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孟子名言感悟
1、男女授受不亲。——《孟子.离娄章句上下》
2、(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5、(感悟)人永远是制胜的第一要素。不要羡慕他人的好运气,你必须明白,强大的武装的自己,永远胜过好运气。
6、天下有达尊三:爵齿德一。朝廷莫如爵,乡d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依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7、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8、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9、(50)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10、(感悟)如果一件事情自己都没有搞明白,又怎么能去教导别人,让别人明白呢?
11、尊敬自己家里的老人,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子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一切政治措施都由这一原则出发)要统治天下就像在手心里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
1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13、(感悟)兼听则明,兼信则暗。不迷信权威,勇于独立思考,才能更明白的看待这个世界。
14、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6、简评:以死随物,叫做殉。如果天下清明太平,君子就应该应运而出,以身行道,表率天下;如果天下无道,混乱黑暗,君子则道隐身退,收敛德才,以求自全。无论是以道殉身,还是以身殉道,君子都是与道共进退,与道紧紧相随。却从来没有听说过,为了迎合别人,为了追求名利,而去牺牲道义的。
17、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18、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19、大意:假如人没有理想,那么将与禽兽没有区别。
20、(4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二、孟子名言感悟500字
1、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
2、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译文)(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道羞耻的那种羞耻,是真正的羞耻了。”
4、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9、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1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11、第二句话:“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这句话对一个人修格局、炼境界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当我们每天和优秀卓越的人士一起工作、一起分享、一起奋斗,你觉得,你还会想和品行能力低劣者在一起吗?当我们身边的人都很优秀,都值得我们学习时,我们每天还有什么可懒惰的理由呢?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事情是:比我们优秀的人永远比我们还刻苦。曾经有一位朋友说:“我宁为凤尾,不为鸡头。”我很是佩服这位兄弟。可是很多人都喜欢过这样的生活:“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每天自我欣赏,自我感觉良好。从来不觉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其实人最快乐的状态是:身边的人个个值得我努力学习。每天生活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状态下,一个词:幸福!
12、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3、感悟:诚然,对自己的亲人不可能与对待别人一样,但是如果我们能体会别人对亲人的感情,就像自己对待亲人的那份感情一样(推己及人),那么还会有“扶不起”的社会悲剧吗?
14、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6、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具有仁义之心的人,无敌于天下。用至仁去讨伐那些不仁之人,怎么可能会出现血流成河,将木槌都飘起来呢?
17、一是强调领导者“为政以德”,从修养自身入手来治理国家和天下。
18、在生活中,我们在做事情前,是否先将这件事务的前前后后,各种因果关系理清楚了?总体框架和指导思想是否有问题?每一个枝干是否都没有问题了?这就是做事情非常好的习惯。事前做好计划,做好方案,衡量好所有的利弊。这样做事情,往往都能成功。这就是“物皆然”的含义。
19、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20、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三、孟子名言感悟大全
1、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2、(译文)贤明的人以自己清楚明白,使他们清楚明白;如今的人却以自己的模模糊糊,想使他人清楚明白。
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4、出自《孟子·告子上》。今日那些行仁义之事的人们,如同用一杯杯水去扑灭那犹如一车柴草燃烧起来的大火。大火不能够被扑灭,他们边说水不能够战胜火。
5、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6、整句话解释为,如果自己身体不想要的结果或精神不情愿被这样对待,就不要使得别人遭受不想要的结果和得不到想要的对待。
7、(感悟)想要面面俱到,结果只能面面俱失。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最后只会碌碌无为。
8、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9、尽信《书》,不如无《书》。
10、从近代历史上说说理由的话,我想还是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引用《孟子·公孙丑下》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1、感悟: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事实与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必定是一个庸碌无为的人,他一生必将安于现状,不敢去拼搏,然后白白度过一生,成功将与他无缘。
12、“权”本义是秤锤的意思,此处指称量;“度”本义是量尺的意思,此处指丈量。亚圣公在此举此例子,是说明万事万物是可以称量的,而人的心思更应该能够权衡事物的利弊,如果你的权衡能从人的道德的高度进行,由物及己,推己及人,那么达到王天下就为期不远了。
13、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14、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
15、孟子还有很重要的一段话:“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个意思就很明白了,孟子认为老百姓对待君王的态度,完全可以参照君王对待老百姓的态度来调整。放在当今企业组织中,这条标准同样可以适用:下属对待领导的态度,完全可以参照领导如何对待下属来调整。
1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1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8、(4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9、怎么去找回这颗善心呢?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清心寡欲才是返璞归真、去伪存真的根本方法所在。这个和道家思想是一致的。人在修身的过程中,是有取舍的,孟子认为人在取舍过程中一定要“养其大者”而“舍其小者”。大者即指养心,小者即指口腹之欲。并认为“从其大者为大人,从其小者为小人。”孟子把人的取舍作为评价君子小人的参考坐标了。当然孟子最大的取舍是“义”。所以才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四、孟子名言感悟1000
1、孟子说的就更直接了,想想历史上的造反派都是些什么类型的人?基本上都是“无恒产”者。诸如:刘邦,张角,朱元璋等。孟子认为:只有“士”可能做到贫穷时,还能坚持操守道义。一般的老百姓,没吃没喝没穿,基本上只有一条路:造反。正所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基于此,孟子提出了“三民主义”:保民,养民,教民。老百姓只有吃得饱、穿得暖才会安居乐业。
2、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3、大意:假使人先辱没自己,那么别人就会去羞辱他。
4、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5、(4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6、孟子名言名句100及解释赏析如下:
7、东汉后期,臧否人物似乎是一种潮流。其实无论如何点评人物,大体上就如《孟子》中的这则故事所讲:“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小才不足以当大位,唯有参透“君子之大道”的人才可能做到“以永终誉”。
8、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9、桀和纣的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他们的失去百姓的支持,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持,便获得天下了;获得百姓的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的支持了;获得民心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在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10、君子将弓箭拉开,却不将箭射出去。指君子善于引导。
11、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12、大意:人不可没有羞耻之心。
1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语录
14、(4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16、(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7、感悟:生活中有些人,自以为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是对的,因此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来教导别人,这样的人只会遭到别人的厌恶。因此我们在生活上如果遇到非教不可的情况,应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至于对别人指指点点的事最好不要做。
18、大意:生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二样不能一起得到,那么只好舍弃生命而救义。
19、(14)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20、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五、关于《孟子》的名言
1、大意:抬头对得起天,低头对得起他人。
2、(11)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3、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6、感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7、耗费心力的去统治别人,耗费体力的人被别人统治。
8、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10、(5)其进锐者,其退速。
11、(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2、中国古代圣贤们,对于“为”和“不为”,历来就有很多方面的探讨。
13、感悟:如果想要别人尊重自己,那么得先自己尊重自己,即重视和懂得去维护自己的尊严。
14、解读10句《孟子》经典名言,学会孟子的处世智慧,世道人心尽于此。
15、对我来说,孔子如祖,孟子如父,孔子始终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孟子时而和颜悦色,时而威严呵斥。
16、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7、感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当我们读伟人的传记,总能给我们一种巨大的激励和引导,他们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座灯塔。
18、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9、急于前进的人,往往也会先后退。
20、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1、理由:讽刺明知有错而不决心改正的人,告诫人们知错就要及时改正,不能找借口拖延。以此为座右铭可以时常告诫自己,知错就要及时改正,否则后患无穷。
2、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3、孔夫子说的话,我深有感触。戚戚是指内心有所触动,心中产生了共鸣。
4、(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5、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6、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孟子.尽心上》
7、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
8、(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9、(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0、(译文)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孟子看书,并不尽信书,而是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再做出判断,这种敢于疑书、敢于与“权威”较劲的精神,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11、“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2、富贵不能使其思想迷乱,贫贱不能够使其节操改变,威武也不能使其意志屈服。
13、那么该怎么发火呢?什么时候发火呢?孟子提供了两个榜样:周文王,周武王。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依然对商朝忠心耿耿。且周文王始终是一位温厚长者的形象,有子夏形容的:“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的领导者风范。可是周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他一发火,收拾旧山河,天下安定了,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了。他的儿子周武王亦如是,他一发火,推翻了商纣王暴政,开创了800年的周朝。
14、现在国王和人民在一起,他走了。
15、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16、(13)圣人,百世之师也。
17、 一个好人应该得到高位,不仁慈而高尚就是在大众面前播种邪恶。
18、理由:君子能够做到友爱亲人,仁爱百姓,能够仁爱百姓,因而能够爱惜万物。以此为座右铭可以在自己有浪费食物或者恶劣情绪的时候,及时地控制住自己,告诫自己要善待他人、惜粮惜物。
19、(译文)(孟子说:)“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放弃正路不去走,丧失了良心不去求,太可悲了!人丢了鸡犬,都知道去找,良心丢了却不知去找,治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就是把丧失了的良心找回来就行了。”
20、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
1、仁者无敌。——孟子名言
2、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告子下》
4、大意:不得志的时候就修身养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得志的时候就要兼济天下的福祉。
5、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大意:虽然穷困,但不失去礼义;虽然显赫,但不离开正道。
8、(译文)人有不做的事情,而后才会有所作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
9、心得分享:儒家讲“道不远人”,“道不可离,可离非道也”。一个人的修身一定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我们遇到的事情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我不能”;一种是“我不为”。对于“我不能”的事情,儒家不会给予道德上的批评,因为这种事情超出了我们自身的能力范围。而对于“我不为”的事情,儒家是给予道德上的评判的。
10、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和政治;那种以珍珠美玉为宝贝的人,祸害一定会到他身上来。
11、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12、(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地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13、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如果处于上位的人都能明白伦理道德,那么处于下位的百姓就会团结一致,相亲相爱。
14、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15、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1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章句下》
17、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18、孟子是一位有骨气的知识分子。他的“天子有不召之臣”思想,前有姜太公,后又张良,诸葛亮。都是这个思想执行的典范。中国的读书人最高的理想就是成为“王者师”。有骨气的读书人是不会主动去投靠某个主子的。都是贤圣之君主动找上门,求贤如渴,三请四求才猛虎下山的。文王渭水访贤,刘备三顾茅庐,都是中国人喜欢津津乐道的典故,也是读书人的毕生向往。
19、(译文)做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习以为常却不知其所以然。终生都顺着这条道走,却不知道这是条什么道,在人群中这种人占多数。
20、父母的命令,媒人的话语。指婚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
1、(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2、大意: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
3、(译文)孟子说:“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是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4、心得分享:人各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别人值得学习和尊敬的地方。所以人无须妄自菲薄,也不可妄自尊大。孟子说世间有三种达尊:一种是爵位,一种是年龄,一种是德行。组织中职位级别很重要;社会上年龄资历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德行。有德不在年高,有才不在位高。“德”是通行的货币。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来自—《孟子·离娄下》(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2差360问答若毫厘,谬以千里。往离提论茶优社参侵发初——《礼记·经解》(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证友难混书值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击据乎形月条激号审八哪居》(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东少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
6、(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9、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