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2、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6、1(君子周急不继富。)
7、语出春秋·孔丘《论语·泰伯》。鸟将要死时,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时,他说的话是善意的。人有善的一面,也有不善的一面;大凡人在将死之时,其心地都显现了善的一面。故云:“其言也善。”
8、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9、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高尔基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2、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14、语出春秋·孔丘《论语·子罕》。等到了冬天,然后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凋亡的。
15、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6、(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解释:已经做过的事就不用再提了,已经做了的事就不要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得失与责任。
19、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20、(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二、论语中的名句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论语》
5、译文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不是忠实?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
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7、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8、(译文)仲弓问(怎样是)仁。孔子说:“出门(工作、办事)时要像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用差遣人民时要像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为国家办事没有怨恨,处理家事也没有怨恨。”仲弓说:“我虽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
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10、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论语》
11、(译文)子夏到莒父做地方长官,问怎样为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12、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把是否对社会有用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而不是钱多钱少,虽然这样有时候难免陷入困顿,但只要不断提升自己,自我价值总有一天会得以实现。所以具有君子品性的人,只忧心自己的修为问题,而不在意是否贫穷。
13、不怨天,不尤人。
1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5、(译)孔子说:“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16、(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7、“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孔子《论语》
18、(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19、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0、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三、传统经典名言名句
1、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孔子《论语》
2、今天,为大家带来《人民日报》微博整理收集的论语名句,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和家长们背诵、收藏和转发!
3、内不欺已,外不欺人。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5、没有一处遗产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莎士比亚
6、译文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东西你懂得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1(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9、(译文)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0、你在个人生活或工作当中,可能由于诚实而丢掉某些你想要的东西。但是,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失掉一次应有的回报算不了什么。
1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12、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13、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4、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
1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6、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17、语出春秋·孔丘《论语·述而》。心中想到了仁,仁自然就回来!
18、(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19、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2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四、论语50句经典语录
1、(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8、语出春秋·孔丘《论语·为政》。先把事情做出来,然后再去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随后再说出来。
9、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志存高远,乐在其中,即便身居陋巷,衣食简朴,又有何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格局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10、过而不改,是谓过已。
11、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12、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③(),则言不顺;(),则事不成。
17、(译)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地留去。”
18、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19、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20、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篇》。艰苦的环境,困难的时刻,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品性。百折不挠,不轻言放弃,才可能有所成就。
五、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及解释
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2、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
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一次失信的债务,需一生去偿还。
5、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6、(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7、近者说,远者来。
8、(译文)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命中注定,富贵由天安排。’君子(只要)敬业而不犯错误,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呀。君子担心什么没有兄弟呢?”
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0、(译文)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11、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3、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语出春秋·孔丘《论语·为政》。知道承认自己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便是智慧。
17、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8、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