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孟子语录摘抄
1、(57)尽信《书》,不如无《书》。
2、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七节》
3、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4、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6、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
7、(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9、孟子·感恩父母·宽容·亲情
10、(38)人皆可以为尧舜。
11、20)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3、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14、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1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译文)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1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8、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9、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20、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二、《孟子》名言警句摘抄
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2、(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3、(译文)孟子说:“……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便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如果不用音乐方面的六律,便不能端正五音;……如果不实行仁政,便不能把天下治理好。”
4、(译文)孟子回答(梁惠王)说:“讲仁德的人是天下无敌的。”
5、(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译文)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铠甲不是不尖利,粮食不是不多,弃城而逃,这便是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
6、公孙丑上: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8、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9、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1、(5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2、(5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3、(坚持自己的处事原则)
14、告子上 食色,性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16、◇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7、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孟子
18、(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1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三、孟子语录摘抄及感悟
1、◇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译文)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5、(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7、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无敌,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9、(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译文)贤明的君主在规定百姓的产业时,一定要使他们上可以养父母,下可以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饿死。)
10、《大学》(全文拼音+诵读)
11、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3、《弟子规》(全文朗诵+注音+释义)
14、译文:孟子说:“希望尊贵,这是人们的共同心理。不过,每个人自己其实都有可尊贵的东西,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到它罢了。别人所给与的尊贵,并不是真正的尊贵。赵孟使你尊贵,赵孟也同样可以使你下贱。《诗经》说:‘酒已经醉了,德已经饱了。’这是说仁义道德很充实,也就不羡慕别人的美味佳肴了;四方传播的好名声在我身上,也就不羡慕别人的绣花衣裳了。”
15、(其进锐者,其退速。(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16、(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7、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1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
19、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名言名句6(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0、(5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四、孟子经典语录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10)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3、孟子·战争·道德修养·文明
4、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5、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6、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
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9、简析: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东西)。
10、(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11、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
13、(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4、 ——鲁迅《自题小像》
15、(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译文)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16、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17、译文: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包容一切,能包容才能公正豁达,能公正豁达才能天下归从,天下归从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大道,符合大道才能长治久安,终身没有危险。
18、29)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9、君子不亮(同“谅”,信也),恶乎执?
20、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五、孟子精华语录
1、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2、孔子死后,大约一百年而有孟子。与孔子一样,孟子是十足的理想主义者;但又不同于孔子的温和、雍容与中庸的态度,应和那个时代翻天覆地的变化,孟子的言论与态度相当的激进、张扬和个性,如猛药、似利剑,试图挽狂澜于既倒,救斯民于水火。孟子的时代与道家的庄子吻合,当战国中期诸侯国方酣战之时。与庄子的高蹈遗世不同,孟子则是到处奔走献策。他满怀舍我其谁的气概,汲汲发展和推行仁政,即使最终落得事与愿违,他一生的豪情与壮志丝毫不减。
3、(译文)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4、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钟来访的客人。
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6、(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译:杨子主张为我(自己),尽管只要拨掉一根汗毛而有利天下,他也不肯干。墨子主张兼爱,即使磨光秃头顶走破脚跟只要有利天下,他也愿做。(用儒家的中庸之道批驳杨、墨二家执一的片面主张))
7、(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8、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9、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11、(45)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12、译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14、(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5、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1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7、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梁惠王下》)
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19、(译文)孟子说:“一个贤明的君主,必须恭敬节俭,一切依礼来对待下面。从人民那里索取时,要按规定办事。”
20、译文:孟子说:‘顺从天生的性情,做出的事情都是善事,这就是我说人性本善的意思。至于说有些人不善良,那不能归罪于天生的资质。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渗入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所以说:‘探求就可以得到,放弃便会失去。’人与人之间有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的,正是由于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天生资质的缘故。
1、(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2、孟子曰:“贤君必恭俭礼天,取于民有制。” (《孟子·滕文公上》)
3、(17)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4、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孟子·滕文公下》)
5、《孟子》言:“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6、①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