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知识丰富的成语
1、有()不()()()顿挫
2、例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
3、(出处)《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4、例28中“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
5、2说了很多的话:()言()语
6、风华绝代:风华:风采才华;绝代:冠绝当世。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
7、6随口乱说的话:()言()语
8、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9、(通儒硕学)犹言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10、本书装帧精美,封面采用了红黄蓝绿紫粉6种封面主题色,成语故事中的各类古代人物以童趣方式呈现。
11、(解释)形容学问广博,无所不知。
12、(释义):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13、不(假)思索积水成(渊)
14、(2)教师里,我们曾经一起认真学习。(请写出描写认真学习的成语)
15、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
16、☞背诵课文其实是有诀窍的!一定要为孩子收藏!
17、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18、无()无()()功()绩
19、我一直以为自古以来最美的文学形式是戏曲,它的语言美,如一片薰衣草海,乍看平淡无奇,细嚼发觉音韵和谐,余味无穷;若其上红台更美,那韵味十足的唱腔既可缠绵悱恻,又可铿锵有力,那抹或翩跹生姿、或岿然屹立的身影,一颦一笑都摄人心魄,一枪一剑都寒光泠冽…那源远流长的成语中有了戏曲之影,又会是怎么样呢?
20、A(“鱼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与第一空语境不符,排除B和D,“休戚与共”的意思是“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与第二空语境不符,排除C项。)
二、形容知识丰富的成语
1、4豪迈雄壮的话:豪言壮语
2、下列各句中标红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学富五车(xuéfùwǔchē)
4、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5、比喻手法:视死如归守口如瓶呆若木鸡挥金如土
6、同()共()无足()()
7、(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七回:“你便有文韬武略,怎逃出地网天罗。”
8、本书的编排也是相当用心。
9、附赠的小学常用成语分类速记表也是个实用的学习法宝。
10、(饱)经风霜扶老(携)幼
11、例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上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球队。
12、B.三个月前,我看过电影《流浪地球》,电影中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13、(老师宿儒)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
14、无出其右: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15、(反义词): 胸无点墨、才疏学浅
16、花团锦(簇)永(垂)不朽
17、例16“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用反了。
18、三(言)两(语)推(陈)出(新)
19、含有“想”意思的成语:
20、汪洋浩博 学识渊博 由博返约 远溯博索 学富五车
三、表达收获满满的成语
1、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③发扬光大→大失所望→()→()→()→()
3、大事渲染:大力夸张形容。事:作;渲染:绘画方法,引申为夸张形容的意思。
4、(以莛叩钟)莛:草茎。原意是钟的音量大,用草茎去敲,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
5、明白了以上错误用法,下面就让我们做几道题目练练手吧:
6、博学多间: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间丰富。
7、(腹载五车)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8、湖光山色、山清水秀、山明水秀、青山绿水、山水相依、山水一色
9、例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10、例9的“胸无城府”比喻为人坦率,不用心计,是褒义词。把这个词用在无能的腐儒蒋干身上,明显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11、每个成语页脚处设置有成语接龙环节,不仅有趣,还能进一步拓展孩子的成语积累量。
12、D.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3、(博)古通今同舟共(济)
14、刮目相看(刮目相看:别人有进步,不能以老眼光去看。多指用新眼光看待。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即特别重视。)
15、引人注目一筹莫展相安无事
16、5像蜜糖似的话:甜言蜜语
17、写出下面成语中的人物主角。
18、心腹之患:比喻致命的祸害。心腹:喻要害。
19、《诗经·曹风·浮游》曰:“浮游之羽,衣冠楚楚。”“衣冠楚楚”形容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美观。再如,有表谦虚义,即“衣锦褧衣”,出自《诗·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又《诗经·郑风·丰》曰:“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释义为:锦衣外面再加上麻纱单罩衣,以掩盖其华丽。比喻不与人炫耀。还有表情谊的“同袍同泽”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比喻共事的关系,也指有交情的友人。
20、中华民族,“华”来自服饰。“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尚书.正义》注“华夏”:“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成语被称为活化石,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关于服饰的成语兼有历史和文化的双重价值,其源头大多为中国历史著作。
四、形容人有知识的成语
1、②一马当先→先声夺人→()→()→()→()
2、()身()骨自()自()
3、如古涵今:包容吞吐古今。形容学识渊博。
4、弹指而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弹一下手指头就过了很多年。
5、不可名状:不能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6、视死如归奋不顾身为国捐躯舍己为人
7、水(泄)不通晶莹(剔)透
8、(举例造句):王教授在工程力学界是学识渊博的一流专家。
9、可是,历史感对于很多孩子们来说也意味着“距离感”,一个字,“难啊”!
10、直谅多闻:直:正直;谅:信实;多闻: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
11、与世长(辞)(潸)然泪下
12、戏班常驻之地,成语中称其为"梨园风华“。并不是每座戏院旁都生着梨树,溯回大唐“开元盛世”,唐玄宗尤喜听戏,曾亲自教乐工,宫女在“梨园”演出音乐舞蹈,却不关心国事。“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逃出长安后,那"梨园"估计也已葬身于铁蹄之下,随大唐气数一并消弥无踪。这一称谓辗转流传到了现在,可起源并不光鲜靓丽,称谓中还带着一股祸国耽民的气息,这为古代伶人地位卑践几乎奠定了基础。
13、见多识: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14、⑥引火烧身→身体力行→(行云流水)→(水性扬花)→(花前月下)→(下里巴人)
15、(学究天人)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形容学问渊博。
16、(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17、俗语有言:“人靠衣装马靠鞍。”足见服饰对于一个人气质、外表产生的巨大影响。古往今来,服饰千千万万,有关服饰的成语更是不尽其数,让人眼花缭乱。成语中中华文化之丰富内涵便孕育其中,且听我细细道来。
18、(释义):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9、(解释)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20、无边无垠:宽阔没有边际。垠:界限;边际。
五、形容知识渊博的成语
1、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语出)
2、美如冠玉、眉清目秀、闭月羞花、国色天香、如花似玉、鹤发童颜
3、历数迁客骚人便会发现:古人的玩乐方式与我们如今的游山玩水、临风嗟歌没有太大差别,但他们所拥有的更高层次的精神、情怀与哲思,却是今天青少年所需要学习的。(630邓博文)
4、血雨腥风:指战争的可怕与残忍。
5、载酒问字: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也比喻勤学好问。
6、根据意思写含有“手”的成语
7、造句: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
8、(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9、旁收博采 旁搜博采 旁征博引 洽博多闻 强记博闻
10、家(徒)四壁化为(乌)有
11、A.楼房倒塌已过去了三个小时,在扣人心弦的等待中,这个受伤严重的老人终于被消防队员救了出来。
12、意思:玑:不圆的珠子;珠玑:比喻优美的文章。形容人很有文才。
13、东()西()()花()草
14、(解释):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15、这套书却可以让孩子一拿到手就爱到手不释卷!超多有趣的插图,一下子就能抓住孩子们的心。
16、而在时间的流逝中,在人们的传诵下,有多条成语形象概括了文人志士气节情态,沉淀为激励我们笃志爱国的民族精神。
17、(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18、⑥引火烧身→身体力行→()→()→()→()
19、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20、☞田字格里写汉字和数字,这是最标准的格式!
1、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2、成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大量成语都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或者历史、传说,它所承载的人文内涵其实是非常丰富的,因此,语文老师们都一再强调要重视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3、表示杰出、不一般的成语:
4、煮豆燃萁()破釜沉舟()
5、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
6、有脚书厨: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7、例30中应用“不负众望”。“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只一字之别,而意思却大相径庭。前者是不能使人信服,后者是不辜负众人的希望。
8、三()两()推()出()
9、矜奇炫博:以奇异和渊博而夸耀、自负。
10、C.我们坚信教育是一件美好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急功近利的做法违背了教育的原则。
11、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12、通文达艺:多才多艺,知识渊博。
13、(成语):满腹经纶
14、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坦荡:宽广平坦。
15、众星(拱)月(鸦)雀无声
16、A.此起彼伏高山流水别有用心珠光宝气相辅相成
17、智周万物: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
18、惊弓之鸟拔苗助长南辕北辙亡羊补牢
19、不辍劳作:不停止劳动。辍:停止。
20、形容心思灵敏、手艺精巧:
1、博闻强记: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2、老师宿儒:年纪大而学问渊博的人。形容知识渊博的成语3(智周万物)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
3、(掷地有声)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4、孜孜不倦:勤勉地工作,不知疲倦。
5、日()月()()()无路
6、木心先生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我们的民族自古以来就审美力卓越,情趣高雅。天地山川,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鸟草木,莫不遣词驱字,形容尽态,审之品之。或缔造神话传说,传阅颂之;或吟诗作赋,歌之咏之;或泼墨丹青,观之赏之。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融浸润,以求天人合生生不息。在这样的文化生态里,古人用成语来形容美人,简直是信手拈来,俯仰即拾,尽显美人风姿。
7、金声玉振jīnshēngyùzhèn,成语解释: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8、博学多才: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9、经纶满腹:经纶:原指整理蚕线,理丝为经,编丝为纶,引申为规划治理。比喻人富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或指人很有学问。
10、美人美到极致,即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说。沉鱼落雁,典出《庄子·齐物论》:“毛嫱、骊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闭月,典出曹植《洛神赋》,“髣髴兮如轻云之蔽月。”美丽的洛神出现,像光彩四射的明珠,周围一切黯然失色;李白诗《西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荷花清雅高洁,可是在西施面前,竟然也自惭形秽。这里有一种有趣的文化心理,即美人不与美人“斗美”,美人比自然界的最美丽的事物还美一千倍,折射出的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
11、例厂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12、8无根据,恶意中伤的话:()言()语
13、沈博绝丽 沉博绝丽 地大物博 峨冠博带 繁征博引
14、粲然一笑、哄堂大笑、眉开眼笑、捧腹大笑、破涕为笑、嫣然一笑
15、化敌为友贪生怕死瞻前顾后声东击西
16、博闻强识bówénqiángzhì,成语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成语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17、天壤之别:比喻差别极大。壤:地。
18、●(知识)八年级上册期中重点复习知识汇编
19、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志士挺身而出,为理想和追求奉献出自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彰显出高尚的气节。
20、博学多才 博学多闻 博学洽闻 褒衣博带 博弈犹贤
1、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2、指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3、避重就轻此起彼伏前因后果凌强扶弱
4、含辛(茹)苦眼花(缭)乱
5、(拼音):cái gāo bā dǒu
6、(解释):指学识深而且广。
7、才华横溢: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