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隐喻
1、在漂流的最初3天,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马,老虎又杀死了鬣狗,只剩下派和老虎相处。自知无法战胜老虎的派最终选择与它一起面对漂流生活。7个月中,他要收集淡水、捕鱼捉虾,他要使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饱老虎,也让自己活下来。在他们历尽各种挑战和磨难后,在墨西哥的海滩上获救,而那只老虎(人的两面性,与罗闻全所讲的人是适应性的动物相似)却头也不回地消失了。
2、派的童年既信仰印度教,又信仰基督教,还信仰伊斯兰教,那是神性的萌芽。在派的漂流生涯中,尽管条件恶劣,但他始终坚信神与他同在。因此,他才能够不断的于绝望中看到希望,在痛苦中发现快乐。派说“虽然神看起来好像遗弃了我,但其实她一直看着我。虽然他对我所受的磨难好像不痛不痒,但他仍然看顾着我。当我对获救感到绝望时,他让我休养生息,也给了我继续这趟旅程的启示。”对于派而言,神既不会主动的行善,也不是现实的缔造者,神只是去赋予意义。派所信仰的神是存在于人心中的神性,能够带给现实中人以平静。
3、第二个故事:母亲的真实下落被隐瞒
4、善良占据上风后,就是胜利吗?人性如果这么肤浅就好了。他们进入了那个食人岛,白天的美丽和安宁,使得善良派有了定居于此的打算。但代表黑暗的老虎却一到晚上就回到船上。白天安宁,晚上变质的小岛,其实就是人心的宁静和归宿,这种想法带给人停留的预约,却真的如食人岛一样,晚上会吃掉人。
5、在一次次残酷的现实中,少年派原本的多元信仰被不断拷问,逐渐崩塌。他在理性与感性抉择中逐渐清醒过来,最终从教条般的信仰中剥离出来,找到属于自己的统一的价值认知。
6、喜欢看电影,首先是因为它比电视剧短多了。面对动辄几十集的电视剧,望而生畏之感油然而生,冗长的剧情、无聊的对话也着实让人难以忍受。电影则不同。虽然现在不少电影的长度已突破了90分钟,但用2至3个小时去欣赏一个完整的故事,还是非常值得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长127分钟,晚上吃过饭开始看,10点多钟看完,真是不错的周末安排。
7、派在经历海难后奇迹生还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生存,为了战胜现实中的恐惧,人必须坚持内心的信仰。那只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作为他恐惧的对象,让他不得不每日充满警惕和斗志,最终演变成支撑他独自在大海中生存下去的精神支柱。
8、美好的童话,残忍的现实
9、这就需要进一步弄清另一组的隐喻:影片中母亲作为派信仰印度教的引路人,她在地上用粉笔给派画了一朵大大的莲花。莲花的第二次出现是派在漂流途中极度饥饿产生幻觉,俯瞰大海看到许多气泡组成莲花,然后又变成母亲的容貌。可见在派的心里莲花是母亲的代名词。同时莲花又是印度教中毗湿奴的象征。电影中提到毗湿奴是在派无法忍受饥饿杀死一条鱼的时候,他连连叩头:“感谢你,毗湿奴,感谢你化身为鱼,救了我们的命。”这样,莲花、母亲、毗湿奴、鱼就形成了一组关联性极强的事物。
10、第三个故事:是派吃了自己的母亲
11、他的父亲开了一家动物园,派整天与老虎、斑马、河马和其他异国动物为伍,对信仰、人和动物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然而他试图与孟加拉国虎理查德·帕克交好的举动,却引来父亲勃然大怒。
12、这是电影呈现的两个故事,但观众也从电影中解读出了更多的隐喻,例如第三个版本是:影片中出现的食人岛,形状似一个女性的躯体,代表他女友。而猩猩是他的母亲,老虎是派自己,鬣狗是哥哥拉维,断腿的斑马即瘸腿的父亲。也就是说,船上就是他们一家四口和他的女友。这样的解读,似乎一切都合理了起来,但真相却更加残忍,难以让人接受。
13、好久没有看到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和让人思索的电影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算是其中的一部。电影表面上很奇幻,给人以视觉盛宴的超美享受,而在本质上又展现了人性的美与恶、真与假,并对现实与梦想、追求与恐惧有着精巧的探索,值得我帝院余浓功试初局一前状们观后认真思考。影片讲述了少年派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泊227天的历程360问答。影片上映之后即在内地掀起了观影热潮。而关于片末少年派给出的两个不同版心油速行规本的“漂流故事”孰是孰非的激烈讨论更是引人思考。成年派的演员伊尔凡可汗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部电影表面上看是一个少年的冒险故事,实际上隐藏着很多隐喻,它有许多平行空间,很多层次。”
14、2022年11月12日晚上七点,蚌埠学院大学生心理协会举办了心理观影活动。这次播放的影片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该片讲述了一个叫做派的16岁少年,在一次海难后,全家丧生,他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了227天,人与虎建立起一种奇特的关系,并最终共同战胜困境获得重生。这是一个关于勇气和毅力的故事,一个关于信仰与宗教的故事,一个关干人性和生存的故事。
15、少年派出生在印度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里面,父亲也是一个普普通通为了家庭而努力奋斗的商人,而对比起来,母亲倒是集美貌与善良于一身。而派正是在这样一个家庭背景下慢慢成长起来。然而,就在派17岁的那一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派的父母决定全家移民,虽然派非常抗拒,但是无奈之下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也就是他们移民的这天夜晚,船只被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所吞没,而就是这场混乱之中,开启了派和动物的冒险之旅。
16、好于98%奇幻片好于98%冒险片
17、这部电影可以多重解读,其中的一种解读是讲的是一个经历苦难的少年用幻想出来的童话故事慰藉自己受伤的心灵以此来逃避痛苦的故事。因此,派和老虎在一起的日子可能只是他的幻想罢了,是派因为内心太恐惧,一直在和恐惧作斗争,但内心又有兽性的存在,所以才幻想出了那只大老虎。
18、对于少年派的奇幻冒险也可以解读为在一篇在叙述恐惧心理的故事。
19、如果继续思考,你还会发现电影中对“人”的深入思索。古罗马皇帝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三性:兽性,人性和神性。所谓兽性便是基于生存而发展出的本能特质;人性则是指对待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名和利的态度;而神性是脱离了兽性和人性更高级的存在,是对世界博爱的体现。
20、影片里的每个人几乎都是压抑的。派的父亲是强势的,这也成了李安电影中的父权威严的典型表现,派的母亲在电影中基本上是以一种被压抑的女性形象出现,而派在第一部分的故事中也是处在压抑之中,所以他才寻求宗教的帮助。
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隐喻知乎
1、影片采用了开放式的结局,没有明确地说出到底哪个故事才是真实的,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但是,通过这段奇幻经历展现出人兽性的一面,说明了人性之恶,但在文明的社会里伪装了自己的恶,到了原始的社会或是极端的环境下,为了生存则是会暴露出本性。
2、其实到最后我才看到原来从头到尾看得如此精彩、画面呈现如此唯美生动的故事可能是一个假设,为了制造让人相信的话语权,有了第二个故事。这两个故事且不说谁真谁假,因为去关注这两个故事的真假问题已经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故事的结局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最重要的是讲故事的人经由这些事发生的过程所折射出人性的变化,把最真实的人性展现给你看,在唯美平静的海面也有波涛汹涌的海暴,人性的丑是用唯美的方式展现出来的。
3、换句话说,第一个故事里的人与虎,是第二个故事人性与兽性之间天人交战的投影。派不愿正视吃人的现实,只得一分为变成人与虎的奇幻漂流。第二个故事是这样的:派、母亲、水手和厨师登上救生艇。水手受伤,很快死去。厨师将其吃掉。然后派不小心放跑了一只海龟,被厨师殴打。母亲与厨师争执,被厨师所杀。厨师把母亲的尸体扔进大海喂鲨鱼。派出于愤怒杀了厨师,并吃掉了他。
4、由于李安喜欢拍情感强烈的电影,而且他的作品多变,于是投资方决定由李安来拍摄这部电影;而改编原著的任务则指派给了凭借《寻找梦幻岛》入围第77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大卫·马戈来操刀。马戈坦接下这份工作之后,就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原著转换成剧本。
5、喜欢本文就给我点个赞吧!
6、在少年派获救的那一刻,理查德·派克(老虎)头也不回地走了,这意味着兽性从派的身体中淡去,人性中的善恶美丑也重新归位了,派的心灵也得到了救赎。
7、神奇的冒险旅程就这样意外开始了……
8、部分资料来源百度、豆瓣
9、第一个故事是善良的编造,第二个故事才是真实的。厨子是鬣狗,斑马是佛教徒,猩猩是母亲,老虎是派的黑暗欲望部分,而少年派是派的善良光明部分。
10、策划/UncleKoali
11、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
12、http://shvfs.shu.edu.cn
13、活动对外开放,欢迎电影爱好者前来探讨!
14、2002年美国公共电视台采访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作者扬·马特尔时,马特尔透露了该小说的创作灵感。他说自己寻找的是一种看似渺小但又能直接影响我生命的故事。他内心孤独,需要人生方向。这本小说就是他生命的方向和目的。
15、成年派先是说了自己的第一个有老虎版本的童话故事,后来又声泪俱下地说了第二个版本的故事,更真实残酷更让人难以接受。在这个故事中,没有鬃狗、斑马、猩猩和老虎这些动物,而是和他一同落入救生艇的是一名水手、一位厨师,还有他的妈妈。
16、摄影师认为影片最大的困难就是要在一缸水里进行两个半月的拍摄。影片在翻浪箱中制造暴风雨、阴天、月夜、漂亮的鲸鱼和各种各样的场景,利用水泵制造汹涌的水。所以不仅要将巨型摄影机拉往不同的位置拍,还要给各种器材做好防水措施。
17、《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百度网者渗败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18、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原型案件是潘濂为原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据扬马特尔于2001年发表的同名小说而改编的一部3D电影,由李安执导,苏拉沙玛、拉菲斯波、伊尔凡可汗、阿迪尔,阿迪勒侯赛因等主演。
19、当然,更重要的是故事。看电影时那种强烈的“代入感”,让人感觉:每看一部电影,仿佛就是体验另一种人生。很多时候,那种体验是自己真实的人生不可能带来的。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例,它讲述的是少年派遇到一次海难,家人全部丧生,他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救生艇上漂流了227天,人与虎建立起一种奇特的关系,并最终共同战胜困境获得重生。这样的人生体验,也只有借助电影来获得了。
20、对于8岁的男孩伊夏来说,世界是充满了惊奇和快乐的万花筒,他正在用一切他能够想到的方式和这个陌生的世界进行着交流,同时也充分的享受着大地万物慷慨的赠与。可是,这样的伊夏却是成年人眼中的问题儿童......开始于蒙特娄,也结束于蒙特娄。一名在找寻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派·帕帖尔......
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隐喻内容
1、http://www.shvfs.cn
2、喜欢看电影的第二个原因,是电影制作技术飞速发展,给人带来的无与伦比的视听觉享受。电影投资巨大,据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投资超过了1亿美元。极其精致的奇幻画面、CG技术制作的那只孟加拉虎、感人的音乐,置身其中,无论是对自己的眼睛,还是耳朵,都是一种福分。
3、“3D技术的一大胜利”
4、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派的含义是展现了人性的美与恶、真与假,并对现实与梦想、追求与恐惧有着精巧的探索。
5、在这段经历中,少年派与凶猛的老虎建立起了一种奇妙的共生关系,从一开始想方设法摆脱老虎的威胁,到后来用木棍恐吓它、用捕捉的鱼肉喂养它,老虎渐渐被派所驯服。最终他们漂到了墨西哥的海岸,上岸后,那只老虎——理查德·帕克头也不回地走进了森林,而派则被人救起,获得新生。
6、而这个故事中的四个人与第一个故事中的四个动物是一一对应的:水手是斑马、厨子是鬣狗、猩猩是母亲、而Pi自己是老虎。
7、人死光后,象征光明的少年派被迫进入浮岛,被代表黑暗的老虎给放逐了,老虎控制着整艘船,也就是少年派的躯壳,善良几次努力都没有办法接近船,也没办法在船上得到地盘。这是黑暗邪恶面放逐善良的时期。
8、《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编自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这部小说不仅获得过曼布克奖,还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长达1年多的时间。小说的故事吸引了该片制片人吉尔·内特的注意。内特与福斯制作部总监伊莉萨白·盖布勒花了几年的时间来发展这个计划。
9、影片展现了两个版本的故事,第一个是美好的奇幻的童话,第二个则体现了人性的残酷一面。
10、Pi:“Religionisahousewithmanyrooms.”
11、而在这个成就之上,影射的则是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就像π值的无穷尽一样。
12、代表着善良的派终于找到了驯服、训练老虎的方法,说明善良的人性正在影响邪恶黑暗的人性,善良的派上了船,并且划定了地盘,在吃光尸体后,正反不同的人性终于回到了身体里,并且正义善良的一面占据了上风。
13、在印度的时候,他过着相对稳定的家庭生活。在遇到一次海难后,他开始了在海上的漂流生活,并且受到恐惧和孤独的双重侵袭,不断经历希望和失望交替的过程,他到后期甚至与老虎对话。
14、85届奥斯卡金像奖(2013)
15、这是一部屡获殊荣的电影,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11项提名,金球奖3项提名,美国评论家电影选择奖9项提名,金卫星奖5项提名等。导演李安也凭借这部电影获得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导演。
16、一个人如果只有善良和安宁,那就是永远停留,一步也无法往前,最后被这个现实的世界给吃掉。
17、主人公派是个生活环境复杂的人,从小生活在印度这种信仰宗教的地方,本人是个信神论者,有多重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印度教和基督教),还是个素食主义者,又因为父母是开动物园的,经常和动物为伍,接触过不少野兽。
18、周末,看一部心仪的电影,便是一种极佳的享受。昨晚,看的是导演李安2012年拍摄的《少年派奇幻漂流》。这部电影3年前看过,昨天第二次看。
19、在选择移民加拿大之后,派的父母关闭动物园、收拾所有家当搭上一艘日籍货船。在船上,他们遇见一位残忍成性的法国厨师。
20、这本书告诉我们,最原始的信念是,无论生活什么,生活好。而最无限的信念,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自己而活,为世界而活。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无论你知不知道有一个明天,无论情况多么糟糕,你不放弃,只要你坚持成功,如果你不能坚持注定失败。它也告诉我们如何在外面生存,它让我们思考,一个人如何在外面生存,除了基本的技能之外,还要相信,相信你能做到,你能做到,永远不要放弃自己。
四、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隐喻原著
1、幸运的是,上天是眷顾他的,他和老虎在这条救生小船上漂流了整整227天,让可能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老虎在这种濒临灭亡的情况下还没有吃派。也许这就是一种奇妙的人与虎之间的关系吧!,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相依为命,倒成了共同度过患难的亲密朋友。
2、《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的主题是人性与兽性的对抗。这部电影讲述了派和孟加拉虎在一艘救生艇上漂流了227天后获救的故事,他的家人在一次海难中丧生。影片揭示了人性与兽性的对抗,引起人们的深思,表达了了勇气和毅力的故事,信仰和宗教的故事,人性和生存的故事。
3、电影最终讲的两个故事,观者相信哪个,是他们自身的选择。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人心中都有猛虎。一方面生的欲望,体现着生命的坚强柔韧,另一方面那些藏在隐喻里的人性百态。委婉的道出了人的丑陋虚伪。人性不应该被指责,但永远值得反思。
4、从此,派的信仰从单一的教条中慢慢解脱出来,其内在意识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个性特征。
5、李安导演运用色彩美学为观众打造了一场视觉盛宴,蔚蓝的大海,深邃的海洋,穿梭的鱼群,沉寂幽静的小岛,极富想象力,真真假假的一切,诉说了一人一虎于海上漂流的漫长流浪。
6、曾经想要接近孟加拉国虎(理查德·帕克),引来父亲勃然大怒,父亲还因此故意在老虎面前放上一只羊让派看到老虎兽性大发的一面,给派留下了童年阴影,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人格和思想自然也不同于常人,这样的他时常回想起野兽的种种,容易梦见关于野兽的一切。
7、观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我起初陶醉在那个奇幻的世界里,但看到结尾时派向2位轮船公司的调查员讲述的第二个故事,我才意识到这是导演李安极精妙的结构:电影所讲述的不只是一个故事,它有多个版本。
8、《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了一个少年的冒险旅程。派的父亲开了一家动物园,这样特殊的生活环境,少年派对信仰与人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在派17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以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前往加拿大的船上,他们遇见一位残忍成性的法国厨师。当天深夜在茫茫大海中,原本令派感到刺激无比的暴风雨一瞬间就成了吞噬货船的大灾难。派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搭着救生船在太平洋上漂流,而且有一名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同伴,一只孟加拉老虎。神奇的冒险旅程就这样意外开始了……
9、当然,这场漂流也遇到了暴风雨、鲨鱼的袭击以及各种精彩而血腥的险境。在派与老虎所剩的食物耗尽后,陷入绝望的他们已准备从容赴死。但奇迹的是他们随着小船漂到了一座天堂般的岛屿。在短暂的停留休整之后,他发现这儿是个食人岛。惊恐的派与老虎再次开始了漂流,直到在墨西哥的海滩上获救,那只老虎却头也不回地消失了。
10、所以,食人岛是善良和黑暗的再一次力量转换,善良想要停驻,而黑暗带给了善良前进的动力。
11、每个人都有很多的恐惧,而恐惧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最基本的恐惧。其中一种是害怕无法生存,另一种是害怕得不到爱。主人公派在剧中陷入的明显是害怕无法生存的那种。
12、首先,是故事中的“隐喻”。以前看李安的《饮食男女》,对李安善用“隐喻”有所了解。但《少年派奇幻漂流》中多层的叙事结构,多种充满隐喻性的表达,还是超出了我原有的理解。实际上这部影片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设定有隐喻;人物设定有隐喻;故事情节设定也有隐喻。以最明显的人物设定来看,第一个故事中的鬣狗隐喻凶残的厨子;斑马是素食动物,身上的斑纹与水手服又是那样的相似,很明显隐喻的是吃素食的佛教徒——水手;猩猩则隐喻派的母亲,猩猩在轮船上对小猩猩的关照,以及登上救生艇里派问它“你的孩子呢”,便是提示;而那只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则隐喻派自己。理解了这些,上面的两个故事便有了密切的联系。
13、派在夜晚的林中摘下一朵莲花,打开以后,里面是一颗人牙。于是“林中莲花”这个比喻和指向,在这里得以完成。
14、正是这种不确定的多层隐喻所引发的有关人性与信仰的拷问,成就了这部影片最大的魅力。
15、故事的结尾,当派与两个日本的公司代表讲述了他的奇幻冒险之后,两个日本人并不相信且视为儿戏,并希望派讲出一个没有动物,没有小岛,没有狐鼬的真实故事。然后派讲出了另一个版本的海上求生记——其实,救生艇上并没有动物,只有一个厨子、一个断了腿的水手、派和他的母亲。厨子先后杀害并吃掉了水手,然后又杀死了母亲,最终派忍无可忍同样杀害并吃掉了水手。最后的现实是,最终只有派活了下来。
16、《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真实故事隐喻揭示了人性与兽性的对抗,引发了人们深思。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只老虎,而我们不愿正视或看不到他人的内心,通常都有一个令人战栗的疯狂和野蛮滞留其中。
17、结果派把这件事彻底忘掉了。他给保险员讲述第二个故事时,只讲到自己暗示吃了厨师,就停止了。他不是刻意隐瞒,而是自己也忘了,唯一残留的记忆,只有他自己编造出来保留在第一个故事里的食人岛。
18、可这天真的信仰,在爸爸用一只羊试探时,轰然倒塌:那只孟加拉虎凶残地咬着羊拖进铁栏,毫无怜悯之心。
19、我认为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其实讲述了三个故事,依次来揭露电影的本身所表达的含义,第一个故事太虚幻而不真实,但是第二个故事也有自己的破绽派在逃避关于母亲的去向问题。故马伯庸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个故事”:派其实吃了自己的母亲。
20、往前看,它与晚餐谈话相对照。父亲在晚餐时说了句话:“今天的羊肉很美味,可惜你们享受不了。”说明父亲是家里唯一一个肉食者,他代表着理性,理性是要吃肉的。母亲则告诉派,理性可以解决外在,信仰可以解决内在。这一点是食鱼事件里也得到体现,派理性地杀鱼吃肉,然后用信仰给自己内心找了个避难所,一个借口。
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细思极恐
1、在书中,真实而虚幻的海上冒险与天真,残酷共存的人性矛盾,巧妙的契合,也激发了高潮连续阅读的惊喜。无论是开放式结局还是小说的信仰、生存,甚至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都将成为每个读者思考的问题。
2、李安对整部影片的节奏把控悠然自如,不急躁亦不拖沓,不喧杂也不沉闷。影片在商业片与文艺片之间找到了最佳突破点。电影以明艳温和的色调、柔美神秘的音乐、简单明晰的故事、时隐时现的哲思指引观众挖掘故事背后的奥义。
3、弄明白了这些,当再来审视派在“食人岛”上的遭遇时,一个惊人的事实呈现了:白天的食人岛如同天堂,可是到了晚上却变成了可怕的地方。岛上小池塘里,原本的水变成了腐蚀的酸液,里面的鱼群都被酸蚀了。我们知道,鱼被派看成是毗湿奴的化身,电影中整个食人岛的形状是仰卧的一个女性形象,既可以被理解为母亲又可被理解为毗湿奴,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派为自己食母寻找到了宗教理由,因此母亲和毗湿奴合二为一了。上面所提到的酸液正是派自己的胃液,它正在慢慢消化吃下去的鱼——母亲。这就是派不敢触碰的梦境——影片中没有直接说出来的第三个故事。
4、(温影析影)的活动形式为先观影、后解析。
5、《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6、安利一波奇幻系列的电影《潘神的迷宫》评许降聚权际细限济这部电影披着黑暗童话的外衣来包裹现实战争的残酷。小女孩的经历亦幻亦真,丑陋怪物却显得比人类温情。《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发人深省的一部作品。360问答电影通篇存在很多隐喻投果议风企守皇团检引,适合反复观看,每每看完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大鱼》电影所想表达的与《小王子》相像,但故事本身就令人目不暇接,每一个角色都值得细细品味。
7、当然,就这部电影来说,可以解读的地方还有许多:比如派的名字,再比如那只叫理查德·帕克的老虎的名字,还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等等。
8、影片种各种浩大场面,星河灿烂、波光潋滟、广阔无垠的碧海和电闪雷鸣的天空都让观众惊叹不已。少年派在开始漂流之旅和动物作斗争时,整个场景设计营造了汪洋大海中疏离、冷僻、孤独的气氛,运用浩大的海平线构图给人一种空洞、茫然的感觉,同时导演也多用边缘构图搭配大远景,向观众展示渺小的人在浩瀚的环境中生存的艰难。李安在构建大海的场景时,通过大量梦幻的、失真的画面一一点亮海面的水母、跃出水面的巨鲸、咫尺天涯的船只、平静如镜的海洋,让观众隐隐感知故事的虚构性。在艳美中展现凄凉,在这虚实虚幻中,激发观众的情绪、引发观众的思考。
9、本片的第一处隐喻来源于主人公少年派的名字。派的名字代表了无穷数位的无理数,当他在最后一节数学课上写了整整三个黑板的π值的时候,所有人都在欢呼。π值每一个数位的增加都代表着人类在计算科学上取得了新的成就,这就是衡量文明进步的标志。如他父亲所说,科技带领人类在这几百年取得的成就抵得上信仰于人类文明几千年的成就。
10、有人说老虎代表了恐惧,我觉得应该更进一步,代表的是派的本能情感。在第一个故事里,派把自己一分为自己代表着人性或理性,老虎是剥除了理性的原始本能——本能地发怒,本能地恐惧,毫无掩饰地表达自己最粗粝的欲望。老虎是本我,派是自我,而在海上漂流得227天里,他与他自己心中得兽性相依为伴,从恐惧、懦弱、变成战胜,打败,合二为最终他实现了超我。
11、电影讲述的是少年派遇到一次海难,家人全部丧生,他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227天最终获救的故事。
12、20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人物造型方向)
13、与此同时,李安还特意安排了阿南蒂给派讲解舞蹈,引出一个关于莲花的重要比喻:林中莲花。
14、最后主人公与作家的对话是这样的
15、《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的3D电影初试啼声之作,早在《阿凡达》上映之前,他就设想要以3D拍摄这个故事。利用3D技术,李安拓展了这部电影的格局,让观众沉浸在派的艰辛旅程中,完全受到故事情感的牵动。李安说:“我希望这部片给人的体验,跟原著小说一样独特,因此也就必须在另一个次元里创作这部电影。3D是新的电影语言,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它不只让观众陶醉在浩大的规模与冒险之中,也沉浸在剧中人物的情感世界里。”
16、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恐惧是狡黠危险的敌人,它不懂情理,无视法规,也毫不留情;它轻轻松松毫无差错就能找到并攻击你的软肋。恐惧永远都源自你的内心。——《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17、这是一部充满奇幻场景和与隐喻色彩的电影,更是一部制作精美的作品。本期温影析影,Stephen老师从电影制作的角度和大家一起探讨这部历久弥新的电影。
18、关于派与老虎之间的“漂流奇事”,在影片中也是花费了大量手笔进行描写的。派是一个生于印度并且同时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少年,他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动物园。在派举家迁往加拿大的途中,他们所乘坐的轮船遭遇了暴风雨并且在海上沉没了。在这场灾难中,派的家人全部遇难,而派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与他同处一艇的还有一条鬣狗、一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一只母猩猩,以及一只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
19、+++++++++++
20、同样,主人公幼年拥有多宗教信仰,派认为,这样就可以了解并接近神。而后来遭遇海难后,一种“诺亚方舟”式的漂流也无形中代表着全人类。
1、以上,就是我总结出的“更喜欢看电影”的原因。也许,我的梳理并不全面。那么,如果可以的话,把你的思考告诉我,好吗?
2、我更愿意相信第一个故事
3、当通过思索,一层层原本不清晰的情节逐次呈现的时候,那种发现的兴奋远超出了观看电影时感官的愉悦。
4、(温影析影)4月活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将于4月8日17:30—20:30正式进行,欢迎大家前来观影,一起了解电影制作的奥秘。
5、派的父亲(阿迪勒·侯赛因AdilHussain饰)开了一家动物园。因这样特殊的生活环境,少年派(苏拉·沙玛SurajSharma饰)对信仰与人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在派17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以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他也必须离开他的初恋情人。
6、影片通过美好、魔幻、诗意的镜头语言,展现了独具艺术性的画面。画面中草丰林茂,各色鸟儿翩然飞舞,各种动物姿态各异,画面干净、唯美,好像进入了一个充满魅力的梦幻世界。在派经历暴风雨后,大全景的拍摄了海上风平浪静,大俯拍,老虎和派的位置呈对角,用一个绳展现了对理性和文明的眷顾,整个镜头也充满着美学色彩。在停靠充满生机和绿意的神秘的榕树岛过程中,可食用的植物,狐獴、以及天池的腐蚀的鱼类等,空镜头时刻提醒着沉溺食人岛的危险,通过人性中的自我觉醒和派未迷失于罪恶中,隐喻着导演对人性信仰的不断挣扎、思考和重新界定。
7、这个版本的故事很残酷:厨师吃了水手,杀了他妈妈,派因气愤又杀了那个厨师,最终只有派一个人生存了下来。至于老虎,在第二个版本的故事里是不存在的。而他的初恋女友,则被他隐去不说了,但是,在第一个版本中可以通过隐喻得出初恋女友也死去的真相。
8、《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故事开始于蒙特娄,也结束于蒙特娄。一名在找寻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了皮辛墨利多·帕帖尔的不可思议的故事。被大家称为派的男孩,成长于1970年代的印度朋迪榭里。
9、成年派先是说了自己的第一个有老虎版本的童话故事,后来又声泪俱下地说了第二个版本的故事,更真实残酷更让人难以接受。
10、当黑暗一面吃光了食物后,被欲望催逼着跳下了船,之后上不了船。这代表着人性恶的一面常常会因欲望催逼而做出不理性的举动,最后摧毁自身。而善良派趁机控制了船,本来想彻底干掉黑暗,但最后还是救了老虎。这里面有两层意义,善良之所有善良,是因为无法对黑暗作恶。另一方面,善良存在的意义是黑暗也存在,这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
11、电影不止于讲述派和一只孟加拉虎的奇幻冒险故事,在唯美的视觉奇观下,隐藏着许多细思极恐的隐喻。这些隐喻表达了导演对于人性、信仰等多层次的思考,引起了很多观众的探讨与争论。在上映次年,电影获得了包括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在内的四项奖项。
12、岛是母亲,而岛下涌起的酸潮,则是母亲的下场。
13、第一个故事正如电影徐徐铺开那样,派侥幸落在救生艇得以生存,与他同处一船的还有一条鬣狗、一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一只母猩猩,以及一只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在最初的几天里,鬣狗活吃了斑马,咬死了想要救斑马的猩猩,后来老虎又杀死了鬣狗,最终,派要生存下来的前提条件是对付理查德·帕克这只老虎。
14、小时候的派走进动物园,当他第一次碰到老虎理查德·帕克,他的眼睛是纯洁的,没有任何恐惧,他觉得老虎是“仁慈”的,不会伤害他。
15、如果影片讲述的仅仅只是少年和老虎的海上漂流,那么也难以取得如今的艺术成就。
16、幼年在父亲的安排下,目睹老虎捕杀山羊的画面,让他深刻地意识到肉食动物是凶残的、毫无人性的——这种意识在海难中救了他的命:在与虎同船时放弃交流的幻想,与理查德·帕克展开坚决的斗争。
17、厨子干掉了佛教徒,被母亲打,并且最后干掉了母亲,以至于诱发派的内心黑暗邪恶出现,老虎出现,咬死了鬣狗,象征着派干掉了厨子。
18、四月,人间清明。晴日里,温影析影也为大家带来了一部奇幻的电影。
19、例如“食人”故事有一个漏洞,它忽略了少年派在救生艇的外部刻制日历的事实。救生艇,这是派的漂流所存在的唯一物证,但在船的外部刻制日历,这极为反常干嘛不刻在里面,刻在外面不仅难度较大,而且还有手滑致使刀具遗失汪洋的风险。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