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叔本华简介
1、叔本华,被称为“悲观主义哲学家”。他是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的反对者、新的“生命”哲学的先驱者。对人间的苦难甚为敏感,因而他的人生观带有强烈的悲观主义倾向。致力于哲学家柏拉图和康德著作的研究,蔑视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他的一生并不得志,在去世前几年获得声誉以前,一直过着隐居生活。
2、直到两年后,他完成另一部作品,又想到叔本华。
3、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财产是否满意不是由他所拥有的决定的,而是由他所想要的东西决定的。因此,穷人不会因为得不到巨大的财富而焦虑不安,但富人在计划失算落空的时候,却不会考虑到自己已经拥有相当可观的财物,并以此安慰自己。
4、“躺平”跟他绝对没有关系,相反他是亲身实践“反躺平”的代表。
5、常人却寄希望于身外之物,寄望于从财产、地位、妻子、儿女、朋友、社会人群那里获取生活快乐;他把自己一生的幸福寄托在这些上面。这个人的重心在他的自身之外。
6、要知道这是在19世纪上半叶,那时候弗洛伊德都还没出生,距离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要早半个多世纪。
7、同时,安排了另一个老年咨询师,而这个老年咨询师的学术背景和擅长的咨询方法也和自己很相似,通过这位老年咨询师朱利亚斯帮助菲利普的过程,完成自己跨越时空给叔本华进行的治疗。这是“叔本华的治疗”的第二层含义。
8、2008年奥运夺金后,这6个女孩去哪了?
9、年龄和经验能让一个才智最为平庸的人,跟极有才的人相抗衡。
10、严复特别推崇教育救国,他把教育看做是“强国根本”,可以“愈愚”(治疗愚昧)。他认为教育是救国的上策,“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据此,严复根据西方的教育制度为中国设计了新的教育体系,即教育分三阶段进行:小学堂(16岁以前)、中学堂(16岁至20岁)、高等学堂(21岁后),在高等学堂学习四年后,再升入专门学堂分科学习,学习成绩优良者可以出洋留学深造,等等。他的这些思想和设想,在当时中国的思想文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11、亚瑟·叔本华早年在英国和法国接受教育,能够流利使用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欧洲语言和拉丁语等古代语言。他最初被迫选择经商以继承父业,在父亲死后他才得以进入大学。
12、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
13、豪猪在冬日为了取暖,会在一起。但是很快被硬刺扎痛,然后分开。
14、然而,就是因为钦佩他,反而对他的身世和其他观点感到特别唏嘘。
15、除此之外,另外一种因素也限定了一个人的眼界和视野,使他或对将要实施的计划缺乏远见,或无力预知未来事件的发展,这就是:
16、而他也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在韦斯步行向绞刑架走过去的时候,他高声发话以便让旁边的人听见:‘啊!正如多德博士所说的,我很快就要知道那一个伟大的秘密了!’当时,他被绑着臂膀,但他不用别人的搀扶就迈上了绞刑架的梯子,他向朝观望者鞠躬,聚集在下面的人群对此举立即报以雷鸣般的赞许声”一个人在面对永远的死亡时,想的却是给一群乌合之众留下好印象,可见在意他人看法这一行为所具有的强烈动机。
17、叔本华作为一名哲学家,著作独特深刻,唯有这本书尽量从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清晰简明,适合大众阅读。
18、不少人羡慕他人能够经常遇到有意思的事情,其实这些人更应该羡慕他人理解事物的能力。在后一种人的描述中,他们经历过的事情都含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而这一点正是归功于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即便在一个精神丰富的人看来是饶有趣味的事件,如果反映在一个肤浅、庸俗的头脑里面,同样的事件就只不过是平凡世界里面的乏味一幕而已。
19、年,他进柏林大学深造。
20、但是相反,我们应该确实遵循自然规律来教育儿童。让儿童头脑中建立概念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或最少应该用同样的方法去进行检验,这样才能使儿童有自己的思想,即使形成的不多,但也是有根据的,是正确的。通过这样,儿童就学会用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标准来衡量事物,它可以避免众多奇怪思想和偏执,也不用在今后的人生课堂上再去消除它。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孩子们的思想始终能习惯于明确的观点,获得全面的知识,就会运用个人的判断力对事物进行没有偏见的判断。
二、叔本华 百科
1、在人生的历程中,运气起了很关键的作用,人的各种努力在运气的作用下常常微不足道,但是我们很难预测运气的好坏或事物的走向,我们只能根据眼前的情况做出行动,而每项行动,常常是由我们的天性决定的。平庸的人往往会被事物暂时的表象迷惑,而优秀的人能够认识到事物永恒变化的本质,从而不会因为突然的变故产生强烈的感情,影响自己的决定。
2、而人们对此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无益的:就像是船上的舵手,如果不断地努力工作,也许可以帮助船只顺利航行;但是,一阵突来的狂风却可以使所有努力全然无功。然而,如果风向适宜,即便无人掌舵船只也能顺利航行。
3、翻译心灵语言:一杯咖啡英语编译组员招募中(2021版)
4、在他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除了5部长篇小说和大量评论文章外,一共创作了52个剧本。其中《卖花女》在1964年改编成电影《窈窕淑女》,当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音乐等八座奥斯卡奖。
5、人自身的差别是大自然划分的,因此和第三项比起来,它会对人的幸福生存产生更加根本的影响,因为人的快乐或者痛苦实际上正是来源于人的自身,是人的感情、意欲和思想的产物,而人拥有的财产或者他人的看法,都只能间接影响人的幸福。
6、下面这一段文字摘自《泰晤士报》上一篇关于对托马斯韦斯执行死刑的报道。
7、他的主要著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自然意志》、《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等,《叔本华全集》已出版7卷。 哲学思想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形成于黑格尔活动时代的后期,他抛弃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寻求新的出路 。
8、作者:叔本华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副标题: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译者:林康成
9、朱利亚斯请她反复说这句话。
10、叔本华,1819年发表重要著作《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分为四册,其中包括: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和伦理学。这部书标志了叔本华思想发展的顶点。尽管他因受到同代人的冷遇而感到失望,但他坚信真理的最后胜利。他认为,“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为它长久存在”。经过了19年的“无声的愤慨”之后,他在1836年发表了短篇论文《论自然界中的意志》。叔本华这篇文章灵巧地运用了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中的疑问和发现来维护他关于意志的学说。在前言中他公开地对“骗子”黑格尔及其帮派予以沉重的抨击。然而直到1853年之后,叔本华的哲学才为世界所重视。
11、美不美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审美的态度,一切审美态度都是无利害感的。科学只研究现象界的规律,艺术则直指现象界后面的物自体,因此艺术高于科学。在各种艺术中,叔本华又认为音乐比其他艺术效果强烈得多,深入得多,因为其他艺术只是理式的表现,而音乐却是意志的直接客体化和写照。他也非常重视悲剧,这是因为悲剧所写的是人生的可怕方面。悲剧的目的不在于改变人生的不幸,而在于把人生的不幸揭示出来,使人认识到人生是一场恶梦,无可留恋,因而断念。断念是对于生存意志的拒绝或否定。这反映了叔本华美学的悲观主义倾向。
12、他的知识仅限于应对现时的计划和眼前的事件。因此,只要一个人的目标稍微遥远一些,他就感到难以掌控;于是他不得不满足于一个大概正确的方向,然后在沿着这个他认为对的方向前进时,再不时地小心调节方向。
13、萧伯纳是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杰出的代表之是现代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批评家,是18世纪以来英国最重要的散文作家,现代最优秀的戏剧评论家,音乐评论家,政治、经济、社会学等方面的卓越的演说家和论文作家。
14、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
15、叔本华出生于1788年,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不是犹太人。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他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他的代表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16、在灿烂的日子里,想到阴霾的天空;
17、而今年90岁的欧文·亚隆,身体依然硬朗,还将于生日之际,与国内一众心理学者举行对谈。
18、很显然,想要促进我们的幸福,既要抑制过于在意别人想法的冲动。别人的看法对于我们的影响并不直接存在,只有当别人的看法对一些事物产生了影响,我们自身因此受到影响的时候,别人的看法才值得我们考虑。除此之外,在别人的头脑意识里面所发生的事情,对于我们并不重要。
19、那么,他是怎么会对叔本华感兴趣的呢?
20、我们知道,任何思想的背后都与这个人的人生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
三、叔本华人物介绍
1、能使我们从痛苦或无聊的情绪中解脱出来的就是丰富的精神。人的精神越丰富,那么留给无聊的空间就越小。一个人不痛苦的时候就会感到无聊,而在痛苦时就会忘记无聊的烦恼。一个精神丰富的人会追求没有痛苦、没有烦恼的状态,追求宁静和闲暇。如果他具备深邃远大的思想,他甚至会选择独处,因为一个人自身拥有越丰富,他对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来说就越不重要。所以,一个人具备了卓越的精神思想就会造成他不喜与人交往。
2、本书所收录的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1788-1860)讨论人的道德、自由的5篇文章。道德或者不道德在叔本华的哲学中有着精确的含意界定,道德关乎人的意欲(本性),与智力、认知没有直接的关联。探究的就是人的本性及其发挥的规律,还有就是道德在人生中的含意。
3、作者:(德国)阿图尔·叔本华
4、投稿方式: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2201385231@qq.com。
5、实行彻底的禁欲主义,就断绝对世界的迷恋,以获得“寂灭中的极乐”和“不可动摇的安宁”。
6、关于如何处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我们应当认识到,未雨绸缪的计划是毫无用处的,因为时间会改变我们的想法,计划也常常因为各种阻碍而无法实现。将来和过去都不是看上去的那么重要,只有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我们应该有意识的享受现在、珍惜现在,要知道,每一天都是不会重来的。
7、我们的整个生命——更不要说它的赐福了——都不值得我们为之如此地胆怯不安、战战兢兢。因此,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坚定不移地迎接命运的挑战。
8、在他看来,万物的存在和运动的根源就是求生意志,这种意志是人的生命的基础。叔本华指出,康德分裂现象与物自体是错误的,因为现象同物自体的关系,就是表象同意志的关系。
9、是呀,既然是爱表现出来的一面,那么为何自己要费力地努力装成另一个人被人喜欢?
10、1836年,《论自然中的意志》,über den Willen in der Natur;
11、尼采以叔本华为例,充满激情地阐述了他对哲学家的品格、哲学家的使命哲学与人生、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思考,行文流畅,一气呵成。他把叔本华作为他表达自己思想的工具,“写入该书的是我的最内在的经历,我的生成。尤其是我的誓愿”。作为唯意志论的继承者,尼采分八个部分阐述了成为你自己且获得更高的自我、肯定人生的意义、哲学家首先应该是一个真实的人且具有独立的人格、在自己身上战胜时代的弊病、取消国家对哲学的庇护等观点,确切的说是阐述了“教育家尼采”的思想。
12、我们已经知道,一个人的自身是最重要的,因为一个人的自身个性永远伴随着他,他所体验的一切都跟他的个性有关,无论他经历了什么,他首要感受到的是他自己。无论在物质世界和还是精神体验上,我们的个性都会对我们的感受产生影响。
13、在童年期,我们更多是对这个世界产生认知,一切都是新鲜的、令人愉悦的。而对事物的各种认识,也会从此刻留在我们的印象里,为我们肤浅的世界观打下基础。但也正是由于童年对世界产生的美好认识,让我们误以为世界是一个给人幸福的地方,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产生了各种渴望,也会在希望落空时感到无比的痛苦。
14、亚隆发现,叔本华的观点极为悲观、厌世,而且其生活状态也是如此,是活脱脱直接平躺的“躺平”者。
15、我们必须清楚:人们头脑里面的认识和见解,绝大部分都是虚假荒唐和黑白颠倒的。本身并不值得我们重视。当我们终于成功地摒弃了这一普遍的愚蠢想法,那我们内心的安宁和愉快就会令人置信地增加。
16、一位古代作家曾确切地说过,世界上有三种伟大的力量:智慧、力气和运气。我认为运气最为灵验。
17、在感受爱的温暖时,想到可怕的仇恨;
18、“儿,一个人也不见,这样不好,我很难过,一个人不能也不应该总那样孤立自己。”
19、男性荣誉是由女性荣誉衍生的,要求男性必须对其妻子破坏婚姻的行为感到愤慨,并至少要通过与她分离来惩罚她。如果他睁着眼睛容忍妻子的所为,他就将被整个男性社会打上耻辱的印记。
20、这种人也许尽管正遭遇着不幸,或者就算自身的财富与健康都十分匮乏,但他人的赞许仍会给他带来安慰。而如果他们想获得别人好评的心理受到了挫折,或者当他们受到别人轻视怠慢时,肯定会难过,很多时候还会感受到深刻的创痛。
四、叔本华的人生哲学
1、写作于1853年原书155页,简写后约7700
2、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摆动。
3、在她们的教师生涯里,恰好都有新东方“烛光行动”的参与
4、我们的举止和态度会变得更加自信、踏实,更加真实和自然。我们不用活在别人的视线里,恢复真我,躲过许许多多真正的不幸,追求享受那些实在的好处。如希腊文所说:“高贵的也就是难以企及的。”
5、或许他们具有某样能引以为傲的才能,但他们应该认识到这些才能与平凡庸俗、溜须拍马根本无法匹敌。“在局促狭窄的屋子里,无从施展,要昂首挺胸已经非常困难。”
6、其实,说起“躺平”,不能不提西方哲学史上著名的代表人物叔本华。他的哲学思想和他的生活方式,其实就可以用“躺平”来概括,可以说他是“躺平”学的鼻祖。
7、最直接我们的幸福的莫过于轻松、愉快的感官,谁经常笑,谁就是幸福的,谁经常哭,谁就是痛苦不幸的;高兴的心情直接就使我们获益,它才是我们幸福的现金;我们应该把获得和促进愉快心情放在各种追求的首位,能够增进愉快心情的莫过于健康,贡献最小的是金钱;愉快的心情就是从身体里长出来的花朵。
8、青年时期困扰我们的只是我们对于幸福的追求。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总会对其感到不满,难以感受到快乐和幸福。而到了后半生,我们就会感到对遭遇不幸的害怕和忧虑,我们此时已经认识到,欢乐是虚幻的,而不幸才是真实存在的,为了躲避不幸,各种焦虑和担忧困扰着我们。
9、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10、我本来可以爱你的,你是我见过的最出色的男人……
11、虽然健康能极大地增进我们的愉快心情,但愉快的心情却不完全依赖于健康,因为即使是完全健康的人也会有忧郁和沮丧的心情,这是由人天生的自然结构决定的——一个人的感受能力和他的身体健康水平之间存在一定比例。身体健康的人,会具有更强的感受能力,更容易获得超常的兴奋或者强烈的忧郁。天才的条件就是具备超越常人的感受能力,所以亚里士多德相当正确地认为:所有杰出、优越的人都是忧郁的。
12、对于像人类这样一个贫乏又充满需求的物种,人们最为尊重和崇拜的就是金钱了,甚至权力本身也只是获取财富的工具。人们热爱金钱甚于一切,并经常为此受到责备,但是人们热爱金钱却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任何其他物品只能满足人的一个需要,例如食物能满足饥饿的人,药物能满足病人,皮毛能满足冬季等等,唯独金钱才具备了所有的好处,因为金钱不只是满足某一具体需要,而是满足普遍的多种需要。
13、(1)人的躯体也是自我意志的表现。
14、1813年大学博士论文《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über die vierfache Wurzel des Satzes vom zureichenden Grunde;
15、我们应把已经获得的金钱视为抵御灾祸的工具,不是拥有财富就可以寻欢作乐。如果一个人凭借自己的天赋赚到满意的钱财,那他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天赋是恒久不变的本金,而赚取的金钱只是本金的利息,所以他会轻松地把挣到的钱花掉。但是天赋难免会枯竭,他们无法继续挣得钱财,最终只能陷于贫困。我们应该妥善处理已经获得的本金,获取更多利息。
16、不过,一般来说,命运很快就降临了,它粗暴地抓住我们,教训我们说: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属于我们的,一切都归命运所有,因为命运不但对我们的财产物品、老婆孩子有用无可争辩的权利;甚至我们的手脚、耳目、脸部中央的鼻子也归属于它。无论如何,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会获得体验,就会明白幸福和快乐只不过是一层晨雾,我们只能从远处看到它,一旦走进,它就消失不见了。
17、荣誉是外在的良心,而良心是内在的荣誉。——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18、在叔本华人生最后30年中,除了当天来回的那种拜访,他一步都没有离开过居住地法兰克福,住在租住的房子里,没有薪水,也没家、没老婆、没亲人,连一个朋友都没有。
19、凡人的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人的自身(人的个性,包括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潜在发展);身外之物(财产和其他占有物);人向其他人显示的样子(名誉、地位、名声)。
20、在这样的背景下,叔本华的父亲希望儿子能够子承父业,并且在这样动荡的岁月中能够带领家族走出困境,于是,从小就想培养叔本华成为商业精英。
五、叔本华生平介绍
1、具有常乐的特殊个性的人士,他所拥有的高度的理智,别人所追求的那些快乐,对他来说不但是多余的,甚至是一种负担和困扰。
2、年夏季以后,叔本华全力撰写他的哲学杰作《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他把自己思想的精华全部注入此书。
3、克里斯托弗·贾纳韦(ChristopherJanaway)2005年起任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教授。曾任教于悉尼大学以及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近年来致力于对叔本华、尼采及美学的研究。已出版著作《超越无私:读尼采的系谱学》(2007)、《叔本华》(2002)、《叔本华哲学中的自我与世界》(1998)、《关于卓越的意象:柏拉图的艺术批评》(1995)等。
4、……存在……就是当下匆匆成为往昔的持续过程……人们的生活无疑充满了成败,人的肉体生命也在不断地面临考验,一直到死。最后,同样,人的内心活动也是不断克服倦怠的过程。人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在与不断逼近的死亡做斗争。
5、《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在许多方面都令人惊奇。除了非同寻常的语言明快,风格优美之外,在不到500页的书中论及了哲学的四个分支——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和美学的主要问题。
6、叔本华和母亲的关系之前是很紧密的,他们能够一起讨论学术问题的关系,父亲去世后,叔本华也希望能够取代父亲在母亲心中的位置,继续与她亲近,包括他故意被学校开除,以能够退缩母亲身边。
7、现在,我也把这个故事推荐给你。不管你是否选择“躺平”,相信你都会从亚隆对叔本华的治疗中获得更深的感悟。
8、纯主体通过直观与审美对象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就从现实的苦海中解脱出来。
9、成功之时,不忘提醒困顿的存在;
10、人的健康远远压倒一切外在的好处,一副健康、良好的体魄和由此带来的宁静和愉悦的脾性,以及活跃、清晰、深刻、能够正确无误地把握事物的理解力,还有温和、节制有度的意欲及由此产生的清白良心,所有的好处是财富、地位不能代替的。
11、如何通过叔本华的“躺平”学,去理解现在“躺平”的人?
12、一定的忧愁、痛苦或烦恼,对每个人都是时时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没有压舱物,便不会稳定,不能朝着目的地一直前进。
13、叔本华从小孤僻,傲慢,喜怒无常,并带点神经质。他对自己的哲学也极为自负,声称是一种全新的哲学方法,会震撼整个欧洲思想界。然而他的著作却常常受人冷落。他的一生不算风光,直到1853年时,他的哲学思想才被世人所重视,不过却于1860年9月21日病逝。
14、人所展现的表象可以分成三部分:地位、名誉和名声。地位是指世俗赋予的头衔或勋章,地位并不能准确评价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地位的作用就是得到别人虚假的表面尊敬。
15、过后,如果他试图批评自己的行为——根据那些苛刻的眼光和只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毫无用处;如果他开始将那些指导过别人的普遍规则运用到自己身上,而没有认真考虑“对别人有利的未必对自己有利”这句箴言,那么,他将遭受使自己得到不公正待遇的危险。
16、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17、说起来,其实是源于对叔本华本人的赏识。
18、最后,这一对母子关系彻底闹僵,在母亲最后的25年间,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19、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
20、叔本华提出了两种摆脱人生痛苦的方式: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