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甥打灯笼歇后语的意思
1、剜了眼的判官——瞎鬼
2、鹌鹑要吃树上果——够不着;尽想好事;想得倒美
3、娃娃吹喇叭——小气;没谱
4、揍鸡毛——壮胆(装掸)子
5、回忆▏“打架”和“挨打”
6、火把换灯笼——明来明去
7、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取自谐音。
8、矮子放风筝——节节高;节节上升
9、蜗牛走路——慢腾腾
10、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黄连很苦的,哑巴哑啊,当然说不出来了)
11、斗大的灯笼————照不见自己
12、这个歇后语的出处,跟一个历史上著名皇帝的一段趣事相关。这个皇帝就是明朝的开国帝王、明太祖朱元璋。
13、刀砍大海水~难舍难分。
14、外甥打灯笼是一句歇后语,但它有两个意思。
15、搭起戏台卖豆腐一 买卖不大架子大
16、外婆死了儿——没救(舅)
17、俗话:外甥打灯笼照旧的典故由来传说在元代末年,当时朱元璋没做皇帝之前,他在郭子兴的义军中听令。可是由于这股义军里有好几个主帅,郭子兴和孙德崖等几个主帅意见不合,甚至后来几个人翻脸发生了冲突,使得朱元璋被迫离开了那里,准备回老家安徽濠州。
18、在现场记者看到,前来购买灯笼的市民络绎不绝,可是知道送灯笼寓意的市民却没有几个。
19、弯腰树——直不起来
20、大年初一打灯笼——年年都一样;年年如此
二、外甥打灯笼歇后语的意思是
1、亡羊补卒——为期不晚
2、孩子们则把自己的灯笼都拿出来,点上蜡烛,兴高采烈地走出门去,见到迎面走来的孩子,大家开心地用灯笼互相碰撞,既想把对方的灯笼碰得着火,又要保证自己的灯笼不被碰着,这要讲究战略战术,更多的时候是碰运气,更有调皮的孩子将灯笼灯台的铁丝头露出来,用来悄悄地戳破对方的灯笼……笑语喧哗中夹杂着懊恼的叹息,很快,有的地方就烧成了一团,大人们在边上看着,笑呵呵的,“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孩子们唱着儿歌,那动听的声音回荡在童年的村庄,随后,大家将灯笼丢在一起,看着燃起的大火,所有的烦恼和不快仿佛就被清理干净了,新的希望之光已经燃烧。
3、这句歇后语带来几个问题。
4、外乡人过河——心里没底;不知深浅
5、爱打官司逞英雄——穷斗气
6、歪嘴吹喇叭——一团邪(斜)气;邪(斜)气
7、秀才遇著兵——有理说不清(强词夺理当然说不清了)
8、窝里的小鸟——迟早要飞走
9、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10、绘图作者则从小女孩招娣的视角出发,用五彩斑斓的插画,带领我们同小主人公招娣一起感受过年时对“打灯笼”的期盼、兴奋与留恋。而这些单纯丰富的童年生活,对简单的快乐的留恋,对过年的期盼,不正是儿时的你我他吗?
11、网里的鱼虾——一个也溜不掉
12、旗杆顶上贴告示 —— 天晓得;天知道
13、引证:茅盾《色盲》:“虽然依旧是多事之秋,但空气是不热。”
14、打断了的胳膊一拄外拐(比喻说话、 办事向着外人。)
15、王八咬人——叼住不放
16、鲜活,生动。还有鲜明的地方性。
17、见了官老爷叫舅——高攀舅老爷请春客——奉陪到底
18、例如:我现在也是“泥菩萨过江”啊!“泥菩萨过江”,是前半部分,本意在说后半部分——我也是“自身难保”。
19、王府的丫鬟——低三下四
20、钢丝穿豆腐~别提了。
三、外甥打灯笼歇后语是
1、中国有一句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这就和老家的风俗有关。
2、手托灯笼上山顶——惟我高明
3、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4、玩具店里的刀枪——中看不中用
5、看天说话~眼光太高。
6、大白天打灯笼————多余;白费蜡
7、外甥移灯笼——照旧;照舅
8、晚上赶集——散了
9、娃娃吃面条——瞎抓
10、只见新娘子微微思忖,吟出一首诗:你出驾,我出嫁,我家(嫁)不如你家(驾)大,老爷本是父母官,不应与我争上下,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吉日良辰谢官驾。
11、等到后来朱元璋真的当上了皇帝,果然兑现了当初的承诺,他仍然让外甥李文忠挑起灯笼,然后郑重宣布:封李文忠为十王千岁。这件事很快就传遍开来,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这句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12、孩子,你要这样下去,手机会害了你,你马上丢掉手机,走进大自然,去锻炼身体吧!。
13、外甥儿子打灯笼——照旧;照舅
14、旧时的乡村,很多地方都没有通电,在各家各户清一色煤油灯的光亮里,朴实的乡下人生活、生育、生生不息,连根蜡烛也舍不得点。除非到了除夕,条几上的两根大红蜡烛才会亮起来,把先辈们的灵位摆上去,一拜再拜,这些烛火,似乎可以照亮灵魂回家的路。
15、公公一听,立马堆起笑容:火色!火色!(就是火候正好的意思)。
16、九月的甘蔗~甜到心。
17、望风扑影——一场空(比喻毫无所得。)
18、从此以后,再也不能打灯笼了,再也没有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了。
19、王婆坏了磨——设法推;推不得
20、王胖子的裤带——稀松平常(长)
四、外甥打灯笼歇后语是啥
1、断柄锄头~没把握。
2、出版时间:207
3、小伙伴们晚上好,今晚由麦麦和麦兜同学给大家讲了一段笑话,不为别的,博您一笑。我随意讲,您随意一听,乐了您就笑,没乐您就翻篇儿。
4、我有四个舅舅,自然更是能享受到万千宠爱,每年的灯笼不但及时,而且数量多、花样新。
5、土地灯笼——夜不收比喻爱过夜生活、彻夜未归以致早晚颠倒的人
6、维吾尔族的朵帕——顶好
7、歇360问答后语:外甥打灯笼——答案:照旧(舅)。照旧(拼音)zhàojiù(解释)较采留式卷且跟原来一样;跟过去一样;没有变化。(出处)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白士中照旧供职,赐夫妻偕老团燃农示洲此考圆。”《说岳全传》第一回:“﹝员外﹞便把儿子照旧抱进房来睡好。”老舍《女店员》第一幕:“你要是因为考不上高中,骑马找马,先找点事混混再说,可别怪我照旧聚海序石屋品机不搭理你!”(近义词)仍旧尽氢范止热运直降触著、依旧、照样、依然、如故、按例、还是、仍然。(反义词)更动、更换、更改。
8、京东、天猫、当当、文轩、淘宝、亚马逊及各大城市新华书店等主流图书卖场等均有售
9、王八吃秤锤——铁了心
10、外公死儿——没救(舅)
11、歇后语,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独特语言形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象谜面,后半部分象谜底。它大多只说前半部分,但本意却在后半部分。
12、打死老鼠喂猫一 恼一个,好一个(比喻得罪了一个,交了一个。)
13、时过境迁。这些有特色的歇后语不再被人提及了。就像许多的俗语不被人们使用一样。
1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15、王母娘娘请客——聚精会神
16、据说,那王二麻子去作客。论资格和辈分,他不应该坐在“上岗子”上。可是,他少了些自知之明,偏偏坐在了上席。主家就请他到另一个位置入座。他却说:“就这!蛮好!蛮好!”
17、望乡台上枪骨头——馋鬼
18、旗杆上的灯笼——高明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取自谐音。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按照歇后话的原则,就是每个字都有本身的意义。有外甥则有舅。打灯笼有“照”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找”的意思。同音过来,照旧就是照样还是原来那样,没有变化。外甥打灯笼——丢大人了:外甥打灯笼自己是找人,找谁呢?当然是找大了了。所以就是大人丢了。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某人办了不好意思的人,丢人了。外甥打灯笼的意思是:照着旧的方式来。具体如下:
19、粪堆上开花~臭美。
20、儿食④▏大智若愚是“搅团”
五、外甥打灯笼歇后语的意思,怎样理解
1、菊花脑:全世界栽培面积最小的蔬菜
2、外甥照灯笼——照旧;照舅
3、矮子里面拔将军——将就材料;短中取长
4、麻子打灯笼——观点鲜明
5、娃儿哭了给娘抱——一推了事
6、厨房里的垃圾 —— 鸡毛蒜皮
7、矮子坐高凳——够不着;上下够不着;上下为难
8、旗杆上的.灯笼——高明(比喻技能或见解高起。)
9、提前祝你们有个愉快的周末。
10、赶庙的失孩子~活丢人。
11、松树林里挂灯笼——万绿丛中一点红
12、外乡人过河——心里没底;不知深浅
13、肚子里打灯笼——自己心里明白
14、王字少一横——有点土
15、挖耳勺刨地——小枢
16、盐蒿子:大海的馈赠,真正的野菜
17、外甥打灯笼 —— 照旧(舅)
18、屋渭偏遭连阴雨,一船破又遇顶头凤——祸
19、挨了棒的狗——气急败坏
20、灯笼的胡子————不理
1、开水锅里洗澡~熟人。
2、舅舅打灯笼(是外甥打灯笼啦)
3、送灯其实是最早的送笼。是过农历年的正月十五以前破五以后,女方家里的父母亲或者是孩子的舅舅给送的,有句歇后语是外甥打灯笼照舅吗,送灯必须送蒸的小动物形状的馍也叫碱娃。还有蜡烛。小孩子元宵节晚上都会打着灯笼出去玩耍的。一般都是送到孩子12岁完灯或者全灯之后就不再送了
4、某一年风调雨顺,庄稼多收了三五斗。李家官庄李老汉心里舒坦,在大街上顺口说了一句:今年能过个欲足年了。结果第二天刚十几岁的独子就被绑了票,赎金500大洋。
5、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6、“王二麻子坐上席——蛮好蛮好!”
7、这也是我们小镇独有的歇后语。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