式”之一“奇门遁甲”术。据今天学术界专家研究,奇门遁甲分两类,一类叫数理奇门遁甲,一类叫法术奇门遁甲。前者就是利用《周易》八卦、洛书九宫和六十甲子等天文历法知识,将时间空间、天地人结合在一起进行预测和选择有利时间方位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军事上行兵打仗,选择天时、地利、人和,帮助决策。后者与道家的种种法术比如符咒等纠缠在一起,迷信成分较重。
5、三国当中,诸葛亮是智慧与忠诚的化身,他本来隐居隆中,刘备三顾茅庐,发现了他请他出山,他一生为蜀国效力,可是却没能实现这个梦想,死在了五丈原。他写的出师表,这几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就表达了他的志向。所以我们要学习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
6、但周瑜忙中出错,竟然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刮西北风,没有东南风。如果就着西北风放火,曹军处于上风头,刚好烧了自己,根本烧不到曹军。周瑜想不出办法,一下子病倒了。
7、为什么在数百年后的唐代杜牧的著名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也只是强调了东风给孙刘联军带来的有利客观条件,并没有提及诸葛亮;北宋苏东坡著名的《赤壁怀古》中,将赤壁之战的功劳都划在了周瑜名下,与诸葛亮没有丝毫关系;而到了元代集民间三国故事之大全的名作《三国志平话》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终于出现。与此同时,另一种流传于元代的戏曲表演形式元曲风靡华夏,元曲中也出现了“诸葛亮借东风”的剧目。
8、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9、周瑜想不出办法,一下子病倒了。
10、《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借东风的描写,到底是得是失,是凭空杜撰、神化夸张之辞,还是事有所本、言之有据,这一千古之谜无人解说。笔者不揣浅陋,试解这一千古疑案。
11、船上装满了沾满油类的芦苇和干柴,外边围着布幔加以伪装,船头上插着旗帜。这十艘船行至江心,黄盖命令各船张起帆来,船队前进得更快,逐渐看得见曹军水寨了。这时候,黄盖命令士兵齐声喊道:“黄盖来降!”曹营中的官兵,听说黄盖来降,都走出来伸着脖子观望。曹兵不辨真伪,毫无准备。黄盖的船队距离曹操水寨只有二里路了。这时黄盖命令“放火!”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曹军会被吴军打败吗?到底最后谁获得了胜利呢?赶快点击下面的视频来看看这究竟视怎么一回事吧!
12、大家好,欢迎每天准时来到
13、不是,先发生草船借箭来自,讲的是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然后再是借东风,诸葛360问答亮与周瑜共同制定了火攻曹营的计划
14、然后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过气象观察,预测到了刮东南风的日期。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顺利地完成了他的火攻计划
15、这样,如果着起大火,战船不能分开,曹操的军队就会全军覆没。周瑜又使出“苦肉计”:当着很多人的面痛打老将黄盖,然后让黄盖去诈降曹操。
16、意思是:诸葛亮善于预测天气,他是通过预报知道哪天有东南风,从而达到了火烧赤壁的目的。比喻及时、正确的利用了天气的变化来作战,使自己得到胜利!形容可以提前预测、巧借外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17、我们不妨用数理奇门遁甲的方法,对诸葛亮借东风一事进行剖析。幸运的是,作者在这里将东南风大起的具体年、月、日、时写得很清楚,这就为后人进行验证提供了必备条件,因为奇门遁甲就是提取时间信息、纳入式盘中、通过系统辨识、五行生克、象数理的推导来进行预测的。
18、周瑜承认了诸葛亮猜中了自己的心事,诸葛亮便说自己可以借来东风,要周瑜为他搭起九尺高的七星坛,周瑜照做了,诸葛亮在坛上做法,过了几天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再次萌生了杀掉诸葛亮的心思,但是诸葛亮早已经猜中了周瑜要加害自己的意图。
19、三国时期,魏国的曹操跟将士们聚在一起商量战事,有人提醒曹操防备东吴军乘机火攻,曹操却不以为然。一天夜晚,刮起了东南风,而且风力很大。周渝派出部将黄盖,带领一支火攻船队,直驶曹军水寨,假装去投降。
20、大家都知道隆冬季节没有东风,而在军情紧急、事关生死之际,诸葛亮则冷静思考,充分看到古来就有“冬至一阳生”的事实,他认真观察天象、水文,收集第一手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历年气候资料和当年气象征候,根据大量的资料做出了正确判断——当年冬至有大的东风,从而完成了自己的军令状。通过学习、实践积累知识,从而对新发生事物做出认识判断。从探寻事物内在、本质规律的角度出发,充分调查分析研究,就可以解除迷惑,从而达到先知先觉的科学途径。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面对各类问题时,也要充分利用这一方法。
五、孔明借东风的故事简述20字
1、想查看《庄子南华》《我说参同契》《道德经》《麻衣相法》
2、那是小说家为了神化诸葛亮,即使真有借东风,那也是诸葛亮的自救之计,为了迷惑东吴,以“神迹”来神化自己倍国,让东吴不敢对自己轻内举妄动
3、诸葛亮借东风,当时的故事环境是曹操想要一战到底平定东吴,完成自己统一天下的大业。这个时候的曹操可谓是意气风发,连皇家色彩的刘备都在曹操的攻击下如丧家之犬一般,弃城而逃,哪里没有曹操的身影哪里就有刘备的身影。
4、测天气,以天辅星为风,以天英星为火,二者旺相主风晴。此时天辅星落九宫,为旺相,主要东南风;天英星落二宫,为旺相,主晴天;离九宫又呈现出辛+乙的格局,这叫白虎猖狂,主有大风;八将盘上白虎落三宫,也主有东风。总之,综合这几点,此时应出现晴天、东南风大起的天气。
5、亲爱的大小朋友们,晚上好!欢迎来到小太阳人故事乐园!今天小太阳人哥哥继续给大家讲《三国演义》的故事哦!
6、研究证明,所谓的借东风其实只是诸葛亮对天文气象的灵活运用。首先,为什么诸葛亮要选择十一月二十日这个日子来借风呢?古代中国对气象的研究也颇为深入,历来就有“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的记录。十一月二十日就是冬至之日,按照这个规律,冬至之前,如果阴气旺盛,在长江沿岸表现为西北风,那么冬至之后,阳气生长,风向则要发生变化,表现为东南风。孔明知道了“冬至一阳生”的气候变化规律,准确地把握了东风吹起的时间。
7、孔明借东风的故事: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攻打孙权,孙权与刘备结成了联盟共抗曹操。
8、在草船借箭的故事里,诸葛亮成功借箭后,曾经与鲁肃有一段对话:(鲁)肃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雾?”孔明曰:“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这足以证明诸葛亮能够预测出江面会出现大雾,这就说明他对当地的气象变化非常熟悉。既然能预测大雾,自然也就能预测风向变化。
9、但周瑜忙中出错,竟然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刮西北风,没有东南风。如果就着西北风放火,曹军处于上风头,刚好烧了自己,根本烧不到曹军。
10、另一方认为书中实际上并未正面直接明言诸葛亮以法术借来东风,只是以丰富的气象学知识预测到会有东风,因此诸葛亮在七星坛上只是装腔作势装作使用法术,同时震慑江东。书中提及作法借东风也都是借角色之口在对话中说起,并无作者叙述行文直接确认是法术所为。
11、更时,诸葛亮突然派人来请周瑜了,说他一定要同去取箭,周瑜将信将疑地和诸葛亮一起出发了。五更时分,船队接近曹军水寨。孔明令船只一字排开。军士擂鼓呐喊。曹军水军都督听到战鼓声和呐喊声,心想一定会有埋伏,便让万余名弓箭手在江边一字排开,向江中放箭。当稻草人上的箭插满时。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只调头迅速离开了。到了营寨,周瑜有点不相信。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数了数,的确有十万多只。从此以后,周瑜再也不为难诸葛亮了。
12、借东风,诸葛亮出史东吴看出周俞要用火攻曹营。但限于天时,并无东风。急得周俞吐血。而诸葛亮善于天文气象的观察,判断出何时会有东风出限。于是在合适的时候告诉周俞自己可以借来东风。周俞病瘉,终和刘备联军破曹。因为诸葛亮只是知道何时会刮东风,并不是真的借来东风,所以叫巧借东风。
13、(史实)赤壁大战曹军的确败于风向
14、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晚上,月明星稀,曹操在战船上横槊赋诗、踌躇满志。升帐谓众谋士曰:“若非天命助吾,安得凤雏妙计。铁索连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程昱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提备矣!”
15、(观点二)借东风事实确凿,而且有历史遗迹为证。
16、宝贝们,看了这个故事,
17、《三国》对诸葛亮借东风的描述孔明曰:“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若要东南风时,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丈,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风,大事可成矣!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
18、拜风台又称武侯宫。在赤壁遗址的南屏山顶,为纪念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在此“设祭坛、借东风、相助周郎”而建的,传说是诸葛亮祭东风的七星坛遗迹。现存建筑系1935年重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20、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daozhewuji
1、正史上诸葛亮并没有参与赤壁之战,也并没有呼风唤雨之能,指挥赤壁之战的人是周瑜,东风是长江上的一种自然现象,长期在当地操练水军的周瑜和黄盖对什么时候起东风非常清楚,他们聪明地抓住了这一战机打败了曹军,此外周瑜心胸也非常宽广,与演义描写不同。
2、借东风(《三国演义》中故事)
3、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被毛宗岗、金圣叹评为天下第一才子书。经中央电视台将其搬上荧屏之后,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人人争看。
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5、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晚上,月明星稀,曹操在战船上横槊赋诗,踌躇满志。升帐谓众谋士曰:“若非天命助吾,安得凤雏妙计。铁索连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程翌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矣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提备矣!”可见曹操对天时、地利是做了充分考虑的
6、诸葛亮当时在周瑜军中帮着出谋画策,他知道周瑜的病因,便给周瑜开了一个“药方”:“欲破曹军,须用火攻。
7、诸葛亮可以预测出来起东南风的时间,这个观点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的。
8、我和星宝星、月宝梦梦,
9、作者说江上起了大雾,要知道大雾的形成只有在温度回升的时候才会出现,所以总结以上来说,诸葛亮借东风的成功就是因为他借助了自然赋予的力量,不得不说,诸葛亮真的是聪明过人,学以致用,将自己的所学知识完美的运用到了实际当中。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