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洪抢险前线宣传工作密切联系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全景描述抗洪一线的鲜活内容,邀请中央电视台、应急管理报、中国新闻周刊等中央级媒体到前置点进行现场采访,提升媒体新闻素材采用率。充分利用洛阳消防“三微一抖”新媒体平台,推发抗洪小故事、小救援等系列报道89次,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累计阅读量1280万,点赞42万次,转发2万次。《暖心义诊》《老人不愿撤离消防员苦心劝慰》《闯过激流险滩紧急转运群众》《老乡暖心送雨慰问》等新媒体推文,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社、中新社、央视网、中国消防等核心网络媒体推送。
2、走上西田坡,河南豫剧唱腔响亮。寻声走进房屋夹道,眼前豁然开朗。篱笆墙里,黄心乌嫩汪汪的,长势喜人。一个农民背对着我在拾掇火炉。我喊了一嗓子“你好”,他转过身来,并不惊诧。我说我是来蒙洼采风的,随便看看,你们过得好吗?他连说好。我说我想发一个视频,希望他配合我把刚才的对话再说一遍。他径直走进屋里,河南豫剧的音乐马上消失了。原来,他为了拍摄效果好,在把音量调小……
3、在风雨中保持初心,在洪水中践行使命。一名d员就是一面旗帜,灾情出现在哪里,d旗就插在哪里。在抗洪抢险中,一线阵地设立12个d员先锋岗、组建5支d员突击队,遴选50名d员骨干铆在关键岗位,开展向d旗、队旗宣誓、重温入d入队誓词,手写决心书、请战书,评选“战地之星”,悬挂战斗横幅标语,d旗、队旗高高飘扬在战斗一线。
4、饱受洪水侵袭,王家坝群众并没有被洪灾吓倒,反而在一次次的抗争中,增添了抗洪勇气和经验。2004年12月,王家坝闸新闸扩建竣工。新闸设计为全电脑自动化封闭式机房,装有闭路电视,国家防总、淮河防总和省防指可以通过防汛会商系统直接观察淮河水位的变化情况,防汛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王家坝闸宣传标语)。
5、如今的农民愿意表现自己,遇见生人,不再躲躲闪闪。
6、高温高热、暴晒雨淋、蚊虫叮咬,严重影响了前线指战员的身体健康。支队d委第一时间安排医疗小分队奔赴前线,以最快速度、最高质量为指战员提供医疗保障。援皖至今,支队医疗小分队累计处理脚扭伤、诊治感冒、扁桃体发炎、胃炎胃疼、晒伤中暑、皮肤湿疹等255人次,发放红花油、云南白药喷雾剂、伤湿止痛膏、胃必治胶囊、999胃泰颗粒等药物。
7、阜南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提升村庄文明程度。这样的标语在行走的路上必然可见。
8、面对严峻的防汛防洪形势,初入安徽阜阳的洛阳消防指战员冲锋在前,与洪水赛跑,与时间赛跑,当先锋、挑重担,连续战斗26个小时,昼夜无休奋战在抗洪一线。
9、采访当天,雨后初晴的阜南县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焕然明艳。总书记考察王家坝时,曾健步走上这个庄台,慰问看望行蓄洪区受灾群众:“我一直牵挂灾区的群众,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实。”曹集镇西田坡文明实践点讲解员王今桂一字不落地复述着总书记的话,每每讲到动情处,激动得眼角挂着泪花。去年11月26日,在镇、村两级的支持下,村民王今桂申办了“老王农庄”营业执照。面对记者,老王扳着手指如数家珍,他的农庄一年四季都有应季新作物,从草莓到辣椒,从芡实到水稻,这里是适应性农业最好的实验田。老王农庄拥有两口池塘,对外营业垂钓,开办了农家乐饭庄。今年7月,王今桂还被推荐到县里参加农业技术员培训。老王说,西田坡乡亲们心里幸福感满满,总书记亲切的话语让大家备觉温暖。一年来,他接待前来参观的各地群众达10万人次。上级救灾政策落实到位,村民们变化很大,从吃饭穿衣到谈吐举止,待人接物都变得文明了。曹集镇d委书记唐洪彬表示,从精准脱贫不落一人,到因地制宜、乡村振兴,该镇一年来从最基础的平安创建和群众满意方面抓起,辖区全年未发生一起恶性刑事案件,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节节攀升。
10、王家坝泄洪保哪里王家坝可以上保河南,下保江浙沪,这样的说法的确有些夸大,但王家坝的存在可以降低淮北、江苏洪灾风险,却是不争的事实。淮河全长近一千公里,总落差却只有200米,以王家坝为基准,上游364公里,落差178米,王家坝往后的640公里河段,落差只有22米。
11、阜南县蒙洼里的庄台不同于唐垛湖。如果以餐桌上放置一个碗来打比方的话,碗沿朝上,唐垛湖里的庄台建在碗沿上。碗底朝上,蒙洼里的庄台建在碗底上。
12、王家坝闸,全称淮河濛洼蓄洪区王家坝进水闸衡卜源,位于淮河中上游分界处左岸安徽省阜南县境内淮河濛洼蓄洪工程入口,地处河南和安徽两弊源省三县三河交汇处(固始、淮滨、阜南三县,淮河、洪河、白鹭河三河),因坝建在阜南县王家坝镇而得名。
13、看似平静的护送任务下,每次出发都冒着极大的风险。洪水将原本一切生活痕迹全部淹没,树木、道路、田地、河道全部连成茫茫一片,浑浊的洪水打着漩涡暗流涌动,歪斜的电线杆将线路横在水面,杂物和水草随着波浪翻动,淹没在水中的断墙、墓碑随时会撞上船底。
14、7月27日9时,按照前方指挥部安排,洛阳消防指战员在距闸门破损的一公里的邱营子村,先后装卸沙石五车,手抬肩抗装填沙袋修筑长达一公里,高度一米的临时堤坝,提前预防洪水蔓延。
15、作家李浩说:“所有写下的文字和故事,都先要说服自己。”怎样才能说服自己?走进生活。生活是真实的,如老观乡的圆子,挺好。
16、在郜台乡驻勤点,车辆还未停稳,就接到了转移群众财产物资的命令。指战员们立即前往低洼泄洪区的桂庙村、胜利村,转移红薯粉2万斤,手工编织品4000余件,家电家具等物资400余件套,帮助转移一家超市价值10多万的物资,争分夺秒抢救群众财产。
17、直到采风蒙洼的前一天,蒙洼留给我的印象还是神秘、贫穷、无奈。脏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他们在被迫蓄洪后,自己给自己贴金“舍小家,保大家”。走进蒙洼蓄洪区之后,我才发现自己错了。今非昔比,蒙洼是安宁、祥和、富庶、洁净的,道路笔直、平坦。这里已经启动电子村务,而我才知道居然还有电子村务。
18、走出三层小楼,站在抗洪纪念馆的台阶上,王家坝闸横在那里。一位白发的老人走上台阶,走走停停,满怀深情。也许她的亲人曾经参与过修建王家坝闸,也许她是来观光的游客,她走走停停,目视着改造后的大闸。她说:“永远跟d走。”
19、灾情就是命令,洛阳支队立即调派45名消防指战员全力抢收搬运艾草。正午的太阳炙烤大地,空气中泛着蒸腾的热浪,一眼望不到头的艾草田,跟随热浪轻轻摆动。指战员们一趟又一趟地行走泥泞道路上,汗水浸透了作训服,手被磨破了,肩也扛肿了,泥土、汗水混合在一起从脸上流下来,没有人喊累,没有人停下来。连续奋战两个小时,他们将一捆捆艾草背上了大堤。
20、7月19日22时,洛阳支队接到省消防救援总队的命令,成立抗洪抢险前方指挥部,副支队长王荣范任指挥长,组建了111名指战员的抗洪抢险力量,调集通讯指挥车、消防车、运兵车、宿营车、吊车、后勤保障车等各类消防车辆21辆,调集冲锋舟6艘、橡皮艇3艘、折叠船2艘,调集水域救援防护装具、帐篷、桌椅等各类装备物资7000余件套,赶赴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参加抗洪抢险救援,于7月20日7时抵达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未做休整立即赶赴巡视王家坝灾情。根据前方指挥部安排,分别前往曹集镇和郜台乡驻勤。
21、王家坝为什么泄洪地形低洼,设有泄洪和蓄洪功能区,以减轻上下游防洪和抗洪压力和压力;
22、在居民的屋前,坐着老人,玩着孩子,挂着年货。冬天的阳光洒向华夏大地,王家坝也沐浴在阳光中。
23、慢走西田坡庄台,会看见村民的身影,会遇见一个小姑娘跑出来。站在桂花树下,不声不响,低着头拨弄着桂树。一个卖吹气塑料玩具的小商贩骑着电动三轮车走过来。
24、互助村的拍摄景点确定后,剧组主创人员在张振发的引领下,来到了陈郢小学。正值陈郢小学刚刚放学,孩子们排成一队放学回家。主创人员进入陈郢小学后,查看了学校的校容校貌,了解到抗洪时学校的情况。美工于森林表示,学校只要稍加改动,就可投入拍摄。
25、王家坝精神是“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就是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
26、8月11日,阜南县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游客络绎不绝。本报记者李博摄
27、1951年的冬天,天气奇冷,交通条件异常差。谈松曦等技术人员每天要在各个工地上审查图纸,雨雪载途,风雨无阻,要走很远的路。在煤油灯下绘制图纸,常常通宵达旦。他们是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他们激情燃烧,他们是光荣的水利人。
28、王家坝开闸泄洪主要目的就是安徽为了自保,这个坑洼当初就是被设计成泄洪区的,安徽保的是防止淮河大堤溃堤,以及排水不畅导致的内涝,落差小导致安徽段淮河的流量非常有限。
29、这个社会充满公平,蒙洼因奉献而享受到了奉献的红利,不仅民生得到保障,还优先得到发展。《诗刊》社副主编王冰说过:“时代感是当下散文写作所缺失的。”时代感来自现实生活,作家不是历史学家,万不可闭门造车。
30、一口大油锅临时架在街面上,刚出锅的新鲜圆子放在一口口不锈钢盆里。圆子大大的,圆圆的,很规整,一看就知道是用手挤出来的。不像那些用简易套圈挤出来的圆子,七歪八扭,不成个形。
31、邢郢孜是淮河岸边的村子,有一部分房屋和老观乡一样,也建在堤坝上。站在堤坝上放眼望去,淮河分两道从这里流过,河对面也是河南省固始县的往流镇,所以巨大的风车依然可见。
32、在路旁,一块指示牌注明“西田坡”三个大字,循着指示方向望去,又是一座高耸的庄台,庄台上的白色楼房清晰可见,一条平坦的柏油马路伸向那里。
33、王家坝为什么这么重要王家坝本身就有王家坝闸,背后是专门规划的蓄洪区,需要的情况下主动开闸自己淹掉蓄洪区。蓄洪区以前有不少人居住,现在搬出来不少了,还有很多居民的产业,农业,养殖业之类的。一蓄洪就全淹了,所以有“舍小家保大家”的王家坝精神。
34、地处淮河上下游交汇处的王家坝闸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闸”,是淮河蒙洼蓄洪区的主要控制工程。当汛情来临时,王家坝开闸放水,洪水就从淮河流向了蒙洼蓄洪区。据说王家坝闸开闸泄洪“上保河南,下保江苏,保住了整个华东地区”,所以是非常重要的。
35、淮河大堤上的气温潮湿闷热,漫天蚊虫飞舞,指战员们使用机动链锯、镰刀、铁锹等工具,与安徽阜阳支队、亳州支队,对一段长达5公里的灌木丛、树木、杂草进行清障,排查疑似管涌位置。
36、王家坝镇的街道不仅限于坝顶,坝子外是淮河,坝子内是更多的街道,我的车辆在坝顶上一跃而过,从下坝子的一个个路口可以看见坝子内的街道相当有规模。
37、地势低洼,村庄大部分建在堤坝或庄台上。蒙洼蓄洪库和进洪闸均建于此。当回忆起家园被洪水淹没,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就十分心痛。“每次发大水,房子、庄稼全都要被淹,乡亲们都很心疼。但是,如果我们不蓄洪,上下游会有更多的人受灾。牺牲局部小利益,保住全局大利益,我们甘愿做出这种奉献和牺牲。”
38、7月25日,接到总队前方指挥部命令,洛阳支队调派突击小分队前往安徽颍上县增援。当夜22时到达后,33名指战员未作休整,立即投入到八里河镇戴家湖大堤清障巡查任务中。
39、五月的阜南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村庄被绿树包围,很难看到村庄里的房屋。剧组根据需要,又驱车来到郜台乡寻找一片较大的鱼塘。车子行驶在蒙洼大堤上,远远望去,蒙洼湿地一望无际,湿地里有各种各样的鸟儿以及鸭子、鹅、牛都在悠闲地觅食。湿地的美丽让剧组感叹着蒙洼所具有的独特的美。
40、7月19日19时,淮河王家坝站水位涨至09米,超过警戒水位59米。7月20日8时32分,接国家防总命令,淮河王家坝闸开闸泄洪,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濛洼蓄洪区启用,自上游而来的淮河水一路奔涌流向蓄洪区。
41、作用的话简单来说就是蓄积洪水,减轻下游防洪压力。
42、王家坝位于淮河中上游分界处。这里不但有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还有库容5亿立方米的淮河濛洼蓄洪区,在淮河防汛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1953年建闸以来的12个洪水年份里,王家坝共开闸蓄洪16次,蓄洪区内近16万人口18万亩耕地反复化为一片汪洋。
43、今年入汛以来,阜阳先后遭遇七次强降雨,全市平均降水量达59毫米,较常年同期增加三成以上。特别是7月18日以来,在上游河南遭遇特大强降雨和第六号台风“烟花”对该市的严重影响下,淮河安澜,群众安居。
44、我站的这个地方,总书记曾经站过。蓦然之间,感觉领袖与平民之间并不遥远,仿佛就在身边。当你认为的美好事物也是别人认为的美好事物时,这就是美好的事物,不用做表格统计,不用补材料证明。好不好,你看不见吗?
45、蒙河特大桥的南面连接着蒙洼特大桥、曹集特大桥,这三座桥全长483千米。它们既是蒙洼蓄洪时居民的撤退路,又是抢险物资供给线,属于305省道阜南县的长安至曹集段的改建工程。该工程路线长625千米,投资概算04亿元。
46、洪峰过后,这些在淮河沿岸的坚守,这些在昼夜鏖战中流下的汗水,这些在洪水中勇敢的身影,都将成为2020年洛阳消防抗洪抢险任务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47、“从2007年到现在,王家坝闸已经连续11年没有开闸蓄洪。”当地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尤其是以王家坝行蓄洪区为代表的阜南县已逐渐形成近10万人的柳编产业,柳编工艺品发展到数万个品种,远销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48、以微博推文、新闻快报、广播通讯、直播报道、新闻特写、新闻专题、人物故事等多种形式编辑各类防汛抗洪救灾宣传稿件102篇、拍摄电视专题新闻56条、图片223幅。编辑的《转移群众》《运送病人》《管涌抢险》《保障电力》《建立医疗保障点》等电视新闻,先后12次在中央电视台《今日环球》《中国新闻》《24小时》《共同关注》等栏目重要时段重复播出;拍摄的《90分钟化解安徽郜台乡保庄圩管涌险情》图片新闻先后在《中国青年报》《中国应急管理报》《人民画报》头版头条刊发;《大河报》《河南法制报》《东方今报》等省内媒体也纷纷以在重要版块对跟进,对洛阳消防驰援安徽抗洪抢险工作进行动态报道。
49、上保河南下保江苏是假的。从安徽省应急管理厅防汛抗旱处采访获悉,目前合肥两大水库泄洪属于正常水利调度,与河南暴雨泄洪没有关系,因此大家所说的安徽泄洪是为了上保河南,下保江苏是不真实的,但安徽此次泄洪主要是为了防范台风带来的强降雨。
50、庄台外是波光粼粼的沟塘,是种满麦苗与油菜的平原。等到春天来临,庄台将被满地的碧绿和遍野的金黄簇拥起来。
51、王家坝闸是淮河蒙洼行蓄洪区的主要控制工程,建于1953年,2003年拆除重建。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