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及翻译
1、(解释)有与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比较而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声音音律的相互应和而成曲调,前与后相互联接而成顺序。
2、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3、《道德经》是老子的哲学作品,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里面有很多经典语句,而这下面三句,我们经常听说,甚至上学时语文课本上都有介绍过。
4、出自《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译文)要想收敛,必先张开。要想削弱,必先加强。要想废弃,必先兴盛。要想夺取,必先给予。这是知细微之理而收显著之效。
5、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道德经》
6、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7、人们认为,节俭则办不成大事。但老子则认为,要节俭地运用资源,才能办更多的大事。你要俭用心神、精气,才能保持心神、精气的充沛旺盛;你要俭用财富,才能投资更多更大的企业。所以“俭故能广”,是从实质上说的。
8、(感悟)治理国家,当施仁政。以暴治民,民必反也。
9、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10、——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
11、老子曰:善于用人的领导人处于低位势。也就是说,凡事只考虑自己的私利,不尊重他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的人,就处于“位势高”境地;反之,遇事能先顾及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则处于“位势低”境地。位势低者如山之谷,水必住低处流,于是众人从之,可谓势在必然。
12、天下所有的难事都是从简单的事情变化而来的;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来的。
13、译文: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不带任何功利,纯洁而不含杂质,容易让人心地亲近;小人之间的交往虽然甜蜜得酒一样,但是容易(因为利益)断交。
14、译文: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任务降到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让他的内心痛苦,劳累他的筋骨,饿乏他的身体,使他穷困潦倒,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称心如愿。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强他的能力,方能完成大任。
15、(翻译讲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17、道德经智慧ID:dao567
18、译文:最大的善就应当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与万物交融,而不与之争夺;水只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低洼之处,所以水性最接近于道。
19、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20、解悟:有时候看起来是祸,后边等着的却是福;有时候看起来是福,等在后面的却是祸。所以,无论逆境顺境,都要坦然接受,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一切随缘就好。
二、老子道德经名句及译文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3、(感悟)“所”,意思是处所或地方,这里引申为根基或根本的意思。老子这里所说的“所”指的应是人生的根基。有了人生的根基就会有人生的目的,有了人生的目的就会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因此能够在人生的路上走得长久。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5、(翻译)上天是不分亲疏的,但总是伴随着有德的善良之人。
6、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7、生活里我们总是以各种理由为自己的不去尽孝而开脱,可正如先有道后有德,人生也只有越孝越顺。
8、(翻译讲解):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2、注: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13、(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14、译文: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1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6、通过“无为”来实现“无不为”。用取消人的主观努力的办法来实现人的主观目的,这听起来荒唐极了!但正是在这看似荒唐的言辞后面,包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智慧。
17、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8、出自《道德经·第五十七章》。(译文)执政者要遵循天道、顺从人伦,以常规的道理治理国家。但用兵却要用诡诈、出奇制胜。要取得天下太平,须用“无为”之法、自然之道。
1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20、了解、通晓别人的人算是很聪明,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有智慧的明白人。战胜别人的人算是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时有本事的强者。
三、老子道德经译文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2、译文: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
3、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道德经》这本书。《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道德经》书中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4、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
5、(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6、(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7、(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8、短短五千字,一部道德经传阅千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他就是道德经的创始人老子!以下是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读懂一句,大有裨益,让人生少点弯路!老子,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其在出函谷关之前,留下了这部流传千古的奇书《道德经》虽然仅仅道德五千言,却讲透了人生,句句珠玑!
9、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本身也就是自然,因而,无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又是一种人生境界。
10、(翻译讲解):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11、解悟:顺其自然的,才是最好的,越是刻意追求的,往往就越坏事。你踮起脚来,想让自己高一点,却发现很快就站不稳了;你想走得快一点,迈大步走,却没想到没走多远,就已经走不动了。
12、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3、(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1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5、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16、说好听的话,是可以得到人的好感,但是只有把事情做得漂亮,才能真正得到一人的真心认同。
17、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18、(翻译讲解):坚强者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者属于富有生机的一类。
19、译文: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
20、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四、老子道德经名言警句及翻译
1、(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3、(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4、——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6、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7、能了解、认识别人算得上智慧,但是有自知之明才是强大的。因为人在面对自己的时候,往往不能做到客观,要么自视甚高,要么妄自菲薄,这都是不对的。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才能越来越强大和优秀。
8、译文:金玉满堂,不一定能守得住;因富贵而骄奢,容易引祸上身。成功了如能做到急流勇退,这才是自然之道。
9、(翻译讲解):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10、(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11、——出处:《道德经》第三十章
12、(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14、(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