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德经经典名句及感悟
1、老子是要告诉人们,凡事要把握一个度,只有保持“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的状态,才能够保证事物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智慧的人从不多说话,到处说长论短的人一定会惹是非上身。“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舌头本是最柔软的,但有时又会变成最锋利的武器,伤害别人,伤害自己。谨言慎行是我们一生都该恪守的为人原则。
4、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低头静想,学生要照我的思路去回答,依我的指挥棒去质疑解难。他们还会体会到求知的快乐吗?
6、一个懂得道的人做事方正而不会莽撞,有棱角讲原则也不会去伤害别人,为人正直而不会放纵自己,有了成就也不会因此而炫耀。
7、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老子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
8、——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9、打个比方,若是每个人都是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都想着去碰撞对方以得到更大的地盘,那么到了最后,我们只能剩下一盘乱石散沙,杂乱地分布在各个角落;若是每个人都像是一股细流,或许在碰到石头时会被一分为甚至散落各处,但当它们汇聚在一起时,但是无人可挡的奔腾巨流。而这样的两种社会相遇,孰胜孰负一目了然。相较于西方社会,中国属于经验社会,它最宝贵的资源便是老祖宗留下的知识,知识的惟一载体便是书籍,但许多中国人不愿去承接这些遗产,因为它们太过博大,而这对于一个没有凝结出成体系的科学方法论的国家无疑是一件可怕的现象。
10、(名句赏析):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11、“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12、(名句赏析):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13、说明有“正能量”的人,内心不积,不留,不藏,不滞任何欲望。一切都回归在“于虚无之道”中,是一个很有信言,善者,知者之人。全力帮助别人越多,自己得到的反而越多。也就是自己付出得越多,自己获的也就越多。
14、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5、(感悟)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16、大道废,才提倡仁义;智巧出,才产生伪诈;家不和,才显出孝慈;国不宁,才大讲忠信。一个社会,德讲不下去了,才讲仁义,已经是有心的作为,不是自然的流露了。仁义讲不下去,才讲礼,要大家矫揉造作一番,勉强的东西变成了社会的共识,人的.内在精神也就被戕害得差不多了。——老子
17、天下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
18、(名句赏析):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19、夫唯弗居,是以弗也。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0、人们认为,节俭则办不成大事。但老子则认为,要节俭地运用资源,才能办更多的大事。你要俭用心神、精气,才能保持心神、精气的充沛旺盛;你要俭用财富,才能投资更多更大的企业。所以“俭故能广”,是从实质上说的。
二、道德经名句精选及感悟
1、老子的这句话是在提醒世人,身处于社会之中,面对着形形色色的诱惑,能够坚守住自己的本分,不因外部因素的吸引和干扰而抛弃根本,不忘初心,才能够平安长久。
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老子《道德经》
4、(翻译)上天是不分亲疏的,但总是伴随着有德的善良之人。
5、《道德经》又名《道德真经》、《老子》,为春秋时期老子所著,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也是道教所尊奉的圣典。内容虽然仅有五千字,却字字珠玑,充满智慧和玄妙,是我们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分享其中十句名言,与大家共同学习:
6、(译文)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道德经》
8、(感悟)弱可能转强,而强还会转向衰落。
9、——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10、在这里,老子所谓的“善”,不是盲目地做善事或者自以为是的善行,而是要行符合大“道”的“善”。
11、有关老子道德经的经典哲理语录
12、首先“道”是什么?他是世界最初的圆点;演道为玄,难以说清的众妙之门;道之升华,人道合一的天人之境;道之居所,飘缈的人间仙府;道之人格化,烟霞中的神仙谱;道之德尊,众生的护法神:丰盈的道之意象,要从何处来说?
13、(感悟)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14、(感悟)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15、(名句赏析):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16、做一个为而不争的人,顺其自然,踏踏实实,努力过就好,要明白“越努力越幸运”,但也要懂得非己莫强求。得到了好好珍惜,得不到不去强求,失去了顺其自然,快乐就好……
17、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此章节可能非老子本人写的,后人加的。其中“为无为”应作“为而无为”才是正道!行善不着,犹如莲花不滞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18、第14章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19、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20、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三、道德经经典名句及感悟摘抄
1、(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2、第55章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第56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3、(译文)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交冲下而成新的和谐体。
4、大意: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强化它;想要废除它,就要先兴旺它;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就要先给予一些东西。
5、我们姑且把人的悟性分为三种:上等、中等、下等。悟性最上等的人,他听了“道”的理论,马上就明白了,就会积极地去实践,把这些理论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而悟性中等的人呢,他听了“道”的理论,半信半疑,有时候相信比较多一点,有时候怀疑比较多一点,有时候也会去实践一下,但不久又放弃了,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这一类人。悟性最下等的人在听完“道”的理论后,他完全听不懂,他以为你在讲故事,开玩笑,所以就会哈哈大笑起来,如果他要是不笑,那反而就不足以称为“道”了。
6、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道德经》这本书。《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道德经》书中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下面我们来一起赏析《道德经》中的50句经典名言。
7、出自《老子》。最正直的人表面上却显得委屈迁就,最灵巧的人表面上却显得十分笨拙,而最善辩的人则常常表现得很木讷。说明要透过表面看到问题的实质。
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9、(译文)政令越是繁多,越是行不通、失败的越快,不如持守虚静。
10、——第五十一章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11、——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12、感悟: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感到愈难过。所以,知足的人比较不会受到屈辱,凡事适可而止的人比较不会招致危险,生活得更长久。
13、《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14、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所以看问题要辩证地看待。正所谓福祸相依,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应该抱着一种平常心,顺其自然。更进一步来讲,要将生活中的每一次遭遇都看成生命成长的历程,将遭遇中的精神、能量转化为自身生命的体验中来。对待生活,要有好的心态,不要过分关注荣辱得失。这样的话,才能做到通过无为达到有为,通过不争而没有人与之争。
15、——出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16、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17、(感悟)老子对“道”作了总结性论述。“天之道,利而不害”,是老子的自然观。“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他的政治观。
18、天地万物都有规律,人应当效法自然,遵循天地间的规律,以此安排自己的耕作与生活。
19、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20、“不争”就是不会为了私欲去強为,去妄为,去恶为而去争夺。“不争”并不是消极,不是颓丧。而是积极的顺应拥抱朴素的自然,顺应清静的本性,自然而然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综上所述,怎么去做才无争无害就一目了然。总结概括得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做人要“本份”。“打铁还需自身硬”,做任何事内心不要有欲望,欲望说简单一点,平常也很容易做到的一点,就是不要一心想去占便宜。也就不会有争有害。
四、道德经经典语录及感悟
1、老子的才思学养,洋洋洒洒五千言《道德经》,深邃的哲思,透彻的说理,一字蕴千言,玄机难明,内藏修仙之术,外现治国安帮之理,大有天机洞察,小有教化齐家。
2、点评:五色、五音、五味、田猎、难得之货,这说的都是五欲六尘、财色名利,这些贪欲,障碍了人的本能,看不到“无色之色”;听不到“无声之声”;体味不到“无味之味”,使人的心神狂躁不安,不能平静,离自己的本性渐行渐远。所以圣人只图温饱,不贪求那些外在的享乐,他所追求的是内在修养所带来的身心愉悦。
3、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4、生命是什么?确实没有经历过生死抉择的人是难于深切体会的,但是杰克.伦敦用粗犷豪放的笔触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生命的张力和坚韧,人性在生与死的那一刹那绽放全部的光彩!
5、——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
6、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
7、(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8、感悟: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9、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才是高明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出处原来在这里。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错误,才能够不因一点小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
10、(名句赏析):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11、老子在这里是想要告诉人们,“善”是符合大“道”的,善良的人因为其自身的思想和言行均是符合“道”的,并且能够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那么自然就会被大道所青睐。所以,做人做事应顺应天道,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做个善良的人。
12、我以为"无为"包含着顺其自然不勉强去做的指导思想,因而能够浸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就比方说教育理念中也能够自创。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学习是一件盲目自愿的事情,学生只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才干够学有所成,这就需求我们教育者在教育理论中引导学生快乐、轻松、盲目、自愿地学习。教育中的无为而治,不是不论,而是因势利导,绝不拔苗助长。不顺应自然规律,滥施各种生长激素,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自觉参与各种奥数,学钢琴,拉小提琴等培训常常适得其反。
13、第7章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14、(译文)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
15、(翻译)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16、第4章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1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18、2022读书心得800字精选10篇
19、《道德经》品读心得与感想2
20、(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五、道德经经典名句及感悟图片
1、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长。
3、(感悟)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4、所以,《道德经》带给我们的不是虚无缥缈的消极不作为,而是向世人揭示一种客关规律,对人的作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目标——无为而无不为。
5、(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6、语言和名相不可执着,我认为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圣人之言论,于其时代,于其生活背景可行。但不论是自然还是社会,或者每一个个体,都在变。譬如孔子重视“礼”,是因为周末年人心不古,道德有悖,而《红楼梦》中,在一个“家教甚严”的大家族要遵死礼,就是对年轻人自由思想的扼杀,鲁迅反传统文化,是外国的坚船利炮胁迫中国人不得不直面战争,直面生存困境,在活下去都如此艰难的战争时代,要普通百姓都知礼谈乐是天方夜谭。而在现世,经济科技网络发展,人有了钱想要更有钱,无止尽地追逐美,物质,权力,这于自然规律是相悖的。
7、老子将一切归咎于“道”,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世间万物都是由道衍生而成的,故有:“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于是我们后人再次基础上理解的“道”便是——道是混沌是无极,由此生出鸿蒙之气,内含阴阳,再生而为天地人三才,进而构成世间万物。但是老子又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就是说道是不能用语言所说出来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天道关系。
8、(感悟)“知止”就是知道停止。《道德经》多次提及,“不知足”和“欲得”是带来灾祸的根源,而“知止”则可以避免灾祸。
9、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10、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11、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12、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对待万物,就如同对待自己的手足同胞一样无所偏爱,将万物都视为神圣之物一样的尊重。怎么尊重呢?就是对一切万物都不干涉,任其自然。那么世间的圣人,也应该效法天地,对待百姓也应该视为手足同胞无所偏爱,如何做呢?就是要百姓们任其自然,不要横加干涉他们的生活。
15、自然中一切事物的生长都是无目的无意识的,但结果又合乎某种目的;大自然并不有意识去追求什么,但却无形中达到了一切。水流花开,鹰飞鱼跃,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然而又妙不可言;它们不想实现什么,但又样样都实现了。
16、出自《老子·第二十二章》。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圣人用“道”作为观察天下命运的工具。
17、(译文)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
18、(翻译讲解):坚强者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者属于富有生机的一类。
19、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20、对于企业来说,产品质量是打开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举例来说,马钢通过不懈努力攻克了汽车板个性化需求多、汽车板更新周期短、汽车板表面要求极高,生产难度大、汽车生产的流水线自动化,对钢板质量稳定性要求极高、汽车生产流程长,技术难点多,读书笔记集成度高等五大核心难点,现作为国内主流汽车板供应商,已逐步打开市场,拥有更多的用户群,赢得更好的口碑。而在在公司产线、冷轧产品升级过程中,我们建立较为完备的设备体系,以推进设备精益管理为重点,通过加强基础管理和强化专业培训,实现设备由修向控、由修向管的转化,确保设备稳定运行、精益运行,为硅钢、家电板、汽车外板等高端产品质量稳定提供坚强保证。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