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良辰美景奈何天林黛玉
1、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2、翦翦舞随腰.煮芋成新赏,黛玉
3、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4、杜丽娘经历了现实、梦幻与幽冥三个境界,这显然是作者幻想的产物。作者借用三种境界的艺术对比来表达理想和思想,用梦幻和幽冥反衬出了现实的残酷。杜丽娘的梦境是那么温柔缠绵、五彩缤纷。醒过来面对的是母亲的唠叨和凄凉枯燥。幽冥中判官虽然面目狰狞,毕竟替她查了婚姻簿,放她出了枉死城,体现了一种人情味。还魂后面对的父亲反而只有冷酷和僵硬。
5、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的一段唱词。
6、后来黛玉在“牙牌令”说出这句来,宝钗的表现很奇怪:“宝钗听了,回头看着他。”好象是发现了黛玉的把柄,在第四十二回里,居然还找黛玉“兴师问罪”:
7、色岂畏霜凋.深院惊寒雀,探春
8、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9、林黛玉一个人闷闷地回潇湘馆,路过梨香院,恰好里面正在排练《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两句曲文传入黛玉耳朵,她感到“感慨缠绵”。听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她由不得“点头自叹“。又听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两句,黛玉“不觉心动神摇“。再听到“你在幽闺自忴“等句,她己经“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反复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10、这段唱词颇有名气,《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的题目就是《西厢记妙词通戏事,牡丹亭艳词警芳心》,该回中有林黛玉读到《牡丹亭》后的一大段感慨:“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思,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11、犯斗邀牛女,(黛玉)乘槎待帝孙。
12、红娘是“红”代表“窗纱”是绿代表六(牌色),绿窗纱外等不来“红娘”的祝福,反而等来了窗纱旧了也无人问津的结局。
13、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14、“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杜丽娘甫一露面,便觉淡淡的哀愁凄恻扑面而来,婉转于韶华易逝、好景不再的惆怅伤情之中,绕梁三日的唱曲直透人心,岂能是笔墨所能形容的。《皂罗袍》曲调一吟,便已定调,后来便是脉脉不得语的幽怨之情跃然而发。
15、池水任浮漂.照耀临清晓,湘云
16、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17、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18、判官身边的小鬼出主意,让老爷把杜丽娘收作后房夫人,但阴间也有阴间的规矩,判官是动了心,但却担心自己会为此被斩头,只是不知道阴间的神被杀掉之后,还能去哪里?总之,汤显祖在这里用衬托之法,以此来烘托出杜丽娘之美丽。接下来这判官又唱了一首《那吒令》:
19、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20、《睡庵稿》二十五卷,明万历刻山笑堂藏板本,汤显祖序二
二、良辰美景奈何天林黛玉上句
1、接下来第二句,纱窗也没有红娘报,则是写黛玉的感情。这句出自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是张生的唱词,原句是:侯门不许老僧敲,纱窗外定有红娘报。”丫鬟红娘常作崔莺莺与张生间的信使,所以张生盼她报消息。
2、林黛玉的结局,是为了贾宝玉牺牲了自己。脂砚斋批语《一捧雪》伏贾家之败中的莫怀古小妾雪艳(雪雁)为了给莫怀古报仇,牺牲自己。《姽婳词》中“林四娘以死酬恒王”的故事等等,都是讲黛玉为情所困,为情而死的钟情之举。都在这“仙杖香挑芍药花”的深情厚义中。
3、由此可见,《牡丹亭》中的著名片段,对曹雪芹而言是何等的熟悉,以至于他能将其引用到《红楼梦》的剧情之中。而第二十三出《冥判》,则是杜丽娘的阴魂来到了地狱,她的美丽让地狱的判官都为之惊艳,《牡丹亭》在这里用了一曲《天下乐》:
4、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
5、黛玉道:“双瞻玉座引朝仪。”
6、轮到黛玉说酒令时,她脱口说了“良辰美景奈何天”和“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这两句,前一句出自《牡丹亭》,后一句出自《西厢记》,都是写爱情的,都有男欢女爱的情节。对林、薛这样的大家闺秀来说,这是禁书。当时别人没有在意,只有宝钗注意到了,回头看着她。
7、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8、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9、枝柯怕动摇.皑皑轻趁步,宝钗
10、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理学的批判力量。同时作品呈现着光怪陆离的色彩,花神、土地、地府判官、鬼卒,与现实中的人物结构成了现实和精神两重世界,深刻描绘出了封建社会的本质。最后让现实中不可能的爱情理想得到了实现,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11、难堆破叶蕉.麝煤融宝鼎,湘云
12、盘蛇一径遥.花缘经冷聚,湘云
1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14、“纱窗也没有红娘报”典出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张生唱道:
15、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李纨
16、林黛玉病卧潇湘馆,秋夜听雨声淅沥,灯下翻看《乐府杂稿》,见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
17、需要注意的是前句“良辰美景奈何天”是说宝黛爱情的生发。而本句“纱窗也没有红娘报”,则是宝黛姻缘面临的阻力。
18、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19、宝玉和黛玉一起看这样的书,居然被当成了两个人爱情的象征,确实有些让人哭笑不得,以至于提到《红楼梦》的时候就是二人看《西厢记》的造型,可惜的是宝玉没有向前迈上一步,害得黛玉后来“质本洁来还洁去”。实际上这样的情景自然是宝钗不愿意看到的,因为她一心打宝玉的主意,可就是不得要领,因为她有个癖好,就是喜欢劝宝玉读书,这让宝玉对她大倒胃口。可当宝钗知道了宝玉曾经跟黛玉一起看这样的书,自然书中非常震惊,她不是怕黛玉学坏,而是怕黛玉与宝玉发展得太快了,这样她就更没有机会了,所以才来劝黛玉,表面上又显得自己很占理,从这些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出宝钗的心机。
20、曹雪芹借用这样的事想说明一个问题,不管在哪个朝代,都有一些不被大众接受的书籍,这些书籍也算是低劣的文化,让年轻人看了,就会误入歧途,或者是改变自我认知和价值观,那个时候就是书害了人。
三、林黛玉为什么不能说良辰美景奈何天
1、是哪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2、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3、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4、香新荣玉桂,(湘云)色健茂金萱。
5、综上,林黛玉的四句酒令。第一句讲宝黛爱情的发生;第二句讲宝黛姻缘的阻力;第三句讲宝黛姻缘的悲剧结局源自皇家粗暴干预;第四句写林黛玉之死。整个脉络又与《题帕三绝》的内容暗合,丝丝入扣。
6、双瞻玉座引朝仪,出自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一诗,原句:“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讲的是文武百官分成两列朝见皇帝,所以说“双瞻”。瞻就是瞻仰。
7、“良辰美景奈何天”典出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之《牡丹亭·惊梦》:
8、黛玉索隐牡丹亭的第一句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9、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10、骰彩红成点,(黛玉)传花鼓滥喧。
11、对斟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12、这来自句话出自《牡丹亭》下句是“便赏心乐事谁家慢通院”意思就是赞叹飞角商读起乎某春色美好,但又想到自己的一腔春愁无处排遣,良辰美景尤在,但赏心乐事却不知在谁家谁院
13、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14、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15、“篮子”是成套点色的名称,三张牌是六四二四与二加起来也是成“一副儿”,叫“篮子”,以“二”像篮柄,“四”像篮筐。“四”是红的又叫“好采花”。古时“牌九”真是文雅又讲究。林黛玉对“仙仗香挑芍药花”也是贴切。
16、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17、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18、冻浦不闻潮.易挂疏枝柳,岫烟
19、书中写到时逢初春时节,大观园群芳又萌动了诗兴,商量作诗,把宝玉找去商量。宝玉去后,大家正在看黛玉正作这首《桃花行》。海棠诗社建立后,只做了几次诗,大观园中变故迭起,诗社一散就是一年。现在大家看了黛玉这首诗,提起兴来,重建诗社,改称桃花社。但这已是夕阳晚景了。
20、落霞与孤骛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四、良辰美景奈何天林黛玉
1、绮袖笼金貂.光夺窗前镜,宝琴
2、林黛玉耳昕戏文,心想自己的境遇:寄人篱下,幽困潇湘,风吹竹叶,如泣如诉。失去亲人的孤女,置身在黑暗的贾府这座牢狱里,犹如飘荡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
3、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4、《游园》《惊梦》是《牡丹亭》最经典的两出。《惊梦》讲述杜丽娘被丫头春香引领着第一次游览了花园春景,小憩梦中与书生柳梦梅邂逅,并产生了爱情的故事。
5、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6、“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7、宝钗不是省油的灯,这些黄书她早就看过了,后来她还自称是自己小的时候就看的,所以对此心知肚明。到了第四十二回里,宝钗借机向黛玉发难:
8、“仙仗”出自杜甫《收京三首》:“仙仗离丹极,妖星照玉除”。
9、林黛玉站在梨香院的墙外,和戏里杜丽娘的心事一样,在这个和贾宝玉共读西厢的春日,她的爱情和伤春之情一起勃勃萌发。
10、《洗澡》开篇不久即道“时势造英雄,也造成了人间的姻缘”,到《洗澡之后》,果然风云突变。许彦成的妻子杜丽琳下乡改造时偶遇心上人叶丹,两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追求姚宓的罗厚也有了活泼可爱的李小姐。道德的障碍不复存在,有情人终成眷属。“许彦成和姚宓已经结婚了”,“姚太太和女儿女婿,从此在四合院里,快快活活过日子。”这简直是童话的结尾。表面上看,的确像杨绛先生说的那样“故事已经结束得"敲钉转角",谁还想写什么续集,没门儿了!”但读者切不可天真到以为作者真的如此天真。
11、贾蔷第一次正面出场,是宝玉秦钟和金荣闹学堂一回,贾蔷和贾蓉关系要好,秦钟是贾蓉小舅子,贾蔷肯定要帮秦钟,可他又不想得罪人。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了一招借刀杀人,几句话轻松挑拨得茗烟大闹,他自己倒聪明地抽身而退,跺跺靴子,看看日影儿,说声是时候了,佯装有事溜之大吉。后面又动板子摔又动砚台砸,闹得学堂乌烟瘴气,他撇得一干二净。
12、花酒(左手把花右指酒)是我平生结为亲朋友(指自身及众宾),十朵五枝花(以手伸五指反复成十朵又将五指应五枝,乃指花),三杯两盏酒(伸三指又伸二指应三杯,盏数指酒),休问南辰共北斗(伸手作休闲状指南北),任他从鸟飞兔走(以手发退作任从状又作飞走状),酒樽金杯花在手(指酒樽、指酒盏指花),且戴花饮酒(左手插花右手持酒饮)
13、贾蔷提着雀儿笼子回来了,兴兴头头找龄官,看见宝玉,只得站住,估计心里正埋怨宝玉来得不是时候呢,勉强敷衍宝玉两句,着急往龄官房里来。宝玉的好奇心上来了,早把听曲的事忘到脑后,跟着去看他俩。贾蔷边说“买个雀儿你玩,省得天天闷的无个开心”,边拿些谷子,哄的雀儿在笼子里戏台上乱串、衔旗子。其他女孩子都道有趣,只有龄官冷笑两声,赌气仍睡去了。
14、《咏白海棠》是《红楼梦》中大观园诗社开社时众姐妹们所作的诗。李纨评黛玉的这首诗“风流别致”,宝钗的诗“含蓄浑厚”,可见风格上绝不相混。
15、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16、汤显祖的墓位于抚州市城北的人民公园内。人民公园已然是几十年前各地的通称,故而向老人打问,很容易就找到了这个公园。我请司机在门口等候,而后入园一路寻找。但公园内的各种标牌却显示这里叫西湖公园,我不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于是向一位老人请教。他告诉我说,原本这是两个公园,而今已合为了一体,我再向他请教汤显祖墓所在,按他的指点,在公园的东北角寻访得到。
17、“侯门不许老僧敲,纱窗外定有红娘报。”
18、纱窗也没有红娘报(黛玉)
19、空山泣老鸮.阶墀随上下,岫烟
20、撒盐是旧谣.苇蓑犹泊钓,宝玉
五、良辰美景奈何天怎么解释
1、《洗澡》中的“洗澡”是知识分子洗心革面的政治隐喻,《洗澡之后》的“洗澡”却是新婚夫妻合卺前实实在在的沐浴更衣,好比由《周易》上经政道的习坎卦,过渡到《周易》下经家道的咸卦。对照杨绛先生“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的夫子自道,那份现世安稳的笃定与悲悯,足以让人动容。《洗澡之后》结束于中秋月圆,“月盈则亏”的道理,姚宓在《洗澡》中就已懂得,真到了这时怕只是不忍说破,因此唯有沉默。良辰美景奈何天,也是人间小团圆。
2、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
3、缤纷入永宵.诚忘三尺冷,黛玉
4、酒尽情犹在,(黛玉)更残乐已谖。
5、昆曲出现的社会经济背景,就是嘉靖、万历期间的繁华景象,使得精致的表演艺术在苏州如鱼得水,结合了文学经典剧本与优美的水磨调音乐,为中国戏曲创造了一个新纪元,也为江南精致文化的复兴展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6、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7、但是,黛玉毕竟是仙子下凡,绛珠转世,她是为了还泪而来,所以不久之后,就死去,魂归仙界。我们再看最后一句酒令。
8、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9、快到抚州市时,路过一个村庄,远远听到了巨大的鞭炮声,走到村口时,看到那里搭建起了形体巨大的彩楼,由横幅上写着的字可以得知,这场庆典是为了纂修第十四次宗谱,但可惜不是汤姓。
10、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
11、这种感情,龄官怎会感知不到,怎会不动容?想想看,一个涉世未深孤独无依情感丰富的小姑娘,领导聪明帅气又多金,身边的姑娘一大堆,偏偏他只爱你一个,言听计从有求必应,生怕让你受一丝委屈,朝夕相处之下你会不动心?
12、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13、读罢这段文字,让我有着小兴奋,至少我觉得自己跟汤显祖有缘,虽然他写的都是梦,但梦不也同样很美好吗?比如今天,政府在号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看来,只要有梦在,就有希望在。
14、原著本我没读过,只是颇爱昆曲,虽有趋风附雅之嫌,但昆曲历来譬喻为阳春白雪,某只是一时喜好才略得一窥。一窥之下竟然欲罢不能之感,颇有杜丽娘梅根之春梦,总觉那片春光明媚的忧郁里有难以遣散的情怀深深让自己欲罢不能的。看昆曲之《牡丹亭》,唯有“此痴情,性情中人”之感。
15、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16、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17、瞧了你润风风粉腮,到花台、酒台?溜些些短钗,过歌台、舞台?笑微微美怀,住秦台、楚台?因甚地病患来?是谁家嫡支派?这颜色不像似在泉台。
18、这段词写得朗朗上口,这些唱词也正是人们喜爱该剧的原因之一。按着相应的记载,汤显祖家有着很大的藏书量,尤其他收藏了许多的曲本,所以他的出律,并不是因为他不懂,更多的原因,是他的着眼点并不在这方面。姚士麟在《见只编》卷中就说过这样一段话:“汤海若先生妙于音律,酷嗜元人院本。自言箧中收藏,多世不常有,已至千种。有《太和正韵》所不载者。比问其各本佳处,一一能口诵之。”
19、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
20、其实,早在汤显祖生前,就为曲调之事引起过一场风波,这就是著名的“汤沈之争”。王骥德在《曲律》中称:“吴江尝谓:‘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协,是为中之之巧。’曾为临川改易《还魂》字句之不协者。吕吏部玉绳(郁蓝生尊人)以致临川,临川不择,复书吏部曰:‘彼恶知曲意哉!余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其志趣不同如此。”这句话中的吴江指的就是沈璟,沈璟也是当时著名的制曲大家,特别讲求曲律,他认为宁可词写得不好,也要合曲,为此他认为《牡丹亭》有些字句不谐律,于是他把《牡丹亭》的字句进行了改编,而后找人拿给汤显祖,汤看后很不高兴,竟然赌气说,即使天下人都唱着拗口,我也就这么写!
1、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2、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3、再一次是贾府为省亲大搞土木工程和文化建设,贾蔷分的差是去姑苏请聘教习采买戏子。贾琏提醒他事虽不大,里头却有藏掖的;贾蔷没在怕的,微微一笑:“学着办罢了。”从后文梨稥院的表演成果来看,这个任务贾蔷是完成得很圆满的。
4、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5、瑞释九重焦.僵卧谁相问,湘云
6、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思想上的忠叛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无奈在封建礼教压迫下,林黛玉受尽“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7、既然黛玉和宝玉无缘,那黛玉的结局是怎么样呢?为什么说她嫁给了皇帝,成了皇妃呢?关键就在这第三句。
8、阶露团朝菌,(黛玉)庭烟敛夕。
9、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10、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11、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12、原典出自《牡丹亭》中“游园惊梦”一出操江结入证纸很论需。曲名《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财快列!是哪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背景是描写少女情怀的。杜丽娘被父母归训,守着闺阁,但是春花变需优天矛讨烂漫时节,终于耐不住寂寞,偷偷跑到后花园,游园惊梦写的就是补松这一段。这段曲子,写出了对春光流逝的感慨,时光去也,花去也,人心却空空在此。杜丽娘的怀春不敢说出来,只好给了这即逝的春光了,都隐藏来自在一种伤怀的寂寞中。后来《红楼梦》中,林黛玉也吟过这几句的。
13、《红楼梦》中,元妃省亲,命众妹题一匾一诗,林黛玉做了《世外仙源》,首句直提宸游,将大观园比作仙境,因为元妃的到来,更为它增添了欢欣。悦豫即指欢欣意。源于《千字文》中“矫手顿足,悦豫且康”句。首联虽平平,静淡之中略有敷衍,却在颔联巧妙谦逊的用“借”字,添了一丝生色,但可以称好的却是颈联“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不仅没有斧凿的痕迹,且洒脱自然,真性清纯。《世外仙源》虽是黛玉应命胡乱而做,却无阿谀之气,清新自然,洒脱自在,因此,颇得元春欣赏。《杏帘在望》是元春省亲的时候,林黛玉作弊替宝玉而作,脂砚斋的批语是“以幻入幻,顺水推舟”。
14、良辰美景奈何天”,是在四十回行酒令时,黛距杆玉由于怕被罚酒,而不小心说漏嘴的《牡丹亭》中的诗句
15、参禅偈(贾宝玉作林黛玉续)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