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峰的故事和资料
1、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去沈阳。路上,雷锋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牵着一个小女孩,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想都没想,脱下身上的雨衣就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她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直发抖,就把自己的贴身衬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们早饭没吃,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
2、雷锋经常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被人们称为他帮助同志学习知识,同班战友乔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锋就手把手地教他认字,学算术。同班战友小周父亲得了重病,雷锋知道后,以小周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信又寄去10元钱。战友小韩在夜里的出车中棉裤被硫酸水烧了几个洞,雷锋值班回来发现后,把自己的帽子拆下来一针一针地为小韩补好裤子,轻轻地盖在他身上。知道这个情况的乔安山说:“为了给你补裤子,雷锋半宿都没睡!
3、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可自己淋得透湿,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
4、牛家屯里有一户人家,爷爷奶奶都六十多岁了,不幸都中风,躺在床上不能动,父亲四十多岁,腿有残疾,干不了重活,哥哥二十岁,是家里的主要劳力,弟弟十二岁,辍学在家,照顾爷爷奶奶。
5、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6、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7、大家都夸弟弟,弟弟说:“多亏了雷锋叔叔帮忙!”
8、那么,雷锋精神的具体内涵有哪些呢?
9、“雷锋迷”姜国林和他的部分收藏品。
10、少年看了一眼雷锋,看到雷锋头顶那颗闪闪的红星,就跪在地上抱住雷锋的腿,说:“解放军叔叔,我爸爸生病了,在家不能动,可还有好几个农具没打好呢,老乡明天就要来拿货。如果打不出来,就耽误人家种地。”
11、雷锋和他的战友经过这条河时,看到河上没有桥,有只好从水里的石头上过河。雷锋正在过河的时候,河边来了一个人,一个残疾人,从地上爬过来的。
12、雷锋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被人们称为“小小的雷锋图书馆“。他帮助同志学习知识,同班战友乔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锋就手把手地教他认字,学算术。同班战友小周父亲得了重病雷锋知道后以小周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信又寄去10元钱。
13、1962年8月15日上午8时,雷锋与战友乔安山在准备前去洗车时,雷锋下车指挥倒车,车轮打滑,碰倒了一根电线杆,这根电线杆打到了雷锋左太阳穴上,雷锋当即昏死过去,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2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12时5分不幸英年早逝,年仅22岁。
14、5雷锋做好事,对他来说很平常,他去外地执行任务,中途坐火车他还一个劲地做好事,他看到车上的人非常多,把自己的坐位让给了一个老奶奶,他见列车员忙不过来,就帮他扫地、擦玻璃、倒水、一些顾客见他忙前忙后的,便让出自己的坐位。可他笑着说:“谢谢了,不过帮助群众做事是我应该的,还是你们坐吧!”。
15、他不怕苦不怕累,冒着严寒治理沩水河;他积极肯干,以大无畏的精神拦截汹涌而来的洪水;他不贪图安逸,执意来到条件艰苦的鞍山钢铁厂……他的感人事迹传遍了全国,成为道德的楷模。
16、过年的时候,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过年过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帮着打扫候车室,给旅客倒水······
17、中新网雷锋事迹——一颗“螺丝钉”的故事
18、直到中午休息,雷锋被一群工人围住了,面对大家他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光发一份光吧!”这天下午,打听到雷锋名字及部队驻地的市二建公司组织工人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锋做了一件好事,过了个特殊的星期天。
19、后来,在远行军的时候,雷锋利用休息的空隙,帮助别的战士补鞋,战士们都非常感谢雷锋。
20、他从宣传雷锋精神的道路上一路走来,自筹经费,收集不同时期的“雷锋”故事资料,制成不同形式的挂图、展板,并在各类报刊上摘录裁剪,整理成手抄报。先后深入到学校、社区、农村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宣传,至今已坚持50余载。
二、雷峰的故事和资料介绍
1、有的同志实在不明白,就问他:雷锋呀,你就一个人,没家没业的,干吗这样苦熬自己?“雷锋说:“谁说我苦熬自己?现在的生活,比起我过去受的苦,真是好上天了。”又说:“谁说我就一个人,没家没业?我们祖国大家庭有六亿多人口呢。为了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党中央号召咱们发愤图强,艰苦奋斗,这样做不对吗?”
2、雷锋说:“连长,赵家村的桥跨了,村民没法过河,我很担心他们。”连长笑着说:“好嘛!军民一家亲,人们军队为人民办事,我给你半个月的假,你去给赵家村架一座桥!”
3、雷锋说:“我们是战友,都是解放军战士,能让祖国和人民放心,是我最大的心愿。”
4、1959年12月9日~1960年8月
5、我们应该学习雷锋这种乐于助人的行为。
6、巡展中,一件件藏品让师生们走近了雷锋,对雷锋的生平事迹和感人故事有了深刻了解,对雷锋精神有了全面的认识。
7、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2月18日出生,雷锋在湖南长沙雷锋镇简家塘一户贫苦农民家里出生,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父母给他取乳名叫“庚伢子”。
8、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5月,雷锋作为全团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9、“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即共产主义人生观或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就是政治上紧跟共产党,工作中努力,日常生活中主动帮助别人、勤俭节约。
10、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11、姜国林在各地展览、宣传雷锋精神,不断挖掘、整理社会各界的学雷锋故事。雷锋的事迹和精神让他魂牵梦绕,他的心里总惦记着如何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吉林省白山市东兴小学是一所坚持用雷锋精神教书育人的学校。姜国林知道后,认真调研,撰写了题为《一所没被命名雷锋小学的雷锋小学》的报告,详细记录了这所学校46年来建校育人的先进事迹。2009年3月,当地教育部门看到这篇调查报告后,将这所小学正式命名为“白山市雷锋小学”,姜国林还受邀参加了揭牌仪式。
12、一次,雷锋从安东(今丹东)回来,要在沈阳转车。他背起背包过地下通道时,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拄着棍,背了个大包袱,很吃力地一步步地迈着,雷锋走上前问道:“大娘,您到哪去?”老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俺从关内来,到抚顺去看儿子!”雷锋一听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过来,用手扶着老人说:“走,大娘我送您到抚顺。
13、老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俺从关内来,到抚顺去看儿子!”雷锋一听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过来,用手扶着老人说:“走,大娘我送您到抚顺。”老人感动极了,一口一个好孩子地夸他。
14、他穿的袜子,补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完全改了样,还舍不得丢。他用的搪瓷脸盆,漱口杯,上面的搪瓷几乎掉光了,他也舍不得买新的。
15、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后,雷锋先后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即如今的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
16、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后,雷锋先后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即现在的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
17、村民看到很感动,老支书第一个跳下河里,也去摸石头。没多久,村里的年轻小伙子都跳下河去摸石头。才过三天,就把修桥需要的石头给摸好了。
18、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19、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20、传承红色基因共享阅读时代——馆员讲红色文献:《风声》
三、雷峰经典故事
1、“老师在课堂上就讲过雷锋的故事,今天看了展览发现雷锋叔叔原来那么帅,他和我们一样喜欢唱歌、运动……感觉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观看展览的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像雷锋叔叔一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做个积极向上、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勤俭节约,刻苦学习的人。
2、雷锋帮助乔安山学文化(根据雷锋《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报告的第四节“把知识都给大家”中“我们班乔安山同志,文化程度比别人低,学习信心不足,一学数学就头痛,上课不带笔记本,有时还缺课。
3、2016年3月,他开始了“续走雷锋路,雷锋文化公益行”活动,拉着100多斤的皮箱,打着胰岛素,先后赴海南、天津等八省宣讲雷锋。
4、雷锋(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5月,雷锋作为全团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5、今天,我们读《雷锋的故事》这本书,不仅是要了解雷锋其人,更是要学习雷锋精神。
6、传承红色基因共享阅读时代——馆员讲红色文献:《林海雪原》
7、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8、就这样,雷锋带着村民,一个星期就把桥修好了。
9、老人说,她儿子是工人,出来好几年了。她是第一次来,还不知道住在什么地方哩说着,掏出一封信,雷锋接过一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老大娘急切地问雷锋:“孩子,你知道这地方吗?”
10、雷锋想到一个好主意,帮助十二岁的弟弟,教他读书识字。
11、雷锋经常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被人们称为“小小的雷锋图书馆”。战友小韩在夜里的出车中棉裤被硫酸水烧了几个洞,雷锋值班回来发现后,把自己的帽子拆下来一针一针地为小韩补好裤子,轻轻地盖在他身上。知道这个情况的乔安山说:“为了给你补裤子,雷锋半宿都没睡!”
12、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期待与更多的你温暖同行。喜欢就告诉我,你在看~
13、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干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雷锋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牵着一个小女孩,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想都没想,脱下身上的雨衣就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她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直发抖,就把自己的贴身衬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们早饭没吃,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便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雷锋说:“不要感谢我,应该感谢党和毛主席啊!”
14、4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锋被一群工人围住了,面对大家他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光发一份光吧!"
15、有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出检票口的时候,他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儿的中年妇女。原来这名妇女从辽宁去吉林看丈夫,一不小心把车票和钱都丢了,雷锋连忙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眼含热泪地问:“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住哪的?是哪个单位的?”雷锋回答道:“我叫解放军,家就住在中国。”
16、这个是来自《白蛇传》里的白蛇和许仙的故事。
17、雷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指以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它影响了后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
18、出生于贫穷家庭的雷锋,小小年纪父母便相继去世,不得不寄人篱下。然而雷锋并没有悲观绝望,而是以满腔的热忱帮助了无数需要帮助的人。
19、有一次,同志们看到雷锋总是闷闷不乐,连长就问他:“雷锋同志,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告诉组织,组织会帮你的!”
20、阅读文章后,记得点击“在看”;点击右上角,把“听名师讲课”设为星标。
四、雷峰的一个故事
1、《雷锋的故事》这本书,以雷锋的成长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他从一个旧社会的孤儿成长为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的人生历程。
2、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3、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
4、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己全部的积蓄。
5、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5月,雷锋作为全团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2月19日,雷锋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上发言。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6、“在我校巡展期间,我们不仅要组织全校的1600名师生观看,还要组织学生家长观看。通过观看展览让孩子们知道雷锋是谁,学雷锋什么精神,怎么学;让家长们了解真实的雷锋,明白雷锋的精神不难学,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培养孩子。”西苑小学的校长李建峰说。
7、点“好看”的人会更好看!↓
8、洪清江,男,1955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籍贯浙江天台,天台县雷峰乡卫生院全科大夫。自疫情爆发以来,67岁的洪清江婉拒院领导安排的门诊诊疗工作的好意,主动要求承担防控工作,不仅负责辖区内的40多名居家管理人员,还承担着发热门诊的诊疗工作以及雷峰乡卡点登记测温任务。他每天上门随访隔离人员,指导村民进行家居消毒、检查个人防护情况,安抚隔离人员的恐惧烦躁情绪,保障大家的正常需求和心理健康,已经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月。此外,洪清江还捐出了“感动台州”人物所获得的奖金,为基层卫生院医护人员捐赠了5000元的防护用品。曾荣获中国好人、浙江好人、台州好人、“感动台州”人物等荣誉。
9、1962年2月19日,雷锋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上发言。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10、雷锋的战友看到这个人都捂着鼻子,赶紧走开。因为这个人一身猪粪狗屎,披头散发。
11、是光荣的战士,还是可耻的逃兵,那就要看你在困难面前有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了。
12、“别客气,大娘,吃吧!先垫垫肚子。”“孩子”这个亲切的称呼,给了雷锋很大的感触,他觉得就像母亲叫着自己小名似的那样亲切。他在老人身边,和老人唠开了家常。
1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14、后来,他把100元钱捐献给公社,辽阳地区遭受水灾时,他又将100元寄给了辽阳市委.雷锋入伍当年每月有6元钱的津贴,全用于做好事.自己的袜子补了又补,平时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15、这些年来,他先后走访了150多位与雷锋有关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名字都一一记录在姜国林的走访本上。每次走访都是一次精神洗礼。
16、《人民日报》第四版刊载雷锋事迹。
17、雷锋拍拍胸脯说:“毛主席教导我们:人们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一定能修好桥。”
18、1955年,雷锋转入荷叶坝小学,同年春天,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雷锋把土改中分得的6亩田全部捐入荷叶坝小学。
19、3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20、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因为他是我们的好榜样!
五、雷峰故事有哪些
1、2017年5月,军方权威媒体的报道显示,新组建的陆军第79集团军隶属于北部战区陆军,同时雷锋生前所在部队也已隶属于陆军第79集团军。
2、天快暖了,连队里发放夏衣,每人两套单军装,两套衬衣,两双胶鞋。大家喜滋滋地向事务长领来了衣服。发到雷锋的时候,他却说:“我只要一套军装,一件衬衣和一双胶鞋就够了!”事务长奇怪地问道“为什么只要一套?”他说,“我身上穿的军装,缝缝补补还可以穿,我觉得现在穿一套打补钉的衣服,比我小时穿的要好上千万倍呢!剩下的两套衣服交给国家吧!”
3、“流动展览,随叫随到;义务宣传,报酬不要;不断补充,丰富资料;弘扬雷锋,其乐陶陶!”在被问及今后是否还会一如既往地为“雷锋”四处奔波时,姜国林用一句顺口溜表达了他的决心。姜国林说,他会沿着雷锋的足迹,将收藏、宣讲进行到底。
4、雷锋看到这一家人非常心酸,想帮助他们。可怎么样才能真正帮到他们呢?
5、时隔七年,姜国林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1970年,部队正在开展雷锋精神教育活动。刚刚入伍的姜国林发现:笔记本上、宣传册上、写信用的信封上都印着雷锋像。他们读的故事是《雷锋的故事》,唱的军歌是《学习雷锋好榜样》……雷锋精神犹如一粒种子,植入他的心田。作为一个“雷锋迷”到了部队,他有了更多机会去了解雷锋事迹。
6、沈显元,男,1973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籍贯浙江三门,三门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沈显元是三门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最资深的专家,也是全院有名的实干“老黄牛”,先后参与过SARS、禽流感等疫情防控工作。在接到抗击疫情警情的第一时间,这位有着15年党龄的沈显元主动向医院党委请缨,扛起了该院抗击“新冠肺炎”临时党支部书记、隔离病房主任的重担,每天18个小时超负荷工作,鼻梁已经被口罩磨破,脸颊的勒痕层层叠叠,厚重的防护服里是能拧出水来的衣衫,近一个月来,他不曾休息过一天,始终坚守在抗疫第一线。曾获台州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台州市疾病预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7、孩子们学雷锋做好事,曾受到一些人在背后非议.不少同学不解,问雷锋为什么做好事这么难?雷锋朴实地说:“做好事就不要计较别人说什么,只要对人民有益,就应该坚持做下去.”
8、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开药回来后,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找工地的管理员爷爷以军装作借条借了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广播员小姐得知情况去采访他,问他为什么来,叫什么,哪个部队的,他说:“我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力尽一份力。”
9、大家好!我是淄博市图书馆少儿部馆员王安君。今天我很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共读红色经典——《雷锋的故事》。
10、掀起了后来全国各族人民的学雷锋做好事的风气。
11、西苑小学家长们参观展览
12、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13、雷锋来到赵家村,找到老村长,说起修桥的事,老村长说:“我们也想修桥啊,可没有石头,没有木头,也没有人会修桥啊!”
14、“孩子”这个亲切的称呼,给了雷锋很大的感触,他觉得就像母亲叫着自己小名似的那样亲切。他在老人身边,和老人唠开了家常。老人说,她儿子是工人,出来好几年了。她是第一次来,还不知道住在什么地方哩。说着,掏出一封信,雷锋接过一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
15、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小孩,手里还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去,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16、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湖南省望城县人。1940年出身于穷苦农民家庭。7岁沦为孤儿。雷锋1960年1月应征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8月15日,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殉职。
17、施工任务中,他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18、一位看展览的学生家长表示,以前自己对雷锋也有误解,总认为雷锋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毛主席给他提了词,通过看展览才了解到原来毛主席题词之前雷锋就挺出名了,是周围人学习的榜样。“从雷锋的日记中看到,他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积极工作、助人为乐。”
19、一次,雷锋跟张书记去下乡,一边走一边聊天。走着走着,雷锋觉得脚下被一个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颗生了锈的螺丝钉,便一脚踢到了路边。张书记问:“你踢的是什么?”雷锋说:“是一颗破螺丝钉。”张书记听了,一声不响,从草丛里捡起那颗螺丝钉,用手帕把螺丝钉擦干净,装进了上衣口袋。雷峰觉得很奇怪。
20、一次,雷锋从安东(今丹东)回来,要在沈阳转车。他背起背包过地下通道时,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拄着棍,背了个大包袱,很吃力地一步步地迈着,雷锋走上前问道:“大娘,您到哪去?”老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俺从关内来,到抚顺去看儿子!”雷锋一听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过来,用手扶着老人说:“走,大娘我送您到抚顺。”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