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络编程
  • 网络文章
  • CMS技巧
  • 软件编程
  • PHP笔记
  • JavaScript
  • 网络昵称
位置:四海网 > 网络文章 > 经典句子 >

诸葛亮诫子(精选好句102句)

人气:59 时间:2023-07-12 01:50:26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

1、诸葛亮诫子书全文原文多少字

(1)、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2)、在出山之前,他独居隆中,躬耕陇亩,以读书为乐。

(3)、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4)、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5)、出山之后,刘备予他官、予他财、予他名,但他依旧本色生活。

(6)、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生活中多做减法,才能让我们不至于沦为物质的奴隶,活成最好的自己。

(7)、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8)、    曹操的智能谋略,远远超过别人,他用兵像孙武、吴起那样,但是在南阳受到窘困,在乌巢遇上危险,在祁山遭到厄难,在黎阳被敌困逼,几乎惨败在北山,差一点死在潼关,然后才得僭称国号于一时。何况臣下才能低下,而竟想不冒艰险来平定天下,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三点。

(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0)、欢迎朋友们加我关注、评论、点赞,我也一定会认真阅读评论点赞您的文章!谢谢您的阅读!!!

(11)、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夫学须静也)

(12)、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13)、6丶骨含仙气生来瘦,羽插天风过处寒。《谢迤侍御送鹤》宋代 王禹偁

(14)、蜀汉二把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丞相的家产,不过是几棵树几亩田。

(15)、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非宁静无以致远)

(16)、“年不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社会,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等到将来知道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蒋捷的“而今听雨僧庐下,鬓以星星也”,大概也得益于诸葛亮《诫子书》,是对其最好的诠释。

(17)、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我们很容易烦躁惊慌、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也失了方寸。

(18)、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19)、公鸡看到小米,就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打下课铃。

(20)、非(fēi)学(xué)无(wú)以(yǐ)广(guǎng)才(cái),

2、诸葛亮诫子

(1)、有人质疑这不过是书中夸大的演绎,但不可质疑的是历史上诸葛亮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军事家。

(2)、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3)、后来终被发现,老师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主动为他开起了小灶辅导功课。

(4)、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6)、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7)、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8)、后来终被发现,老师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主动为他开起了小灶辅导功课。

(9)、非(fēi)志(zhì)无(wú)以(yǐ)成学(chéngxué)。

(10)、《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世留存多篇《诫子书》。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11)、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12)、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13)、每天晌午公鸡都会鸣叫三声,每到这时司马徽就知道下课了。

(1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5)、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16)、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 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家长朋友们,一定要让孩子们记住“学须静,才须学”这六个字,而且要懂得“静”就是专注一念,心不旁骛,就是全神贯注的学习。只有学习才能获得真知灼见。

(17)、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18)、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9)、  诸(zhū)葛(gě)亮(liàng)诫(jiè)子(zǐ)书(shū)

(20)、诸葛亮乃一世之雄杰。其子亦有乃父之风。亮殁后,诸葛瞻为蜀重臣,在蜀民中名誉很好。后来为保卫国家,战死。其一子尚同死。另有一子遗存于世。

3、诸葛亮诫子书全文

(1)、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

(2)、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是依靠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就落魄,大多不能融入社会,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3)、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4)、君子之行牢记在心 淡薄明志 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

(5)、可是诸葛亮却很不高兴,他听课还没过瘾,不想下课。

(6)、悲(bēi)守(shǒu)穷(qióng)庐(lú),

(7)、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8)、用这个小伎俩,诸葛亮骗司马徽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

(9)、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才须学也)

(10)、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11)、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12)、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3)、才(cái)须(xū)学(xué)也(yě)。

(14)、男孩继续道:“现在,请您遣散所有人。”国王照做了。

(15)、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6)、此消息一出,很多人前去王宫里寻找表。一时间,王宫里人来人往,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17)、险(xiǎn)躁(zào)则(zé)不能(bùnéng)治(zhì)性(xìng)。

(18)、年与时迟,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9)、前有慈父熏陶,后有名师指路,诸葛亮在求知的路上如饥似渴。

(2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1)、每天晌午公鸡都会鸣叫三声,每到这时司马徽就知道下课了。

(2)、有人说,现代社会中大千世界的众生相就是忙碌、盲目和茫然。

(3)、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    如今百姓贫穷兵士疲乏,但战争不可能停息;战争不能停息,那末耽在那里等待敌人来进攻和出去攻击敌人,其劳力费用正是相等的。不趁此时去出击敌人,却想拿益州一地来和敌人长久相持,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六点。

(5)、读书,是引领一个人进入更广阔天地的钥匙。诸葛亮就是手握这把钥匙,为自己铺就了通向更高舞台的阶梯。

(6)、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

(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俭以养德)

(9)、 要俭朴节约。每一个善于吃苦耐劳的人,都知道“锄禾”的道理。时刻保持俭朴节约,实际上也是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常对照检查自己,不因生活、待遇改善而沾沾自喜,甚至走向腐化、堕落。从古至今,几乎每个朝代走向衰亡,都是因为没有能够保持艰苦创业时的俭朴节约,一度挥霍无度,放松了思想警惕,就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其后果是无法弥补的。例如战国时期的吴国,吴王夫差打败越国以后,骄横无比,每时每刻都在做霸主的美梦,整天迷恋于美貌的西施,不再精心治理朝政和加强国防建设,结果在派兵攻打别国时,被越王勾践乘虚发兵灭掉吴国,导致吴王夫差自杀,国人流亡。俭朴节约,时刻警醒是多么的重要啊!

(10)、《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11)、此后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里谈到志向的问题,不清心就不能做到明确志向,而不排除外来因素的纷扰则就更不能达成远大的学习目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说明学习的重要性,静心才能学习,学习才能提升才干。

(12)、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13)、有个“喂鸡求学”的小故事,就是出自于诸葛亮。

(14)、非(fēi)宁(níng)静(jìng)无(wú)以(yǐ)致(zhì)远(yuǎn)。

(15)、但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经历的事,却能让他受益终生。

(16)、夫(fú)学(xué)须(xū)静(jìng)也(yě),

(17)、我们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静”字尤其显得难能可贵。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究竟想要什么。而不是随大流,渐渐迷失在人群。

(18)、节俭,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品格和态度。

(1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0)、堂堂丞相,亲自带兵,为了节约粮食,两天才吃一天的口粮。

5、诸葛亮诫子书繁体字版

(1)、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男孩继续道:“现在,请您遣散所有人。”国王照做了。

(4)、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  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静以修身)  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俭以养德)  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非淡泊无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夫学须静也)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才须学也)  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非学无以广才)  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非志无以成学)  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淫慢则不能励精)  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险躁则不能治性)  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  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  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  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将复何及)  注释  ⑴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⑵行:操守、品德。  ⑶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名利。  ⑷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⑸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⑹广才:增长才干。  ⑺淫(yín)慢:过度的享乐,慢:懈怠,懒惰。淫,过度  ⑻励精:奋勉,振奋。  ⑼险躁:冒险急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⑽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⑾驰:消失、逝去。  ⑿日:时间。  ⒀遂:于是,就。  ⒁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⒂穷庐:破房子。  ⒃将复何及:怎么还来得及。  ⒄才须学也:才:才干  ⒅意与岁去:意:意志  (19)俭以养德:以简朴节约财务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格  (20)枯落:枯叶一样飘零  (21)夫:大丈夫

(5)、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6)、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9)、就在这时,一个小男孩站了出来,对国王说:“尊敬的国王陛下,请您放了所有人吧,我能找到您的表。”

(10)、刘备临死之前曾托孤于诸葛亮,当时的中都护李严曾写信劝丞相接受“九赐”,进爵称王。

(11)、但其实,所有的忙碌、盲目和茫然都是因为心中缺乏一个“静”字。

(12)、(作者)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一说诸葛乔)的。

(13)、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14)、遂(suì)成(chéng)枯(kū)落(luò),

(15)、而这三个宝藏,就是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

(16)、 这是诸葛亮54岁时将出兵伐魏,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信。这封只有86个字的短信,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殷切期望。我国古代的文臣武将经常在外,用书信、诗歌教育孩子就成了主要的家教方法。诸葛亮同时给他哥哥诸葛谨写了一封信,说“我的儿子瞻,今年已八岁,聪慧可爱,我嫌他太早熟,恐怕将来难以成大器。”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缺点非常了解,他的教育也很有针对性。更重要的是这封家教书信包含了丰富的家教思想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借鉴。

(17)、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18)、《诫子书》虽然只有86个字,却教会了孩子修心戒浮躁,读书戒懒惰,生活戒奢侈。

(1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0)、国王大怒,命令卫兵抓捕所有前来寻找表却没找到的人。

(1)、但其实,所有的忙碌、盲目和茫然都是因为心中缺乏一个“静”字。

(2)、 ②学习诸葛亮《诫子书》的启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诸葛亮诫子书译文翻译
  • 诸葛亮的诫子书朗读视频
  • 诸葛亮创作诫子书的背景
  • 读诸葛亮的诫子书(精选
  • 诸葛亮诫子书的用意和启
  • 诸葛亮诫子书是汉代吗
  • 楷书诸葛亮诫子书(精选
  • 三年级句子训练(精选好
  • 感悟人生的句子图片带文
  • 感悟人生的句子伤感图片
上一篇:感恩父爱作文800字(精选好句61句)
下一篇:没有了
热门文章
  • 精选名人名言及感悟100句
  • 精选关于劳动的名言简短
  • 精选关于爱国的名言诗句
  • 精选诗词名句积累大全1
  • 精选团结的名言警句大全
  • 精选名人文明礼仪格言1
  • 精选尽孝道的名言警句1
  • 精选适合教师的座右铭简
  • 精选读书的三大好处100句
  • 精选小学一年级珍惜时间
  • 最新文章
    • 诸葛亮诫子(精选好句102句
    • 感恩父爱作文800字(精选好
    • 诸葛亮诫子书译文翻译(精
    • 老师你好字图片(精选好句
    • 诸葛亮的诫子书朗读视频
    • 描写建筑物的成语是(精选
    • 诸葛亮创作诫子书的背景
    • 挫折的事例自己的感悟(精
    • 读诸葛亮的诫子书(精选好
    • 挫折的事例50字左右自己作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